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子学高中物理和数学

(2009-10-28 11:53:14)
标签:

教育

亲子

儿子

课外班

高中课程

物理

数学

新概念

吉大附中

张德利

儿子学高中物理数学

 

 

20091025周日,儿子在课外班开始学习高中物理和数学课程,整整上了一下午课。在课外班,这两门课已经开课一两次了,儿子刚得到信息,没有赶上从头学起。儿子想上这两门课,我告诉他,可以先去感觉一下,愿意听就接着学,否则就算了,不要白白花钱耽误时间。

上学期期末,我已经下决心给儿子砍掉几个课外班,尤其是平时的课外班,放学已经不早了,再接着上课外班,一天下来真够辛苦!如此这般,不仅影响完成学校作业还保证不了睡眠时间,得不偿失。由于这两门高中课放在了周日,我才同意儿子去。

目前,学校的教学进度为初中物理刚刚开课只讲了一两章,数学初二上学期内容。由于学过了一遍,儿子觉得课上物理有些不赶劲儿,十一假期自己去新华书店买了两本初中物理奥利匹克竞赛教材,以此巩固补充所学内容。其中有一本举一反三物理奥赛教材,儿子自言感觉很好,书中题目虽然很难,但做起来非常爽极有挑战性。

上周六,儿子朝我要一个笔记本(纸质),看他显露出兴奋的样子,我问他干什么用,他说上物理竞赛班用。原来,儿子考上学校物理竞赛班,这是学校从两个实验班和两个五四制小班中经考试选出的学生,每周由王显峰老师讲一次课。儿子一直期待着王显峰老师的物理课,现在算是如愿以偿了,但是他感到美中不足的是每周只有一次课,太少了不过瘾。

我鼓励儿子自学,尤其想深入并带有探究意味的学习更需要自学。我觉得这么大的孩子已经具有自学能力,不必处处依赖老师,只等着听课来获取知识,应该自己独立思考探究问题,自己查资料解决问题。为此,我给儿子买了初中物理的全部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上学期,儿子耽误了几次课外班物理课,后来听课时遇到障碍,“比热容”、“热值”、“热机”等一些概念不清楚,热量计算公式Qcmt没有理解。儿子着急了,回家后自己翻教材查参考书,用了十几分钟问题解决了。自己还说,原来这么简单啊!概念和公式清楚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尝到自学甜头,以后遇到问题,我坚持让他尽量自己解决,经过独立思考得出结论更有价值,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再去问老师。

在吉大附中,学生最大经济效益就是利用教师资源。此处堪称藏龙卧虎之地,教师个个身手不凡。本学期,儿子班物理老师姜兰病休期间,张德利老师(兼学校团委书记)临时代课。儿子有两道物理奥赛题没搞明白,我看了题也没做出来,甚至看了答案还没有领悟。儿子想问老师,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因为本来就是课外内容,加上又是代课老师,不知老师能否给予解答。后来,儿子觉得与张老师比较熟了,就壮着胆子去问老师,没想到张老师见学生来了,放下手头的事儿,既热情又认真地解答了。儿子回来说,很感激张老师。我问他,效果如何?儿子答,老师到底是老师,几句话就让我彻底明白了。

第一次高中物理和数学课结束后,为了多了解儿子学习情况,我们步行回家,边走边谈。我问儿子感觉如何?老师怎么样?他说感觉很好,两位新老师讲得很好,只是讲得太少了还没够。儿子最兴奋的是高中物理引进了一些与初中不同的新概念,如物理中的“质点”、“位移”、“机械运动”、“平动”、“转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加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等。儿子给我讲了质点,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物体理想化模型……我觉得这部分内容概括抽象虚对虚,不像初中物理具体形象实对实,得需要动脑筋去消化理解吸收。

高中数学同样也是一堆新概念,如“集”、“有限集”、“无限集”、“空集”、“交集”、“并集”、“补集”,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数集符号。有个地方记不起来了,儿子一定要停下来拿出笔记看看。接着给我讲德摩根定律,什么某某的交集的补集等于某某的补集的并集;某某并集的补集等于某某的补集的交集……说得我头都大了。儿子记忆的确不错,思路也很清晰,两堂课(每堂课一个半小时)内容不仅跟我复述一遍,还对我的提问作出详细解释。

儿子想接着学下去,还对我说了提前学习高中课程的好处。他说用高中的方法来解决初中的问题就简单方便多了,特别对初中竞赛有益处。就像初中生回头再看小学的课程,难的掌握了,简单的就更简单了。

我问儿子高中物理和数学难不难,儿子还是说不难,从他嘴里还从没说过难字。从儿子讲的情况判断,他确实喜欢这两门学科,也确有超前学习能力,能够比较轻松应付学习任务。至少儿子认真听课了,过去我一向对他听课状态不放心,现在还是长大了懂事儿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