到著名的八卦村蚬岗村一行,正值春节期间,蚬岗村十多间祠堂全打开了大门,我都一一走进去观看堂匾,发现只有一个堂匾是旧物,而且竟然是南海进士黎湛枝1905年手书的作品,兴奋万分,拍照留存。
高要市蚬岗镇蚬岗村邓氏宗祠,“光绪岁次乙巳孟冬谷旦 永怡堂
南海黎湛枝敬书”。
黎湛枝,南海县三江司金紫堡人(今狮山镇狮岭黎边村),光绪二十七年庚子辛丑并科(1901)乡试举人,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1903)进士,殿试二甲第一名,钦点传胪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黎湛枝后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之一。
黎湛枝自小家贫,读不起书,9岁时就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不到10岁,就帮着家里看铺头卖杂货。村里的私塾先生吴佐建看他生得聪颖,找到其父表示不收学费教其念书。16岁(1886年)那年,黎湛枝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秀才,23岁又考取了广东省第六名举人。传说中黎湛枝有“一科三举”的故事。黎湛枝因没钱上京参加会试,不得已做了“枪手”,帮番禺一潘姓有钱人和另一考生著文应试,双方事先讲好,考中付银3000两,不中也得给800两。黎湛枝分别写了三篇应考文章,没想到竟全都中举。
溥仪退位后,黎湛枝曾追随他一段日子,后来和赖际熙、岑光樾、桂坫、区大原、区大典、陈伯陶、朱汝珍、商衍鎏等一批广东的前清翰林退隐香港,结社雅集,品诗论画。这批前朝遗老,个个书功了得,是当时广东书坛的中坚。在香港这个政治稳定之地,推动了中国传统书画在香港的发展,也给后人留下了为数不少的优秀书法作品。

黎湛枝殿试传胪的功名匾,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恩科与二十八年壬寅科推迟到二十九年并科举行,所以又称癸卯科。广东人在科举中获得二甲第一名传胪的次数和获得状元次数同样罕有,我没作详细的统计,印象中只记得传胪还有顺德黄统与番禺何若瑶、张成遇。

广东翰林贺戴鸿慈入阁纪念照,黎湛枝站在戴鸿慈身后。

狮山镇黎边村黎东的黎氏宗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