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考怎样打高分?

(2011-06-11 11:52:19)
标签:

教育

父与子

中考

高分

得分点

标准答案

林天宏

语文阅读

改革

中考怎样打高分

 

 

昨晚,儿子不无伤感地对我说,姜兰老师说物理只剩九堂课了……接着,他板着手指算着语文还有几堂课,数学还有几堂课,英语还有几堂课,历史政治还有几堂课……

初中临近尾声,中考在即,二十天倒计时开始了。此前,九年小学初中的学习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一段马拉松长跑的终点就在眼前。中考是对这九年学习的一个总检验,也是即将跨进哪所高中的门槛,而高中有与大学紧密相连,大学与人的一生息息相关。中考的意义还在于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一考核与检验,必须闯过这个关口才能进入下一阶段,人生就是在竞争中过五关斩六将地往前走。

过去,我对中国的应试教育总是不以为然,我不相信分数,从不认为分数高就是好学生。我认为分数只能说明一部分问题,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如学习能力聪明程度等很多真才实学不能在分数里体现,甚至仅用来评价学习知识都具有片面性,分数之外还有太多的东西被忽视。通过背诵等方法可以提高分数且立竿见影,但死记硬背的知识很快忘记成为垃圾,如果在记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能力。因此,单纯追求分数确有培养高分低能者之嫌,很多高分者获得了分数,却丢掉了能力,牺牲了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说到这里,讲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话说今年刚刚过去的高考,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有一道现代文阅读题,用了现任《中国周刊》总编助理林天宏几年前写的一篇题为《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的文章。这种阅读理解题是当下语文考试一种常用类型,即先阅读然后文章后面出一堆题目,让考生回答,如这一段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个词?……

林天宏得知此事起了好奇之心,找来试题做了一下,做完对照标准答案,结果只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数。从这里可以知道,分数到底是什么?林天宏说:“其他就不说了 最后一题问作者为什么提了两次大雨 标准答案忽忽说了一堆 真正的原因是我写稿时窗外正好在下雨,出卷前问问我好嘛?出题老师果然名不虚传,把作者本人都打败了,幸好我当年没落在你手上。”

未来,我相信,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单纯应试教育会回归教育本质,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会从根本上来个革命。从而通过某种考核真正能够分辨出哪个学生学得好学得深学得透,哪个学生具有潜质未来更有发展。而不是在浅显的层面上,在知识的表皮上,用分数来界定学生的优劣。

前几天高考,学校放假,儿子在家复习,准备中考。那天,儿子正做《中考全国物理试题》往年考试卷,这些都是真正的中考试题,我想了解一下儿子学习情况,剪下附在书后的答案,与儿子一对一逐道对题。儿子做题速度很快,尤其选择题,ABCD做得又快又准。后来做到后面压轴题时,儿子说,为省时间他直接说答案,一道有关电学的大题,儿子看了看题,略加思索便说出答案,我看标准答案竟然对了。

此题在书中答案里有很大篇幅解题过程,且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将哪一步骤几分,分解得清清楚楚。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儿子虽然做对了,答案正确,但缺少步骤,十分的题只能得一分。我突然想到,儿子过去做题,书上几乎没留下什么痕迹,只要最后结果对就行。难怪他总是达不到满意的分数,是不是存在这个问题?如果是这样,在重要考试中将会吃大亏。

现在,面临中考,我们只能顺应适应。此时,我放弃一切原则理念,对儿子的要求就是三个字,拿高分。在中考时,无条件尽一切努力拿高分。因为这段时间,在报考高中过程中,我看到太多的人太相信分数太相信排名。严峻的现实告诉我,几乎在所有人眼中,分数高于一切,一切为了分数,分数说明一切,一切服从分数。而我却太忽略分数和排名,现在强调分数,朝儿子要高分,还来得及吗?

我与儿子就如何在中考拿高分进行了一番分析和探讨。在知识学会学懂的前提下,除了仔细认真等涉及到学习态度应考心态及考试技术技巧等问题外,最重要的是要研究透每道题从解到答全过程的得分点,进而从中找出规律,哪些步骤一定要写上?哪些数字单位公式一定要列出?以便做题时不嫌啰嗦不厌其烦地将过程详细写出来,特别是得分点不能遗漏。

比如,在需要运用公式计算时,要先将这个公式列出来摆在那里,这样就可以得到一至两分,再利用公式计算又可以得到一两分。其实,细想想觉得很滑稽,你如果能把答案做出来,一定自觉或不自觉运用了这个公式,这不仅说明你知道这个公式还说明你已经会运用,再把公式列出来也没有必要。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这个公式,却能把这道题准确地做出来,那岂不是更厉害吗?为什么一定要列出公式且占一定分数比例呢?

我对儿子学习的要求一直是速度至上,尤其做题,速度是生命,能省略便省略,能简捷便简捷,只看结果不管过程,越快越好。其实,过程只为结果服务,仅对结果负责,只要结果正确,过程无足轻重。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到了罗马,选择哪条路是你自己的事。而我们的教育却偏偏限制你的自由,让所有人按照他的过程操作,沿着他的道路行走。

中考是没有人与你讲道理,更没有人听你解释,你甚至看不到卷子,更不能找分。只能按照标准答案要求做题,熟记每个得分点,过程步骤能多写尽量多写,因为可能不同地区对得分点有不同要求,只要你都写在卷面上,有的则能得分,多了不扣分,确保得高分。

考试是要有些讲究的,学生不能只管学习还要研究怎么应对考试。考试如同一场战争,战略战术得当,胜利才有保障。我让儿子该死记硬背的就死记硬背,书上怎么说你就怎么答,在中考前这段时间里,成为应试教育的好学生。

儿子,爸爸心里有底,同时也相信,你不仅掌握了知识,还会灵活运用知识,这些优势未来会彰显出来,这种能力会支持你走得更远更长久。但是,眼下需要你考出一个用分数衡量的好成绩,一个用分数证明的好学生,以此回报你的老师和学校,怎么样?这回看你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