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自驾武当山,道教名山转一转

标签:
武当山道教金顶自然风光摄影 |
分类: 旅游日记 |
虽然对道教所知不多,但山里到处可见的宏伟建筑都向人们展示着道教的严肃和深不可测。
去之前做了些功课,把查到的一些资料介绍给朋友分享: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是玄帝的发祥圣地,道教尊奉他为“玄天真武上帝。
武当山临岩跨涧修建有九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这些庞大的建筑群,都是利用峰峦岩涧的雄伟高险和奇峭幽深,分布在合适的位置上。那一色青石铺成的一条七十公里“神道”,就象一条缀珠银线,把大小建筑全部串起来,其规格的大小、间距的疏密,都恰到好处,达到时隐时现、若明若暗、迂回曲折、玄妙超然、浑为一体的艺术效果。
武当山顶的金殿是个不解的迷。它没有浇铸一点混凝土、没有凭借一寸钢筋。那么是什么使石石相衔,而且又是那样的牢固呢?
如果说,现在我们把架高压线称为高空作业,那么,远在五百多年前,古人要把这几百公斤重的条石架在那千仞
危岩之上,论难度、论高度,这又叫什么作业呢?更何况,五百多年前,哪有什么大吊车、起重机?
这的确是个难解的谜。
作为一座道教名山,武当山今日香火依然,那历经沧桑的宫观,悠扬的道家音乐,丰富的神话传说,连同那些远路而来的虔诚香客,传递着古老的文化气息。
1 在山上,一路下着小雨,道路湿滑,小心翼翼地沿着线条分明的石阶路向前走着……
3 打着伞的游客到殿前烧香许愿,湿漉漉的天气显得很宁静,此时此刻烧香许愿貌似更灵验呢……

4 在武当山,大殿一个接一个,又高又长的石阶走也走不完……

5 对武当山的石板路和台阶记忆太深刻了,因了小雨,因了湿滑,因了走也走不完……

6 雨中的武当山,显得郁郁葱葱,红色,在此时非常地抢眼。

7 沿着山壁而上,有点悬空寺的感觉……

8 在“悬空寺”上的这炉香,叫龙头香。那龙头伸出“悬空寺”有两米多,那柱香可咋插啊?

9 又是不尽的石阶……很羡慕前面这对老夫妻,手牵着手,不紧不慢地拾阶而上。
名利、地位和金钱在他们眼中早如粪土了,他们只要健健康康、相依为伴就足矣了。

10 雨后的群山里,空气新鲜,朱红色的建筑被雨水冲刷得鲜艳无比。

11 又是高高的石阶,小伙子都吃不消了。我开始怀疑起“登上山,坐索道下山”的决定是否正确了,如果在下午4:20前赶不上最后一班索道,可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了……


10 雨后的群山里,空气新鲜,朱红色的建筑被雨水冲刷得鲜艳无比。

11 又是高高的石阶,小伙子都吃不消了。我开始怀疑起“登上山,坐索道下山”的决定是否正确了,如果在下午4:20前赶不上最后一班索道,可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了……

12 还好,咬着牙登上高耸的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终于到达了传说中的金顶。
一阵大雾飘来,仙气在周身湿漉漉地弥散开来……
13 置身仙境里,人难免飘飘然,忘了自己是谁,身在何处,今夕何夕……

14 天柱峰上的金殿,建在海拔1612米的千仞危岩之上,有微观紫禁城之说。高达数丈,周长三里,筑墙的条石,每块重达五百公斤以上。从里看墙体向外倒,从外看墙体向里斜,工程浩大而又艰巨。

14 天柱峰上的金殿,建在海拔1612米的千仞危岩之上,有微观紫禁城之说。高达数丈,周长三里,筑墙的条石,每块重达五百公斤以上。从里看墙体向外倒,从外看墙体向里斜,工程浩大而又艰巨。
凡到金殿游玩的人,都会看到殿内的神灯长明不灭,即使殿外狂风大作,殿内神灯火苗仍一丝不摇,相传是殿内“避风珠’’在避风,其买不然,它是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聪明智慧的结晶。他们考虑到精密铸件的热胀冷缩的系数,因此在焊接上技艺惊人,毫无铸凿痕迹,四面密不透风,殿内空气不能形成对流。风到殿门,又被反弹回去,所以殿外狂风暴雨,殿内神灯不闪不摇。


15 让人费解。这座巍峨的紫禁城没有浇铸一点混凝土、没有凭借一寸钢筋。那么是什么使石石相衔,而且又是那样的牢固呢?
如果说,现在我们把架高压线称为高空作业,那么,远在五百多年前,古人要把这几百公斤重的条石架在那千仞危岩之上,论难度、论高度,这又叫什么作业呢?更何况,五百多年前,哪有什么大吊车、起重机?
这的确是个难解的谜。
作为一座道教名山,武当山今日香火依然,那历经沧桑的宫观,悠扬的道家音乐,丰富的神话传说,连同那些远路而来的虔诚香客,传递着古老的文化气息。

前一篇:喧闹都市里的野生鸟——戴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