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亲子父与子作品收藏未来回忆感悟人生往事育儿 |
我是儿子“作品”收藏家
http://s1/middle/4f17cd26t9277391f7550&690儿子七岁时在广东珠海
10月7日晚上,儿子来了雅兴,一反以往回到家忙着写作业的惯例,同我侃了起来。
他说起什么空间、黑洞,波尔的量子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两门学科的对立与统一。儿子像老师一样,拿一张A4纸,用蓝色碳素笔边说边写边画,一会儿推导一个公式,一会儿画一个图儿……不管能不能听懂,我都学生摸样地哼哈应着他,让这位老师尽兴畅快地“讲课”。
http://s3/bmiddle/4f17cd26t92774d1b4ec2&690儿子的“手稿”(2010年10月7日)
“下课”后,我在儿子涂满图形公式和文字的A4纸上加盖了红色日期戳,收进一个盒子里。
我告诉儿子,在美国爱因斯坦工作过的普林斯顿研究所,专门为科学家们准备了许多大张白纸和各种颜色的粗头水笔,供他们有了什么灵感时或讨论问题时写写画画。有一位有心的清洁工将科学家扔进废纸篓里的纸张重新展平精心保存起来,后来他成了富翁,因为这些废纸里有许多重要科学发现最初的思想火花和雏形,成了价值千金的手稿。
http://s8/bmiddle/4f17cd26t927765674387&690儿子的“手稿”(2007年11月17日)
接着,我逗儿子道,这张A4纸可是大科学家的手稿,得好好收藏!以后我也要当大富翁。儿子笑了,他也许知道,爸爸给他收藏了大量“手稿”和“作品”。
长期以来,儿子随手写写画画的东西,那些大大小小的纸张卡片,还有剪贴折叠的手工作品,我都加盖日期戳,有的还写上几句话,然后收藏起来。我觉得,这些都是儿子的劳动,是他心路历程思想写照,从各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意愿……有心血汗水的成分,有成长进步的痕迹,有历史比照的意义。
http://s1/bmiddle/4f17cd26t9277742884e0&690
儿子画的画(2008年3月8日)
所以,他的这些东西舍不得扔。
还记得儿子第一次写阿拉伯数字,那时一岁多一点,小手勉强能握住铅笔,他竟然照着葫芦画了个反瓢,写了一个反“4”,即以竖线为对称轴旋转180度,将箭头写到了右侧。写得太有创意了,现在让他写,恐怕还写不上来呢!这张他人生中第一次写出来的阿拉伯数字的纸,我一直保留着,每每翻看,一种可爱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假如,他未来从事数学工作,一生与数字打交道,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实用,也许就始于这个反“4”。
http://s6/bmiddle/4f17cd26t927794e964b5&690儿子的手抄报(2008年5月1日)
小时候,儿子做了大量剪切折叠手工作品,这些五光十色的人物、车辆、飞机、船舶、建筑物、家具、兵器、动物、植物等不仅开阔了视野还锻炼了动手能力。现在这些东西还都保存着,每个作品都有日期,都可查出是几岁时制作的。人的一生除了用脑还要用手,这两样缺一不可。若干年后,当他看到自己小时候动手做的这些东西时,他也许明白了在实验室做实验或为病人做手术之所以成功,原来小时候两只手总是不停地剪啊叠呀。
http://s12/bmiddle/4f17cd26t9277ae0bfa5b&690
http://s13/bmiddle/4f17cd26t9277b63a07ec&690
儿子的“手稿”(2008年1月1日)
十一岁那年,有一天,儿子研究起家里的日期戳,我顺势给他出了一道数学题。没想到,儿子不仅解出题目,还引发了一系列想法,提出来不少改进意见,进而“设计”出一种新型电子日期时间戳。一个日期戳触发了思维发散,点燃了创造火花,儿子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给我一个巨大惊喜。
http://s12/bmiddle/4f17cd26t9277bf8215bb&690儿子设计的徽章画稿(2008年3月4日)
小学期间,儿子设计了不少标志、图案、徽章等,尽管很多没有被采用,但也得到学校的表彰鼓励,多次获奖展出。尽管用成人的眼光看,这些设计显得幼稚浅拙,“作品”本身却露出一丝丝创造性思维的曙光,或许给未来道路照亮一点点盲区。
http://s4/bmiddle/4f17cd26t9277cdf9e7a3&690儿子设计的贺年片(2009年1月9日)
http://s16/bmiddle/4f17cd26t9277da2f685f&690儿子自编自画的英语电影脚本(2009年7月21日)
很远很远的未来,有一天早晨,灿烂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室内。儿子在打扫、清理、收拾或搬家时,蓦然发现了这一箱箱一袋袋的东西,他可能会饶有兴致地一件件欣赏……
他或许遥想或许沉思,或许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脚印,知道了一步一步成长的过程,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奇迹;他看到了爸爸写的字盖的印章,更深地感悟了长久伴随的父爱,一定能体会到天下父母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