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数学冬令营结束

标签:
教育亲子华杯赛北京冬令营数学教授玩儿开心旅游牵挂长春大雪 |
儿子在北京冬令营宿舍
2月12日上午10∶00时,09年“华赛杯”北京冬令营举行闭营式,为期一周的冬令营结束。儿子和长春队营员一起,当天下午在北京游览,晚上乘火车返回。
列车13日早上6∶10时到长春。为了不耽误接儿子,我几乎一夜没睡,盼望着儿子平安返回。凌晨5点多,我走出家门,这才发现外面下了好大的雪,大门几乎被雪封住,费一番力才推开。天虽然没亮, 小区路灯在白雪映照下,明亮许多。雪还在下着,地面积雪有十几厘米厚,道路尚无人走过,灯光下洁白无暇晶莹璀璨的白雪着实惹人喜爱,脚下的雪“吱嘎”、“吱嘎”有节奏清脆地作响,身后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
儿子在鸟巢
到了东风大街,抬头远望,才见得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世界,我将摄像机镜头对准夜幕下的雪城一隅,推远……可惜城市建筑挡住我的视线,只有思绪继续延伸拓展开去,方可领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壮观景色。镜头拉近……出现了北方城市特有的不和谐景致,马路上乌黑的泥雪……我有些诧异,昨晚还只见空中飘着清雪,现在却瑞雪丰沃,估计足足下了一夜,才有如此光景吧。
回想儿子不在家的这一周,他只在刚刚离开长春站的列车上给我打了两个电话,其中后一个电话告诉我,他们已经到了欧亚卖场了……此后再也无音信了。在京期间,在我接连不断的的短信攻势下,儿子才勉强回了几条简短的浓缩的不关痛痒的至今还保留着舍不得删去的回复。我也是自从使用移动电话以来,第一次这样看重它,白天经常翻看短信,夜晚放在床头或抓在手里,生怕错过儿子的一条短信,而等到的是失望。儿子真是不懂爸爸那种牵挂惦念的思儿之情念儿之心,总而言之,爹白疼儿子了!
儿子见到我很高兴,使劲儿抱住我吻了一口,这毕竟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独自出门回来啊!从车站到上了轻轨,从轻轨下车到步行走回家,一路上儿子喋喋不休地给我讲起北京吃的住的玩的见的……在北京冬令营封闭式营园里,晚上如何“串寝”,玩儿“吹鬼灯”、“闹鬼屋”(抓人类游戏)……如何人手不够时,玩儿24点,人手够时玩儿“说谎”、“变色龙”和一种不知道啥名儿的扑克牌(后三种都是这次学会的),玩儿扑克一干就是一个通宵,直至次日凌晨四、五点钟……如何早上睡觉,不去食堂吃早餐,自己泡方便面……如何在学校组织的参观旅游活动中到了北大门口儿,一车人都在呼呼儿大睡,老师喊道“北京大学到了!快下车呀!”结果没有一人应答,最后只好放弃参观北大清华……好在两年前,儿子去过北大清华,若是没去过,到了门口儿而不入,多遗憾啊!
儿子镜头中的天安门
儿子这点很好,与我交流口无遮拦,有什么说什么,但现在有时说到什么话题时,还要观察观察我的脸色,只要见我愿意听,就会顺势讲下去……我当然会蛮有兴致地听下去了,这样我才能了解到他在北京的真实情况呀!这次冬令营也有班主任,可能孩子多老师管不过来,也可能班主任和孩子们不住在一起。儿子走前,我还是按照他在家时的良好表现看待他,没有嘱咐他什么。现在我算明白了,孩子就是孩子,哪有什么自主、自觉、自强和自立?也不是不淘气,在家里没有逮着与很多同龄孩子玩耍的机会,没有与同伴儿住在一起的条件和环境。一旦机会来了,条件具备了,哪有不玩儿不疯不炸的。所以我觉得孩子小(初中阶段)不能上寄宿学校,如果学校管理不严格,就等于放羊了。回想我小学住校的事儿,那时每班两位班主任,一位专管生活,学校管得那么严,我们不是也那么淘气吗!
儿子拍摄的鸟巢全景
我问儿子,想不想爸爸?儿子回答得很干脆,不想!一点儿都不想!真的一点儿都不想爸爸?我问。真的!只要和同学在一起,我就不想。听儿子这样说,我心里半凉半热,凉的是天下爸爸的共同感觉;热的是说明儿子真正特别开心特别高兴,如果想爸爸妈妈想家了,说明还是有些不愉快不适应。我问儿子此次去时和回来时的感受,儿子答曰,去时高兴盼望期待,乐得要命;回来时,特别是最后几天,一想到要回来,心里就难受苦闷啊,真的没呆够……听到这儿,我的心凉透了!看来,无形中我对儿子管束太多太严,可能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使他没法释放童心童趣。也许,我应该给他更多的自由空间和与同伴儿玩耍的机会。儿子适合集体生活,将来离家上大学,完全不用操心。
儿子拍摄的鸟巢局部
回到家,儿子急着上网,用Google
儿子拍摄的水立方内部
儿子要么不知道我还关心什么,要么就是有意回避。跟我闭口不谈实质问题,你不说我也不问,免得落得不愉快。最后,我忍不住问他,上课没有?学习怎样?儿子这才想起还有这回事儿,告诉我听了教练员的讲课很有收获,特别是很喜欢王世坤、王鸣、周春荔、余其煌、贺祖琪等老师的讲课,对他们讲的课程很有兴趣。儿子崇拜这些名师教授,还请他们签名留念。我问儿子是否逃过课,儿子说那还不至于,大家都喜欢听他们的课,没有人逃课。儿子拿出冬令营学习的书本及老师编写的讲义给我看,告诉我学习收获很大。我想,课是上了,恐怕效果不会很好,一定感觉很困吧!
儿子眼中的老北京
至于这次冬令营两次重要的考试及成绩,儿子只字不提,好像全然没有这回事儿。好了!真是应了我的话了,权当跟团去北京旅游了!晚上,给儿子收拾东西洗背包时,在背包底层的书本最下面,我看到一本红色的“2009年‘华赛杯’北京数学冬令营三等奖”证书。儿子可能明白,我也明白,它的更多含义是对孩子的安慰和鼓励。
儿子镜头里的北京百年名店
我在育儿方面的一贯思想是允许成功允许失败,挫折和坎坷是走向平坦和顺境的必由之路。好在儿子内心里保留着一份对数学的情趣,我继续相信他期待他。如果儿子有志参加,但愿在今年三月和七月份举办的“华赛杯”初赛和决赛中拿到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