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度缘何没有天价学费

(2009-09-20 09:24:42)
标签:

留学

天价

专业学位

学费

emba

印度

天价学费

教育

纪燕萍

分类: 留学感悟

反观印度,印度的教育从来就不没有产业化,也没有要产业化的动向,他们的教育,不管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都是纯粹为教育而办的,为国民而办的,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天价”一说。而我们呢,在很大程度上,高等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教育却被当成产业来办, 归根结蒂,是我们的举办初衷出了问题,教育就是为了挣钱,怎么可能不“天价学费”呢?


一篇名为《亲爱的我的北大,我是否该卖身交你的天价学费?》的帖子,出现在天涯论坛上。该网友称,自己即将进入北京大学攻读法律硕士,但每年2.2万元的“天价学费”,让自己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学费负担。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自2007年以来,随着部分高校公费、自费的取消及奖助学金制度的变轨,研究生培养机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次“天价学费”事件的出现,研究生学费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在我看来,此次“天价学费”事件的出现绝非偶然,因为近几年来,与我国在校研究生的规模辉映成趣的是,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专业硕士教育的学费一路看涨,且不光花6.6万才能在北大读个法律硕士,在中欧商学院,14.5万才能读完MBA25万方可读完EMBA。专业学位的学费问题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专业硕士的“天价学费”问题呢?有人说,像MBA、法律硕士这样的专业硕士教育本来就是精英教育,目标是培养顶尖级的实用人才,精英化下的高收费无可厚非,更是有人把“天价学费”和当成经济问题来考量,认为以毕业后的可能收益为参照,“天价学费”并不是真的天价。其实远非如此,因为精英化和“天价学费”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些世界顶尖大学的学费并不高,并且优秀学生还可以享受高额的奖学金,他们之所以能够精英化且低收费,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没有产业化,学校和其它机构对教育的投入并不是以赢利为目的。

反观我们的专业学位教育,几乎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为牟利而生存的,一些学校之所以投资办专业学位教育,并不是真心地想为社会作多大的贡献,而恰恰是因为进行专业学位教育更加“有利可图”。坊间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专业学位好比是放羊,导师一个,学生成群,等到导师才刚刚记住某个学生的姓名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毕业了(因为毕业答辩)。这个比喻虽然未必能够代表全貌,但的确是当前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普遍生态,必须认真看待。

教育一旦产业化,受益的一定是教育的主办主体,而受损的则是背后的弱势群体,即普通求学者。以EMBA为例,EMBA班聘请国际一流的管理大师和营销大师及业界著名人士来授课,按照国际惯例,一次课的授课费为2500美元。也就是说,“天价学费”有很大一块是被所谓的名家“卷”跑了。这就好比名人赶场子,一两个小时能够传授、交流什么东西呢,在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商业做秀而已。而做秀未尝不可,只是别让学生们活受罪。

反观印度,印度的教育从来就不没有产业化,也没有要产业化的动向,他们的教育,不管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都是纯粹为教育而办的,为国民而办的,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天价”一说。而我们呢,在很大程度上,高等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教育却被当成产业来办,归根结蒂,是我们举办教育的初衷出了问题,教育就是为了挣钱,怎么可能不“天价学费”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