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即便状元也只是走在迈向成功的路上

(2011-06-27 08:30:06)
标签:

辽宁

高考状元

教育部门

冷冻

北大清华

教育

分类: 教育杂谈

目前,除了山东、辽宁、广东等省份开始“冷冻”状元信息外,其他一些省份的高考状元仍在被热炒。而北大清华等名校招生组都急于掌握高分生情况,北大已赴各地联系情况,而清华呼吁高分生与其联系。状元仍然是两所高校争抢的对象。此前,教育部曾要求各地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不要炒作高考状元。

如不出意外,不出两天,被“冷冻”的高考状元信息终将被北大清华等名校挖掘出来,“冷冻”也就不可避免地沦为“冷”而“不冻”。由此可见,教育部门单方面的“冷冻”绝不可能成为制止炒作状元的治本之策,各地正在热炒状元的势头就是最好的证明。

“冷冻”的前提是“冷静”。欲让状元信息被彻底“冷冻”,从而避免神化状元现象和弱化唯分数论病症,让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社会方方面面“冷静”地看待高考状元才是根本。打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状元热是洪水,“冷冻”状元信息是河堤,如果不从疏导方面做文章,气势汹汹的洪水终会冲垮大堤。所以,“冷冻”状元信息的关键在于疏,要让各方面都明白,那些高考状元们并不是神,他们也不见得比非状元们优秀;分数不等于能力,状元也不等于成功,状元也好,非状元也罢,他们都还只是在迈向成功的路上。

教育部门与其三番五次地“冷冻”状元信息,让自己落得屡禁不止威信扫地的境地,还不如敞开状元信息,让全社会都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状元们的真实面目。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要公布当下状元们的隐私,而是说我们要将眼光放长远一些,调查跟踪了解过去的高考状元在今天的状况和今天的高考状元在未来五年十年之后的状况,看他们还是不是各自行业和领域的“状元”。

如果社会公众都知道状元们大学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月薪3000元以上工作的比例只有40%,而高考成绩中上游考生的这一比例则为45%;如果社会公众知道状元们多有卖肉的、打渔的、养猪的,和非状元们相差无几,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比不上后者,全社会一定会对状元名分刮目相看。这样一来,社会关注高考状元的视线将会被直线延伸,从热炒状元到崇尚“笑到最后”。

相比于“冷冻”热炒状元,营造一种健康的成功认知才是紧要的,而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门不光大有可为,而且还应大有作为。因为状元热现象归根结蒂是由于教育部门只管其一,不管其二,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和信息发布不全面、纵深、及时造成的。也只有通过教育部门的从病根处开刀,状元热现象才能够被理性所“冷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