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会当着别人的面打自己的孩子吗?

(2012-05-19 14:24:27)
标签:

四岁半

教育

不统一

尊重

引导

惩罚

昨天下班回家快8点了,畅儿在沙发前玩耍,畅爸躺着看电视,等我坐下开始吃饭时畅爸跟我说:今天我好好教育了一通孩子,在聪聪家就揍了她一顿。

 

 

我一听就眉头皱了起来:怎么在别人家打孩子?

 

了解了下,原来是晚饭时间到了,畅儿还在楼上聪家玩耍,据说先是姥姥上去叫,不理姥姥也不肯回家,姥爷去叫,还是不肯,结果是畅爸去叫,怎么叫还是不肯回家,于是畅爸恼羞成怒,在聪聪家就上演了打畅儿一幕。

 

还好两家大人孩子都非常熟悉,孩子几乎天天在一起玩,不是你在我家吃晚饭了,就是我在你家吃晚饭了。其实这样的场景今天并不是第一次!

 

说实话,我很反感畅爸这种做法,在别人家打自己的孩子,人家肯定有点尴尬,不舒服。我一向主张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孩子调皮是该管,但是一定不能当着别人的面,而且打之前要把道理讲清楚,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打得孩子心服口服,干嘛非要在别人面前出孩子的丑呢?

 

可畅爸的理解就是,教育孩子一定要在她做错事的当时来进行,让孩子立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否则就不长记性。所以,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儿,无论在家里、在外面,他都是直接指出,根本不注意是否是在别人面前批评了她。

 

可我认为孩子小,但是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孩子小,但是也有自己的头脑,孩子小,但是也有自己的荣与辱的观念。让孩子长记性的方法有多种,干吗非要用一种伤害孩子自尊与自信心的方式呢?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要做的就是既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那里,又要保护他的自尊心。老在别人面前教训她会使他的心理有阴影,一定是个双输的做法!

 

印象中,大概是我上初中吧,曾经有过一次,忘了什么事儿了,大概就是脾气倔强不听话之类的吧,姥姥当着邻居的面在我毫无防备中就揍了我一顿,当时的我觉得就是奇耻大辱,好长时间都想离家出走!这个印记一直留到长大呢。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它是一种要求得到别人尊重的情感,是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孩子心理比较脆弱,你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她就产生愉快、自信、向上的情绪,若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使其产生自卑感,性格也会变得固执任性,难以教育。在工作中我教育学生也是严格恪守这一基本原则,即使犯了再大的错误, 没有特殊情况,绝不会当众教育批评学生,而是请到办公室来谈!

 

其实我也知道当着孩子面和畅爸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争吵不好,但是我实在是忍不住,我实在是不能容忍是当着别人面就打孩子的行为。

 

后来姥姥姥爷对此颇为不满,觉得在教育孩子上我和畅爸不一条心,可气的是他们也觉得当着外人面打自己的孩子没什么。不过我也郑重的告诉畅爸了,我非常反感他当着外人打孩子的行为,也不接受。如果他还这样我还会和他理论!

 

 

(附:转自网络)  【人前不教子】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却和国内的做法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

 

  在瑞典公出期间,所见所闻,都让我耳目一新。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时时刻刻要孩子体会到:我的地盘我作主!因此,孩子在家中,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连穿衣戴帽这类的小事,父母都要“咨询”孩子。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某些行为或动作“违规”了,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议或者提醒他,但绝不可以粗暴地干涉或强制孩子的意志。

 

  在很多家庭中我看到,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做错事时,甚至有意让他(她)去做,当孩子“闯祸”后,家长再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家长说,这样做的目的,既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又让孩子牢记一生!这一生,他(她)都不会再犯这样或类似的错误!瑞典家长称此教育方法为“疼痛教育法”只有让孩子知道了“疼痛”,下次他(她)才不会再去让自己“疼痛”!

 

  瑞典的父母把对孩子的尊重体现在生活的具体细节中,而这些细节,在我们看来,却是国内家长在生活中常常忽略的!比如,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全都蹲下身来,与孩子在个头上“保持一致”。这样的动作意在告诉孩子:咱们是平等的。家长在和孩子讲话时,语气也是“和风细雨”式的,绝少国内那种“命令”式的,大多是“如果你能那样做,我和妈妈将感到十分高兴”、“你能这样去做,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让孩子在父母指引的“大框”下自由选择正确的方法或做法。在餐桌上,孩子更有绝对的“自主”。孩子不喜欢吃哪种饭菜,家长不得厉声呵斥或“逼餐”,家长只有“解释权”某道菜含有哪些营养,吃后对身体有哪些好处,然后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吃或者拒吃。

 

  瑞典人尊重孩子的最突出表现是:从不在人前教子。瑞典人普遍认为,孩子也有自尊心,也有“面子”,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孩子的自尊,保护孩子的“面子”。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是一种捷径和重要途径。我在瑞典考察期间发现,瑞典父母尊重孩子的教育方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社会效果:孩子们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彬彬有礼,遇事不慌,总能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来,具有鲜明的独创精神,而且从不“惧场”,甚至和地方官员谈话,他们也像往常一样保持“泰然自若”的生活常态。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普兰顿学校的校园内,镌刻着18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一句名言:“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这,大概就是瑞典人“尊重教育”的“理论根由”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