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澳洲自驾旅游美国柳儿 |
分类: 澳洲纵行 |
我在澳洲的一次滑稽追尾经历
图,文 /柳儿
不久前我有幸去了一趟澳洲.与从前一样, 当然不能错过自驾游的机会. 澳洲的车都是在路的左边开,
驾驶座是在车的右侧,与美国和中国的规则正好相反. 虽说多年来都想要叛逆,到了真正要反其道而行之时,还真是不太习惯.
少不了脑子里常要绷着根弦, 不断要提醒自己开车方向. 直路上行走还问题不大, 到了拐弯儿就要加倍小心了, 尤其是在路上车少时,
因为缺少参照物, 拐过去之后须行驶在哪条道上就不是靠下意识能做到了, 往往会出错.
开过车的人都知道, 识路及辨认交通标志比开车技术更重要, 尤其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地区. 欧洲及澳洲都特实行转盘式的交叉路口, 即路中有个花坛, 拐弯时大家都绕着花坛走,没有红绿灯. 这一点与我们在美国所见到的路况有些不同. 在美国, 绝大部份的十字路口都是”十”字交叉型, 用红绿灯来控制车行优先权. 我看不出转盘式的交叉路口有什么好处,特别是在四条以上的路交汇口, 转来转去最后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了. 我们的追尾就发生在这样一个转盘式的交叉路口.
这天, 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墨尔本附近游览完毕, 我们几个开着车准备去海边看小企鹅. 在澳洲,全封闭式的高速公路少, 多半都是开放式高速公路, 但路况都不错. 我们走着走着, 前面出现了一个十字路口, 按路标我们就是要在此右转. 走到十字路口一看, 是个转盘式的交叉路口,这时,车不需要看交通灯(也没交通灯)就上了十字路口的转道上. 由于车在左边道行驶, 右转是大弯儿, 转过去应靠左边车行道(听起来够绕的), 几秒钟的时间,驾驶坐上的朋友已快速的想好了这一切(与习惯相违,决不能下意识哦).以为是万无一失了, 正在这时, 突然从车的左侧方向的路上开来一辆大型卡车, 巨大的车身伴着轰轰的车轮声似乎冲着我们就开过来了. 我们的司机朋友想让这辆卡车从我们前面先走, 下意识地踩了刹车, 结果没想到在我们车后面行驶的一辆面包车来不及停, 从后面撞到我们的车. 感到车身一震, 不好, 追尾了! 外出赶路, 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出事, 既费精力又耽误行程. 没办法, 即来之则安之. 我们的车及后面撞我们的车就都不得不停到了路边.
后面车上只有女司机一个人, 下来就抱怨说我们不应该踩刹车, 因为我们一但上了转盘道, 就是有优先权. 一想也是有道理, 但我们的理由是那辆卡车似乎没有让我们的意思, 为安全起见而踩了刹车. 在美国, 撞车事故的责任一般都在后面的那辆车. 我们当时也不太懂澳洲交通法, 不知当地是个什么规定, 所以理直气壮地与她讲了一通理. 再则, 我们发现那位澳洲女司机没有驾驶照, 车上的保险也不是她的名字, 这些在美国都要受罚的. 她的面包车前保险杠及我们的车后保险杠都有擦伤. 看上去很严重,而且我们是租来的车,所以很着急.
我们相互吵了一气, 也没结果. 在那位澳洲女司机的提议下我们去了警察局. 好在离出事地点不远,只有一个英里. 到了警察局,由一位女警官接待了我们. 她让我们双方分别讲诉了事故过程, 然后看了一下车. 那位澳洲女司机因为无照, 虽然车有损伤, 但她说可以不计较,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让她快快走人. 而我们则要求赔偿. 于是在警察局又争吵了一气. 我感觉就是按澳洲的法律, 从后面撞人也是不对的. 但那位澳洲女司机是本地人. 于是女警官试着调解了半天,无效.
我们坚持要求索赔. 女警官无可耐何, 正在手足无措之际, 她似乎又想起了点什么,又一次走到我们的车后面看了看, 然后回到她的办公室, 从里面取出了一个小瓶子及棉布, 将瓶子里面的药水倒在布上, 弯下腰用力在划痕处擦了几下. 奇迹发生了, 原来看上去很糟糕的划痕不见了.原来,我们的车后面的保险杠并没变形, 只是那位肇事车的前保险杠上的黑颜色蹭到上面而已,慌乱中只见一片黑,谁也没仔细看伤痕轻重. 一场看上去让人头疼的追尾事故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让聪明的澳洲女警官解决了.
我们的车后保险杠伤痕,看上去很糟糕。
墨尔本市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