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M 大学马群
秋之末,夏至。
在中国是这样,可是,处于趋近于热带的印度就不同。印度这里,至少是南方,是终年夏日的。
家,每个人每天都待的地方,是不是的在家里来回走走,总是显的有些单调。电视,总是我独自在家的最好伴侣。门,总是在我的电话声响后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东西,没有生气的家里,有时显得很沉闷。然而电视一直重复着早已厌倦的繁华,缤纷。可是,在我眼中,他的繁华以及种种,已经凋谢。我的背影留下一道关上的门,埋葬的是早已死亡的繁华,缤纷。然而在此之外,是重复着更无聊的,所谓的,高中生活。
接着,高中,结束。
从来就是上小学认为不上学舒服,上初中觉得小学舒服。现在也一样,觉得吧,虽然枯燥的高中,却枯燥的令人回味。
大学是个实现理想的跳板,幻想着大学的生活,憧憬着未来,理想真正有了实现的基础,不过,仅仅是理想,我很分得清现实与理想,所以,现实的世界做个现实的孩子。理所应当的,被称作90后,非主流——一中评价不搞的类似于哈韩哈日的一中文化潮流——90后的非主流。
最后,大学生活,定在了印度,SRM.
决定好像很遥远,对一个从未出过国的孩子来说,甚至那时,我未满18岁。
everything
is ready,everything is going on,now i am in India.
这个传说中的国度。通常的我门知道。国度总是称呼那些向中国一样有着丰富文化底蕴和历史悠久的国家。印度,拥有这印度独特的人文自然,不一样的国度,什么东西看起来都是不一样的。最先感觉到的,就是这里没有麻雀,取而代之的是乌鸦。
夏天到这里的。接踵而至的是无尽的夏天。
在这里上课是不用早起晚归的,或许我们是读预科的缘故吧,9点半的上课时间,很受我们的赞同。上课呢,不用说是全英语的,这里,繁杂的语言,就算你是个印度人,也不一定能懂的了,于是英语成为必然的第二语言,也是这里的官方语言,所有正式的场合,都是用的英语的。
上学的路上,能见到地上滑过的阴影,是云朵的,遮蔽阳光的感觉,很强烈。因为阳光实在是太火辣了。所以,连接寝室与教室的路,是很可怕的。
我们的教室不是很新,里面总是会坐个我门监课的老师,记出勤啊什么的,他总是在那,无聊的纯在这,因为他并没有课,就是坐在那,也没有事。全英语的教学,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听起来是很吃力的。同学们都知道如果不赶紧提高英语是听不懂课的。所以,当我抱着电脑去自习室的时候,发现了可爱的同学们也在。
大家都在努力着,为着自己的理想努力着。
时差在我们这群涉世未深的中国学生这都乱的可以了。晚上基本是不按时睡觉的,我们一起在自习室学习,休息的时候一起出去吃点东西趁着晚上的凉爽,一群中国孩子的笑声充满了整个本该很安静的寝室楼。
可是不足的是,这里的饮食文化很是单调,从来不会像中国一样3米一饭馆5米一面馆,他们可以单调到面包当全餐,只要配点咖喱。这里的咖喱是很有名的,但是味道和国内的是不一样的,大多数我门都是不喜欢这里的咖喱的。
我们和老师交流,老师告诉我们很多东西,教我们去市里买东西要砍价什么的,他们说的很开心,我们听的更开心,对于这种交流,要比上课的硬生生的交流要好很多。
于是乎带着老师的嘱咐,到了市里,去过了传说中的Chinatown。味道还可以,回味一下中国的滋味,贵是贵了点,但是人为食死,鸟为食亡嘛。开始买东西啊什么的是很吃力的,主要就是价格的读法,英语的读法就不一样的。
热,还是一点都没变。只是从没听过知了的叫声,我门都猜测说知了都给热死了,这也是我们最赞同的说法。预科上的很轻松,可是当我门听到一小时要写20页的英文的时候,我们的嘴已经合不拢了,其实预科也不简单。提高的方法很多,其中就有背单词,最枯燥的事就是背单词了。
枯燥,在这里会产生很多奇趣,因为语言,有时候会和几个印度的朋友聊聊天什么的,当你有了不懂的单词问他,他总是会用更多的你不懂的单词去给你解释,你越来越不清楚,最好的就是,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必学的,而且这种方式你记住的单词比你任何形式记住的都要牢靠。
其实,小时候的理想就是要奋斗的目标,不一定会实现,但是你会奋斗,我的理想随着我漂流到这里,伴随着我度过了我的小成人礼,和我一起看见了双星伴月的天文奇观,陪着我奋斗。记得我拿相机拍天景的时候是模糊的一片,要得经过仔细的调焦才可以,我的理想也是模糊的,而我,正在调焦。天空的美丽,需要我长时间的调焦,对准了,按下快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