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到底用睡眠和休眠,还是直接关机?
(2012-02-05 12:55:04)
标签:
睡眠休眠待机关机电脑 |
分类: 计算机实用Tips |
电脑短时间内不用,到底要用“睡眠”、“休眠”,还是直接“关机”?相信很多人观点不一,而且还有一些人用了那么久电脑,还不知道系统中有“睡眠”和“休眠”两个功能,或者根本不知道是个什么鬼?因为在Windows XP中,开始菜单中是直接给出了一个“关闭计算机”按钮,所以大部分人都直接使用,没有去探索那么多。直到Windows Vista的到来,开始菜单中原来“关闭计算机”的位置默认是“睡眠”,而“关闭计算机”则是移到了“睡眠”按钮旁的小三角的隐藏菜单中,所以很多人一下子就懵了,一大片骂声。其实“休眠”和“睡眠”这两个功能在XP中就已经存在。微软在Vista中这么安排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毕竟重启和关机是在少数情况下使用的,比如安装了新软件或系统更新要求重启,或者系统出现了严重故障需要重启来“初始化”一下。
在大部分情况下使用睡眠和休眠就可以了。
使用“睡眠”和“休眠”的前提是电脑主板要支持高级电源管理功能(即S3待机)才行。不过现在的电脑都支持此功能,只要不是从家里搜出的古董级机器(Win98时代那种)。对于古董机,可能需要从BIOS中开启高级电源管理,然后右击“我的电脑”或“计算机”→管理→设备管理器→系统设备,看看右侧栏中有没有“ACPI-Compliant System”,有的话就说明高级电源管理接口已经启动,即支持S3待机。
下面来介绍一下“休眠”和“睡眠”的区别:
1.运行过程说明
台式机
1.1 台式机的普通睡眠(混合式睡眠关闭):这和XP下的待机是一个意思了,就是除了内存以外所有设备都断电,内存只上直流电源(没有时钟输入,这个很重要),唤醒的时候恢复其它设备的供电,并返回工作状态。
1.2 台式机的休眠:把内存里的所有数据存储到硬盘的一个连续空间里,并切断所有电源。在恢复时,将硬盘里临时存储的内存数据恢复到内存里,并返回工作状态。
1.2.1 在电源计划里:对于进入睡眠和进入休眠的时间有分别的设定,当然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前者要小于后者。所以当进入睡眠状态后一直没有唤醒,直到休眠定时器到点,则系统会自动把内存数据存入硬盘,断开所有设备电源,进入休眠状态。
1.2.2 混合式睡眠:当混合式睡眠开启后。开始睡眠状态的那一刻,内存的数据也同时被存入了硬盘中,而且内存仍然上电,进入正常的睡眠状态。若发生意外断电,则下次启动时从硬盘上的数据恢复到内存里,即休眠的原理。当然,如果睡眠到休眠定时器触发,也会自动转入休眠状态,这时候就不用再进行数据转存了,因为之前已经做过了。所以说混合式睡眠=睡眠+休眠,这样可以防止突然断电导致数据丢失。
笔记本
1.3 笔记本的睡眠和休眠:笔记本的运行机制和台式机有所区别。在以电池供电的睡眠状态时,若电池电量即将耗尽,系统也会自动将内存数据保存入硬盘并关闭电源,进入休眠状态。这样一来,有两种事件可以触发笔记本由睡眠转入休眠:电源计划里进入休眠的时间到,或者电池供电时电池电量即将耗尽。
1.3.1 当笔记本接交流电源时进入睡眠状态,之后再断开交流电源。则何时由睡眠转入休眠,仍然由电源计划里的“接交流电源时”的计划时间决定。就是说休眠定时器在进入睡眠的时候就设定好了,不会因为后来拔掉交流电源,而将定时器设置成“用电池供电”的计划。
1.3.2 关于笔记本的混合式睡眠:大家可能会注意到。台式机装好系统后,默认是混合式睡眠开启,为了防止进入睡眠后突然断电带来的数据丢失。而笔记本因为有电池供电,不存在突然断电的情况。即使电池缓慢的耗尽,这也是可预兆的,系统会在电池即将耗尽时将数据转存入硬盘进入休眠状态。
2.关于时间问题
这个应该是争论的焦点,也是我想说明的重点。毫无疑问,按照时间排序,睡眠是最快的,其次是休眠,最慢的是关机和开机冷启动。大部分持时间理由反对的人,基本都是说“我直接冷启动也很快,你们启动慢是因为你们不懂优化”。我们在这里先明确一个概念:
2.1 工作状态,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就是指你能立即开始工作的系统状态。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些程序是必须在运行的,比如QQ、MSN、Mail等通讯软件,比如一些office文档(word、excel、ppt),比如听音乐的软件,比如各种专业软件,比如打开了几个文件夹(资源管理器)。我只是比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状态,自己工作(这里是广义的意思,包括娱乐游戏)状态会有一群打开着的软件、系统的各项设置。所以,判断一个方案速度是否快,要看它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而非纯粹的启动时间。
2.2 启动状态和工作状态,某些人只算了一面帐,而忽略了另外一面。冷启动很慢,因为启动的时候要加载大量的dll,加载大量的自启动程序。关于减少启动的加载项来优化启动速度的方法网上到处都是,但是你们有没想过一个问题,羊毛出在羊身上。结果是越通过减少启动项来加快启动速度,启动状态和工作状态就相差的越远,你还是要花很长的时间从启动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比如你把qq从启动项里删了,假设你开电脑就必须要用qq,难道你自己手工打开qq不要花时间的?或是说你觉得你手动点击打开比它自启动还要快?
2.3 睡眠唤醒的时间优势,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设想你在写一篇文章,打开了2个Word文档和1个PPT,开了3-5个网页来查资料,同时开了QQ、MSN、Mail进行通讯,还有放音乐的软件,还打开了若干个文件夹,可能还有一些专业软件比如Visual Studio。现在你要睡觉了,明天起来接着写。那些说自己优化了开机的,试验一下把机器关机,然后冷启动,进入系统以后把这些软件全部打开进入工作状态,看看要多少时间。纵然你启动优化的再好,配置再NB,我不相信你可以在2分钟内进入工作状态,至少我的电脑需要5分钟。但是从睡眠唤醒,进入工作状态只要10秒不到,这个估计还保守了,都包括进了输入用户密码以及可能需要重新连接ADSL的时间,10秒也足够了。10秒内就可以立即开始工作!
2.3.1 其实上例是具有普遍意义了,这是一种习惯的变迁。人们以前习惯了在关闭电脑前保存所有文档,结束所有程序,然后离开。而在睡眠机制下,倡导大家在任何想离开的时侯直接按下睡眠键,在恢复时就可以立即回到原先的状态。把开启和关闭的时间都省略了,这就是睡眠的精髓所在。例中还包含了其它的因素,比如冷启动后重新打开那些网页要花的时间,甚至是找到那些网页(快捷一点的办法是从历史记录里找,或者已经事先加入了收藏夹)所要花的时间,而睡眠唤醒后就可以直接阅读已经打开了的网页了。再有甚者,假设你要睡觉了、或者宿舍要断电了,你玩游戏还没打到存盘点怎么办?你舍得关机吗?休眠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引入睡眠和休眠的精髓,就是瞬间保留你的工作状态,让你回来时可以立即恢复进入工作,省时省力。其实现在我们使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也一样,在你短按一下电源键的那一下,就是进入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睡眠”状态,只不过对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系统允许指定保留某些程序的后台继续运行,以方便如果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种启动的方式,那误解就大了。
2.4 休眠与冷启动,同样是从硬盘加载,休眠恢复的速度仍然要比冷启动快上很多,尤其是你的工作状态复杂的时候。原因很简单,硬盘的连续读写速度非常快,而随机读写能力差劲。从冷启动到工作状态硬盘要到处读取dll、到处加载软件、到处加载文档……而从休眠恢复,是从硬盘上连续的空间里读取数据恢复到内存里,所以速度很快。仍然以2.3节为例,2g内存的电脑,若是从休眠恢复,包含上开机自检和输入密码等时间,花销也不会超过60秒。
3.关于元件损耗和能源问题
这算是是第二个主要争论的焦点了,实际上其中也存在了很多的误解,其实只要稍微学过一些电子学,其中的道理就很容易明白了。休眠和关机都是不需要任何电源的,而上节已经说明休眠都要比关机好上许多,本节比较的就是睡眠和休眠的关系。
3.1 静态功耗与额定功率,一般来说一块芯片要工作,需要一个直流电源,还需要一个时钟脉冲输入。CPU需要外部输入一定频率的时钟,这个频率就叫外频,而CPU内部会自动调节核心频率等于这个外频的若干倍,就是倍频了。内存也有其工作频率,什么DDR667、DDR800指的就是该内存的工作频率为333MHz和400MHz,因为DDR是在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分别进行了一次数据读写,所以它的时钟频率是其数据频率的一半。有一个概念很重要,在系统电源配置里,说为节能关闭了某设备,其实是指关闭了这个设备的时钟控制,直流电源并没有切断。芯片在直流电源接入而没有时钟的情况下的耗电量叫做该芯片的静态功耗,它是非常小的,与其额定功率(动态功耗)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3.2 睡眠状态下的功耗,睡眠状态下,一般来说除内存外其他设备的直流电源都被切断了,如果打开了usb唤醒功能,那么usb上是有电的。这样的情况下,实际功耗就只有内存的静态功耗,其实这是非常小的。一般的笔记本电池续航,如果只是上网处理文档之类的,大概用3个小时左右。但是用来睡眠的话,上次我睡眠了2天半,恢复起来看还有78%的电量。3小时用光电池,50小时只用了20%,区别就是这样。
3.3 元件损耗问题,这个其实和上述差不多,芯片元件的损耗也主要发生在时钟工作时,在静态的损耗同样可以忽略不计。至于休眠和冷启动硬盘损耗的比较,都不用我说,自己去听听硬盘的声音和持续时间上的区别吧。
4.我的观点和建议
文章开头我就表明了我的看法,现在就是考虑如何选择休眠与睡眠的关系。简单的道理,就是离开时间过长就用休眠,不是太长就用睡眠。分界线在哪里,我的经验是24小时,如果24小时内还要来用电脑,就睡眠吧,否则就休眠,这个尺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把握。像那种暂时离开(吃饭、睡觉)是最适合用睡眠的
4.1 关于混合式睡眠,台式机还是建议开启吧,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开启混合式睡眠只会影响到进入睡眠的时间,恢复时间不受影响。笔记本没有开启的必要。
4.2 电源计划,这个非常重要,强烈建议大家都要根据各人的情况详细设置各个项目,例如关闭监视器的时间、进入睡眠的时间以及进入休眠的时间等。还有各个按钮的作用也要设置好,我的习惯(仅供参考)是:对于笔记本,盖上盖子是睡眠,开始菜单那的按钮也是睡眠,机子上的电源按钮是休眠;对于台式机,开始菜单那是睡眠,主机上电源按钮是休眠;至于关机和重新启动,用的几率极小,要用时从开始旁边的关机菜单里点。
4.3 结束语,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把我想说的都说了,但好像还没完。其实引发争论的最根本原因是,大家太过粗犷的计算机使用方式。说白了,我觉得国内人士在计算机操作习惯上,大部分都是极端的保守派。只要新的环境和原先习惯稍微有一点不同,就要开始责怪,怎么不去想想如何改变自己的习惯来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新系统普及的阻力,主要就来自于这里。还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太多人在太多方面的行为还在原地踏步,不思进取。此文旨在引导大家使用睡眠和休眠,更希望能抛砖引玉,思考一下自己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仔细想想为什么软件的开发者要如此设计,而不是一味的叛逆默认设置、叛逆Windows自带、叛逆常规使用方式。
本文转载自 http://bbs.cfanclub.net/thread-402769-1-1.html
由于文章撰写时间距离现在比较久,所以根据现状作部分修改,查看原文让点击上面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