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象王国
大象王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530
  • 关注人气:3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儿子整理书本

(2011-10-11 11:44:18)
标签:

教育

父与子

初中

教科书

教辅书

习题册

卷子

考试

重点

文理分科

老师

杂谈

儿子整理书本

 

 

儿子初中结束了,这一页历史翻过去了,一个时代落下帷幕。

人生的脚步总是那么快,踏过一个个春夏秋冬阳光雨露风雪冰寒,走过一条条坎坷崎岖平坦宽阔的路,急匆匆地往前走……人的一辈子就是不停地赶路,走啊走,走向成熟走向目标走向彼岸走向尽头……

当你见证了一个人完整成长过程,你才能对人生对成长对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而当你全然洞察这一切时,你的成长已经成为过去时,你能做的就是把这些记录下来传与后人。遗憾的是后人看到你的记录只将其当做教科书,对于长篇累牍的说教,谁会相信谁会去做。

那天,给儿子收拾初中书本和做过的卷子,把这些散落在四、五处的东西整理入库,我想儿子可能永远也不会再看了。书本基本都890mm×1240mm那么大,比《读者》杂志大一圈儿,像卷子那么大习题集一类的书折叠起来。收拾好后,我把它们靠墙摞起来,用尺一量,一米九,和儿子个头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初中的全部。

其实,在收拾和整理过程中,我一直充满好奇心。透过一本本书和本,一篇篇字,一道道题,一幅幅图形,一条条线,一个个重点符号……我想知道在儿子生命成长较为关键的三年里,他都学了些什么?做了什么?

书太多了,每一学科不仅有正规的教科书还配有一批相应的教学辅导书及习题册。本来每一学科有一本教科书足矣,大概正是因为正规教科书呆板的面孔和大众化的口气使得教学辅导书拥有生存空间。

以前,儿子曾对我说过,某些教学辅导书比教科书编得更好,比如数学教科书上总有小红说小华说小明说讨论式内容,凌乱的对话占了很大篇幅,说来说去却不知所云。编者本是好意,想以学生的口吻把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但实际上低估了中学生的理解力和学习能力。而某些数学教辅书却编得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知识点明确,让人一下抓住要害。

习题集不少,很多像两本《读者》那么大,整本全部做过的很少,有的只做了两三页便无下文了,有些一个字未写,还是全新的呢。从书籍新旧程度上能让人隐约感到哪些是中学“重点”课程?哪些是可学可不学的课程?同时也能看出考试方式,哪门开卷考试?哪门闭卷?

“重点”学科书籍看得细致认真,留下的文字线条符号很多。有些书还是崭新崭新的,看样子没动过一下与书店里新书别无二致,太可惜了,这都是花了好价钱买的,有谁需要送给谁,免得浪费。可是,我知道这种书送不出去,学生每学期都提前缴费预订下学期书籍,缴费是所有书籍的总钱数,书籍只能照单全收不能选购。

美术书法卫生音乐体育等教科书及教辅书明显受到冷落,看着这些八九分新的书籍挺心疼的,从编写印刷出版发行到进入学生的书包,其中包含多少劳动?就这么浪费了。记得我曾经提醒过儿子,这些书编得不错,知识含量很高,即使不考试多得些知识也好,哪怕仅仅看一遍也算是学习啊

有些书外表看起来很新,里面却画得花里胡哨,各种色彩线条符号,外面还有索引标签。这些书平时不怎么看,只是用来应付开卷考试,只要你画得好标得明确考试时找得到就行。老师也有办法整治这种学生,考试出些活题,书上找不到现成答案,你不真正理解考试就会发懵。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真是五花八门的课程,孩子学得太多了!前几年曾就高中是否分文理科有过一场争论,我很理解那些主张不分文理的人们,他们本意不错,想让中国教育培养出通才全才,人人都是全能博学家。我想他们家里一定没有高中生,如果有,他们绝对不会再坚持自己的主张。看看现在的中学生有多辛苦,再不分文理科减轻一点学习负担,真要累死他们。

人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寿命有限能学的知识有限能做的事情有限,有限的生命无法投入到无限的知识之中。聪明的人类会用一代一代人“无限”头脑去弥补那些“有限”的不足。现代社会强调的团队意识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三个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我认为,每个人都学得少些精些透些,若干个人合起来利用各自的优势去做一件事,成功的几率一定高于一个全才通才。

细看了初中的生物书,我这才反应过来,难怪有一次与儿子谈到脑血管心血管和心肌梗塞病时,他滔滔不绝地阐述了成病原因和怎样防治,说得有条有理条条是道,让我惊讶不已,都是从这里学来的?

我发现儿子立体思维很强,他没见过人体解剖和人体器官模型,却能极为清晰地描述心脏的精确位置形状及构成。我想象如果儿子未来学医能不错,身体健壮头脑聪明双手灵巧,当个外科医生,外科医生也干体力活儿,大大的个子身穿白大褂,拿着手术刀,一定是个利索的好手。我好像跟儿子说过,干别的可以马虎点儿,当医生一定绝对一流水准,不能当庸医,人命关天。

翻看每一学科书籍,自然联想到教这门课程的老师。我和儿子一样爱这些老师想念这些老师,王磊、王忠华、张朝军、姜兰、郭春、杨丽红、洪磊、柏秀泽……每当想到他们,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他们现在虽然不教儿子,但却永远是儿子的老师。我告诉儿子,记住你的老师们!特别是对你好的老师!这是一种缘分,今生今世就这么一次,在你有能力的时候一定回报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