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可还记得那年刻字的钢笔

(2015-09-24 20:34:16)
标签:

钢笔

中年人

父亲

刻字

婵姐

分类: 散文

            你可还记得那年刻字的钢笔

                非花非雾

http://s7/mw690/001rNNI2gy6VGIBryD4f6&690

从读书到教书,用过多少钢笔,已记不得了,也一支没留下来。倒是不善打理的夫君搬办公室时,从抽屉里角清理出两支钢笔。这也是几年前练字时买的。一只通身金黄,一只是黑色外壳。http://s12/mw690/001rNNI2gy6VGIJ1BQD9b&690

黑色外壳的这只笔帽上镌刻着俊秀的三个字,我很惊喜,以为是那种早年手工刻笔艺人的字迹,仔细看,三字是:“储香型”,却原来是批量生产的,钢笔的型号。但钢笔上的字,让我想起那些凝望窗外走神,盼望下课的学生时代。

小学三年级时,我们才有了完整的带围墙的校园。一次下课,操场一角围满了学生,好奇的同学们继续往那里跑着,那是一个热闹不多的年代。我终于挤到了圈子里,看到了一幕从未见过的景象。一个穿着军便服的中年人左手拿着一只钢笔,右手拿着一只笔一样但笔头是刀型的东西在钢笔上划着。划了一阵,中年人放下刀笔,对着笔杆吹了吹,从脚下的箱子里拿出一块橡皮样的东西,用力在写过字的地方擦,那东西糯糯滑滑的,在笔杆上留下一片黄色。中年人用一块软布把笔从头到尾擦拭一遍,焕然一新的黑色塑料笔杆上,赫然出现三个金灿灿的字,是一个人名。笔还到了一位五年级男生手中,他付了三分钱。

接下来,有五分钱刻个猴子的,有一毛钱刻只凤凰的。凤凰头身尾分为三色,中年人先刻了一种颜色的线条,涂好,再刻下一种颜色的线条,再涂,颜色不会混到一起分不开。十分漂亮。成年人脚下的箱子扁扁的,表面镶一块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各种钢笔零件。在刻字之外,配钢笔零件是他的另一个业务。

我那时还在用铅笔写字,因为羡慕那钢笔上漂亮的名字和形形色色的图案,而对拥有一只钢笔向往不已。但是母亲说,需到上四年级时,才能给我买钢笔。到了四年级,我只是拥有一只圆珠笔。这也是不错的,因为它也具有钢笔一样的可刻字的塑料笔杆。那时候刻一个名字已经要一毛钱了,刻笔的人也是另外的一个年纪稍大点的人。因为我的名字只有两个字,刻字人问了我的属相,在名字下刻了一只小小鸡雏儿,鸡雏伸着头,嘴下是几粒碎米。这曾经让我爱不释手的艺术品至今还有图案浮现在眼前,那实物早记不得如何遗失到什么地方去了。

初三时,我有一只很好用的钢笔,课间闲着,突发奇想,用削铅笔的小刀在上面刻自己的名字,刀下去,总打滑,刻了“丁”字,“丽”字怎么也刻不成,心一急,刀“嗖”地一下,割破手指,血流得很旺,吓得老师急忙用自行车驮我到医院,又包扎又打破伤风。

我家住的是一处三家同居的大院落,那年春天,前院侯爷家的小屋里突然住进一对父女,父亲四十出头,很瘦,脸色苍白,病恹恹的样子。女儿十七八岁,也很瘦小。他们在屋门口支三块石头,烧水做面汤或者下挂面,啃着从乡下家中带来的蒸馍。他们在那里一住就超过半个月,每天上午,瘦瘦的女儿跟在瘦瘦的父亲后面出门。一个月后,他们不再相跟着出门了。那瘦女儿常像护士一样在门口敲开针剂,吸入注射器,进屋给父亲注射。我当时好奇的是这女儿小小年纪,就做了“医生”。

初三下半年的课程很紧,我从院里走过都是匆匆忙忙的,迎面碰到那父亲,也是笑一下,快步走开。初夏的一个下午,我放学回来,大概是星期六,我拿着笔和书本。那父亲从敞着门的屋里走出来,拦住我:“下学了?”

我吃了一惊,张大眼睛,停下脚步。

“你有钢笔吗?让我看看?”

我拿出笔来,以为他要借用。他看了看我的钢笔和钢笔上我刻的笨拙的字。颠倒一个方向:“你耐烦(喜欢)刻字呀,我给你刻个吧。”

“你会刻字?!”我惊奇到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他没有说话,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小包,打开,正是我童年见过的刻字工具。他问了我的名字是哪两个字,便在笔上刻起来,一笔到底似的,已是刻好,拿金泥涂了,递给我。那是怎样美好的一种字体呀,一上一下,两个字,“丁”字笔划极简,却不见稀疏,“麗”字笔划繁多,却不见累赘,特别最后那个匕部,像一柔软又有力的豹尾。看我盯着那繁体的丽字琢磨,他善解人意地解释了一番。我欣喜得连个“谢”都忘了说。写作业时,写写看看,自然少不得在同学们中间炫耀一番。但是,看看自己淘气划那几笔拙劣的字,粗笨地趴在笔的另一端,就不好意思:“那人会不会在心里嘲笑我呀?”我便脸上发烧,羞于见他,总想法躲着绕着。

这一对父女是什么时候搬走的,这只心爱的钢笔怎么不见了,我也一点印象没有了。三家的大院已变成了两家独立的小院。大二那年暑假,我家院里来了一个单身女房客,住在我隔壁。她叫婵,我们都叫她婵姐。婵姐替人裁剪为生,每天一早把锁边机裁衣板推到街边摆摊,晚上,再吱吱呀呀推回来。晚上院中乘凉。她说:“你还记得我吗?小时候——其实也就四五年时间,我们见过。”

我望着她晒得黑红的脸和长年做农活累粗的腰,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她说:“那一年,我大(父亲)得了病,住了几天院,没有钱了,借住在您这院里。刚开始,见天前晌去医院打一回针。再往后,也打不起了。医生说治跟不治也没多大不一样了。开了点药,我学着在院里给他打针。针打完了。俺们都回村了。”

“您大呢?”

“回家没多长时间,就没了。”

“他会在钢笔上刻字是不是?”

“是门。他会刻字,还会写大字,那些年,全村都找他写对子。一到年下,他都是从二十三就写,天天写到深更半夜。”

我终于把她和那个黄瘦的女孩联系起来。

“你大手艺好,挣了不少钱?”

“写对子一分钱都不收。出去做木匠活,人家会多少给个工钱,有时是给点粮食顶工钱。要不是能穷来治不起病?”她说着,拿手迅速地抹了抹眼,掩饰地埋头吃饭。

她说很佩服写字好的人,但自己下了不少功夫却练不出来。她到城里上学了裁缝手艺,靠手艺养活自己和乡下老娘。因为要负担老娘,她的婚姻屡屡受挫,以至大龄单身。

婵姐终于成家了,人们也都买成衣穿了,几乎无人再手工制衣。她改卖袜子,养活着一家四口人。手工对于底层的人来说,难以维持生计。

这两只钢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我想试着写几个字,却没有笔水。在油笔芯普及的今天,卖钢笔水的地方也不多见了吧。不在钢笔上刻字,可以刻字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民间刻字的艺人,都会变通,调整、改良,找到更多的刻字材料,为这门艺术,也为了生活。

http://s16/mw690/001rNNI2gy6VGILDdpB9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