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高考成绩在各地备受关注,但教育部表示,炒作高考成绩违背素质教育,应制止。在昨天结束的“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表示,要解决好当前一些违背教育规律、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突出问题,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而“对高考成绩的各种炒作”被列为违背教育规律和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被视为不符合素质教育。(《新京报》4月18日)
对高考负有直接责任的教育部已经远不止一次拿炒作高考状元开涮了,然而,每次的结局都是教育部自说自话,高考成绩一出炉,对高考状元的各种炒作不约而同地纷至沓来。究其原因,有人说是教育部的权力有限,管不了媒体,所以媒体才根本不把教育部的话当回事,我看这甚至都算不上表面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并不止炒作高考成绩违背了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的是,多少年来,高考都作为基础教育的指挥棒存在着,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高考指挥棒的不当运用,导致了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高中学校唯升学率至上,老师、校长工资职务晋升与高考升学率挂钩,甚至地方官员的政绩也离不开高考升学率等等。显而易见,这些都是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相违背的,至于社会上对高考状元的热衷和炒作,只是因为高考状元无论是于己(考生本人及其家人)还是于人(老师、学校、地方政府)都是好处多多的,媒体和社会对高考状元予以炒作,从本质上来讲,是符合传播学的规律的,物以稀为贵嘛,媒体不炒作高考状元,难道炒作低分考生,往他们的伤口上撒盐么?
先有高考的违背素质教育,然后才有炒作高考状元的违背素质教育。但这并不是说可以不要高考,而是说让高考回归到本来面目。高考是做什么用的?从本质上来讲,高考就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学生提供参考,是一门工具、一种道具,而不是“万用测试仪”,高考由于考试科目的局限性,它所能够衡量的,充其量只是考生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能力,而不可能做到考生素质的全面评价,这就要求我们高考制度的设计者从完善高考制度本身出发,做到高考升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这才是让高考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举措。
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教育部只是强调了“对高考成绩的各种炒作”违背教育规律和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却没有把对高考本身的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不能不说是头痛治脚、脚痛治腰,终归不会有任何效果的。退一步讲,社会和媒体炒作高考状元才多大的丁点事情呢,媒体有从事新闻报道,甚至炒作的自由,学生和家长也有独立思考,不受火炒作影响和支配的自由,恕我直言,教育部不让炒作高考状元实在是说多了话,操多了心,不务正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