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一条底层的线,把以上的要素都串起来。当然,这不是虚的东西,都是很实在的实践的措施,比如企业的制度,比如人事的制度,比如如何评价一个人的绩效,比如加薪和升迁的制度等等相关。文化是很细节的东西,融入于企业的制度,领导人的言行之中。组织的精神文化存在于企业的规则和程序之中,而领导人对于维持这些规则和程序至关重要。对于一个社区类网站来说,关于社区的规则和程序同样是决定其社区精神的关键。
Facebook价值很高,它的黏度很高,有一个数据说,"在Facebook覆盖的所有学校中,85%的学生有Facebook档案;(所有这些加入Facebook的学生中)60%每天都登陆Facebook,85%至少每周登陆一次,93%至少每个月一次。"
很重要的原因它是基于一个可信赖的社区。(当然这跟Facebook本身是从实体社区发展起来的在线服务本身的特点相关。)Facebook通过社区的各种规则的制定,形成了一个可信赖的社区,用户之间的人际关系结构,容易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结构。那么,这个时候,网站的黏度是相对强的,用户的流失率也会减小。
从我对51的感觉来说,同城交友,非常好,到目前为止,也取得了很优秀的成绩,不过,从个人对51的观察来看,51的人际交往结构是一种松散型的人际关系结构,更多的是满足陌生人之间交友的需求,这种交友的氛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沉淀为稳定的人际关系结构,(看用户之间的留言可以看出一二),而松散型的人际关系结构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一种稳定的关系链结构能带来高的黏度。比如QQ为什么黏度这么高,因为现在QQ好友很多都是自己在现实中就有交往的熟悉的人,比如大学同学、以前的同事、朋友等等。就是说,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用户的人际关系结构的稳定,用户就对工具有了一种习惯性的依赖。用QQ这么习惯了,如果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工具,为什么不使用QQ呢?除非有一种新的理由,让用户去建立其他空间来维护人际关系的交往工具。
对于51来说,用户是不是也有一样的个人主页的工具依赖呢,如果有足够稳定的人际关链结构,那么51就可能成为用户依赖的交友工具,甚至进而发展成为用户在互联网上进行活动的门户,比如通过51进行电子商务(C2C,转让自己闲置的物品),发布分类信息,使用51的主页装饰产品,51的竞价排名的礼物,甚至从51上获知新闻信息,在51跟朋友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等。当然前提是用户的关系链结构足够问题,也即是说给用户一个长期在51的理由。
所以,最后,网站最重要的不是注册用户数,而是是网站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结构。如果网站内容的人能够形成稳定的关系链结构,那么那么用户的黏度会很高,随之网站的价值也得以保持和发展。
所以,社区类网站拼到最后要看其用户的关系链,而不是现在的用户数和目前的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