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inengine
minengin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65
  • 关注人气: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煤炭行业的SWOT 分析及投融资建议

(2007-10-29 16:25:46)
标签:

煤炭

swot

分析

投融资

建议

矿业

分类: 矿业经济
 煤炭行业的SWOT 分析及投融资建议
张焱 清华大学MBA , 客座教授
理论分析框架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 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科学地分析一个行业或企业内外部的综合情况,全面认知目前所处的环境,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较正确的决策。

我国煤炭行业所具有的优势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而且分布广,煤质较好,品种比较齐全。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含煤面积达55万平方公里,煤炭资源地质总储量50592亿吨,其中埋深在1000米以浅的煤炭地质储量26000亿吨。截止2001年底,煤炭探明保有储量10033亿吨,资源探明率19.83%。按2001年煤炭产量11.07亿吨计算,我国煤炭资源探明保有储量的保证程度高达900多年,其中经济可开发剩余可采储量的保证程度为103年。根据国际通行的划分标准,我国现有煤炭经济可开发剩余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约占世界同类储量(9842亿吨)的11.6%。

我国煤炭资源,不仅储量多,而且分布广,煤质较好,品种比较齐全。全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除上海外,都有煤炭的探明储量;2220多个县中,近60%的县有煤炭资源。省(市、区),国土面积4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8%,煤炭地质储量仅占全国的6.5%。从煤种看,从低变质程度的褐煤、长焰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天然焦以及石煤,都有赋存。从牌号看,炼焦煤中气、肥、焦、瘦煤均有。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炼焦煤占32%,非炼焦煤占68%。在炼焦煤中,气煤占58%,肥煤占12%,焦煤16%,瘦煤13%,未分牌号煤1%。

从地区看,煤炭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北煤多于南煤,西煤多于东煤,西北和华北地区的煤炭探明保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近80%。北方(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和苏北、鲁、皖北、豫西17个省市区)煤炭地质储量占全国的93.5%。南煤主要集中在云、贵、川三省,煤炭地质储量占南方总储量的90%。西煤主要集中在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煤炭地质储量占全国的43%。从省区来看,新疆、内蒙、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的煤炭地质储量占全国的81.3%;东北三省占1.6%;华东七省市区占2.8%,江南九省占1.5%。

煤炭是我国目前的主要能源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各部门尤其是电力部门对煤炭需求量持续增加,我国煤炭生产将继续增长。据预测,我国到2020年的煤炭需求量将达到17亿吨左右,考虑到煤炭出口增加等因素,届时原煤的年产量至少要18亿吨,煤炭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仍将超过60%。在很长时间内,我国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将不会根本改变。

煤炭是电力发展的基础,电力是煤炭的最大用户,煤电一体化发展将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更加坚实的基础作用。煤电一体化发展是不仅为其他产业部门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的物质技术基础——能源,而且本身是今后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目前,由煤炭和电力提供终端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在60%~70%左右,煤炭和电力行业的合计资产约占全部工业的18%,提供的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占全部工业的12%。今后,随着煤电一体化经营和煤电一体化企业的发展,煤电一体化在提供终端能源的数量、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润税收,以及资产总额方面,都将占有更高的比例。为了改善环境质量,预测到2020年我国煤炭用于发电的比例达到80%及以上,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42%增加到70%。同时,将增加煤炭洗选量和型煤、洁净煤等的产量和使用量,提高清洁煤炭利用的比例。

我国煤炭企业目前存在的劣势
我国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率低下

煤炭资源回采率低,损失浪费严重。目前全国煤矿资源回收率仅在40% 左右,特别是小煤矿的回收率只有15% 左右,从1980年至2000 年,全国煤炭资源浪费280 亿吨。照此下去,到2020 年,全国将有560 亿吨煤炭资源被浪费。近年来煤价上涨,一些乡镇、集体煤矿跑马圈地、蚕食资源,使煤矿的实际寿命大大缩短,比设计服务年限少了20%-30%。
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共生、伴生资源破坏惊人。据估算,每采1 吨煤约损耗与煤炭资源共生、伴生的铝矾土、硫铁矿、高岭土、耐火粘土、铁钒土等土矿产资源达8 吨。每年因采煤排放的煤层气( 甲烷)116 亿立方米,接近于西气东输的输气量。中煤利用率不到40 %,煤矸石利用率不足20%,粉煤灰利用率为54%。

煤炭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相适应
基于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山西、陕西和内蒙西部三个煤炭富集省区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煤炭开发区和全国煤炭供应基地;而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是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区域,这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状况,将使我国呈现" 北煤南运" 和" 西煤东调"格局。

中国煤炭开采和利用造成的污染问题严重
据专家学者鉴定,每挖1 吨煤损耗2.48吨的水资源。这相当于山西省整个引黄工程的总引水量。目前,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系破坏非常严重。大部分煤炭矿区农村人畜吃水靠煤系裂隙水,而煤矿开采恰好破坏了该层段的含水层。由于采煤排水引起矿区水位下降,会致使泉水流量下降或断流。

在煤炭燃烧方面,我国煤炭利用中的80% 是原煤直接燃烧,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2001 年,我国全社会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1059 万吨和1948 万吨,名列各国之首,其中由燃煤产生的排放量分别占70% 和90%。从各地区情况来看,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地区为高硫煤产区及能源生产和消费量大的地区。

煤炭工业结构和管理水平均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能源基地建设,大规模开采煤炭,会造成矿区土地塌陷、地表扰动、崩塌、泥石流等严重的地质灾害。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进一步加重了水土流失现象。由于采煤产生水土流失的影响面积为塌陷面积的10% 至20%,平均每生产1 亿吨煤造成水土流失影响面积约为245 平方公里,煤炭开采造成水利设施报废、地表植被死亡、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煤炭开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较为突出的是煤矸石和矿井废水带来的污染。根据经验数据,大约10% 的矸石在堆积过程中发生自燃,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更为重要的是,煤矸石经雨淋,渗透到水系,会污染地下水资源。

受近年来受市场利好影响,煤矿超能力生产现象普遍存在,煤矿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后续发展能力代价难以估量。" 成于煤,败于煤" 让各界有识之士夙夜长叹," 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的发展方式是违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的。资源枯竭问题日显突出,转产再就业压力巨大。煤炭产量和领导干部的"GDP 政绩" 无形地挂钩,因此深刻影响各地的经济决策和发展规划," 有煤的吃煤,无煤的傍煤",产生对煤炭产业强烈的依赖性。

煤炭产业过于分散,企业规模过小,不能形成规模效益,造成了运输设备、开采设备和技术开发引进等资源的许多浪费
我国的煤矿呈典型的二元结构,一方面是大型的国有矿,一方面是众多的民营地方小矿山。现有矿山35751 个(2000 年统计数),其中大型143 个,中型373 个,从业人员444.1 万人,占全国矿业从业人数的46.0%,占了矿业的半壁江山,产煤10.15 亿吨。2005 年,我国煤炭产量为21.91 亿吨,但大中型煤矿产量仅占54%,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5%;小型煤矿2.1 万处,数量多,装备差,大多数仍处于炮采甚至手工作业水平;矿井资源回收率平均仅为35%;百万吨死亡率。

中小型煤炭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缓慢,民间借贷不规范,银行贷款一直以来是煤炭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获得银行贷款难度两极分化。一方面,由于近几年煤炭市场持续看好,大型煤炭企业(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成为各金融机构的重点支持对象。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煤炭企业受宏观调控政策、生产规模、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影响,很难得到银行信贷支持。

面临的机会
宏观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煤炭的需求

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和钢铁等行业的发展都大力拉动了对煤炭的大量需求,2006 年煤炭市场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涨跌。2007年煤炭市场将出现供需大体平衡、略显宽松的局面,考虑到煤炭需求季节性变化、煤炭运输能力偏紧,煤炭行业运行成本增加等因素,预计2007 年煤炭价格将呈稳中小幅上涨的态势。

目前我国电力的发展还主要依靠煤炭资源
煤炭是电力发展的基础,电力是煤炭的最大用户,煤电一体化发展将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更加坚实的基础作用。煤电一体化发展是不仅为其他产业部门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的物质技术基础——能源,而且本身是今后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目前,由煤炭和电力提供终端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在60%~70% 左右,煤炭和电力行业的合计资产约占全部工业的18%,提供的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占全部工业的12%。今后,随着煤电一体化经营和煤电一体化企业的发展,煤电一体化在提供终端能源的数量、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润税收,以及资产总额方面,都将占有更高的比例。为了改善环境质量,预测到2020 年我国煤炭用于发电的比例达到80% 及以上,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42% 增加到70%。

煤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兴起拉动了对煤炭的需求
据统计,目前在国家发改委挂名的国家重点煤转油项目有27 个,若全部投产将增加煤炭需求1.1 亿吨,而甲醇、乙醇项目的投产也将带来0.5 亿吨煤炭需求。这些项目的投产时间主要集中在2009 年和2010 年,也就是说,到2010 年我国新型煤化工行业的煤炭需求将达1.6 亿吨,加上传统煤化工行业,全国煤化工行业煤炭需求预计为3 亿吨。

我国煤炭企业面对的挑战
1.煤炭产能过剩风险将进一步显现。" 十五" 期间,我国煤炭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约3000 亿元,将在今后几年形成8亿吨左右的生产能力,2007 年将有较大规模的释放。我国未来几年将建成神东、陕北等13 个大型煤炭基地,重点建设10 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和10 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形成6—8 个亿吨级和8—10 个5000 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将使煤炭产能明显增加。

此外,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十一五" 资源综合指导意见》要求,到2010年,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要在2005 年的基础上各提高5 个百分点,分别达到35% 和40%,这将使得每年可增产煤炭2.5 亿吨。

2.煤炭生产及利用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如何满足未来煤炭清洁利用的要求;

3.如何加快提高煤炭开采利用效率,降低煤炭在能源工业中的单位能耗。把土法采煤全面变革成为高档普采或者机械化开采,提升回采率。

4.加快接续替代产业和非煤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保持社会稳定巳迫在眉睫。

对煤炭行业的投融资策略建议
根据对煤炭行业现状的分析和投融资理论分析,我们认为煤炭行业的投融资策略如下:
1.煤炭行业的融资策略建议:
(1) 上市融资。股市是国内外煤炭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来源, 在世界上有六大与矿业开发和矿产勘查有关的证券交易所, 它们是澳大利亚证交所(ASX)、温哥华证交所(VSE), 多伦多证交所(TSE)、约翰内斯堡证交所(JSE)、伦敦证交所(LSE) 和纽约证交所(NRSE)。
我国也有非常好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的案例。山东的兖州矿业集团、神华能源等企业通过股票上市, 筹集了勘查开发资金, 为企业注入了活力。兖矿集团采矿权经办完转让、评估、评估确认等法律程序后, 获准在纽约、香港发行H 股, 在上海发行A 股, 总计融资22.94 亿元, 曾被评为亚洲最佳上市公司。

选择一家具有良好信誉的证券经纪公司, 对初级矿产勘查公司, 进行包装、评估、推荐处理上市的操作, 利用其广泛的销售渠道, 包销证券。独立勘查地质学家签名的地质报告, 是勘查项目能否筹集到资金的关键因素。

(2) 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这里所指的银行贷款主要包括: ①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 这些机构主要包括:世界银行, 特别是其属下的国际金融公司、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等。②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是矿业资金的重要资金来源; ③出口信贷机构贷款。出口信贷是西方国家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 增强国际竞争力, 以本国的出口给予利息贴补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地勘单位自行从银行贷款搞矿产勘查的情况还比较少见, 但已有实例。如山东地勘局第一勘查院在进行泰安大汶口盆地石膏矿董家矿段勘探时, 向银行贷款100 万元。至于矿业公司贷款搞勘查开发的情况更常见一些。紫金集团边采边探的启动资金350 万元利用的就是银行贷款。

(3) 国家设置的勘查补助资金和国家直接投入的勘查资金。中国、日本、韩国、德国均有这种勘查投入。由国家提供一部分资金, 企业出一部分资金, 合在一起完成勘查项目。如果勘查成功, 企业向国家偿还资金,如果勘查失败, 国家投入的资金予以核销。

2.煤炭行业投资策略建议:
(1) 改造和建设选煤厂
目前全国选煤厂设备利用率仅65%,采用先进的洗选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厂,充分发挥选煤厂的能力利用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大中型煤矿要有配套的选煤厂,小型煤矿要依托大矿的选煤厂或建设群矿集中选煤厂。重点在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河南、安徽等省(区)建设一批先进的选煤厂。

(2) 发展配煤一条龙服务体系
在煤炭中转港口和主要集散地建设配煤厂,为用户提供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环保型动力配煤。制定配煤质量标准和相应的政策,从耗煤集中的大用户到分散的小用户,逐步推广使用动力配煤。

(3) 推进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引进国外先进的煤炭气化技术,建设大型煤炭气化与煤化工示范项目。继续做好煤炭地下气化试验,探索煤炭开发和利用的新途径。

(4) 投资开发利用煤层气
我国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煤层气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煤矿生产安全条件,提高煤矿生产效益。
我国陆上埋深2000 米以上的浅煤层气资源量达30 万~ 35 万亿立方米,与常规天然气相当。煤层气资源广泛分布,主要分布在五大资源区13 个含煤盆地中,华北区总资源量比例最大,约占62%。但至今煤层气资源勘探程度还很低。通过各有关单位的勘探和测井,已基本明确了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煤层气工作的重点有利地区;在勘探程度高的地区已取得了产气突破,如河东柳林等;在沁水盆地东南部地区可获取一定储量,基本具备开发利用条件。
企业开发利用煤层气,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勘探开发效益,把煤层气勘查区域的重点放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工业发达地区,尽量缩短开发区与利用区的距离,以利煤层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有步骤地在资源条件较好的边远地区开展勘查工作。开发利用煤层气的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是实行地面开发和井下抽放并举的煤层气开发方针,重点是山西沁水煤田、河东煤田、安徽两淮煤田、辽宁铁法、抚顺矿区、贵州六盘水等地区煤层气的勘探评价及开发利用。

(5) 投资开发以利用洁净煤为基础的电力工业
煤炭用于发电是煤炭清洁和优质利用的重要途径。以电力为中心发展能源工业,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但电力发展同样面临着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以燃煤为主的电源结构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发电用煤含硫量较高的地区,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根源。企业在投资利用煤发电项目时,要注意解决好环境问题。
煤炭行业的SWOT <wbr>分析及投融资建议
分析理论框架

我国煤炭资源2000-2006 年储量及变化

储量年份

储量

基础储量

资源量

查明资源储量

2000 年

 

 

 

10,242.02

2001 年

1,891.22

3,340.88

6,860.62

10,201.5

2002 年

 

 

 

10,190.59

2003 年

1,892.68

3,343.33

6,868.53

10,211.86

2004 年

1,908.45

3,373.43

6,909.28

10,282.71

2005 年

1,842.37

3,326.35

7,103.22

10,429.57

2001 至2005 年增加量

-48.85

-14.53

242.6

187.55


中国各地区煤炭资源探明储量

地区

煤炭资源储量地区分布

资源总储量

探明保有储量

资源探明率%

资源保证年限

华北地区

39.9

48.95

24.44

1486

东北地区

1.34

3.3

48.92

300

华东地区

4.44

5.9

26.47

341

中南地区

2.61

3.27

24.91

319

西南地区

5.8

8.61

29.56

1101

西北地区

45.9

29.98

13.01

373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