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灾区推迟高考一个月彰显教育大爱

(2008-06-10 12:32:37)
标签:

汶川

地震

高考

纪燕萍

留学

印度

教育

 

为保证灾区群众的参考子女能够弥补地震灾害给高考复习带来的损失,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四川地震重灾区的高考日期向后推迟约一个月。(《人民日报》65日)

先看看作出这项重大决定的前提要件:绵阳市是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发生前,绵阳市9个县区设有24个考点,地震发生以后,大部分的学校被损坏;北川中学校舍全部废弃;平武县95%的学校和考点成为危房,地震灾害,对保密室、考点、电力等都造成巨大损害;北川羌族自治县招生办4位工作人员,仅一人幸存。此外,灾区余震不断,如果如期考试,余震必然影响考场秩序。所以,将地震重灾区的高考推迟一个月是合乎时宜的必然之举。

然而,很多人一定会认为,绵阳等重灾区高考的推迟是被迫的无奈之举,因为倒塌的房屋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考试服务队伍无法在短时间内重组,更重要的是供电、供水等各项基础设施的惨遭破坏和余震的不断使得在现有条件下如期进行高考成为了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推迟高考只是应时之需。这种观点固然没有错,但我们更应该透过重灾区高考推迟一个月现象本身看到问题的实质,那就是重灾区高考推迟背后所彰显的教育大爱。

所谓教育大爱,其实是相对于教育狭隘化而言的,是宽宏大度的教育。众所周知的是,许多年以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我们的高考,始终都充当着一考定终身的角色,担当着人才培养和甄别选拔的使命。然而,由于一年一度的高考和应试教育所固有的偶然属性,使得高考的科学甄别功能大打折扣,高考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社会分层的分水岭,特别是在教育产业化潮流此消彼涨的情况下,以高考为代表的教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和美誉,有关取消高考的呼声此起彼伏,我在这里姑且不论诸多议论的合理恰当与否,单从社会各方面的争议来看,就足以映射出教育狭隘化的影子。教育大爱由此距离我们愈来愈遥远。

现在,虽然仅仅是重灾区推迟高考一个月的简单事件,但我们从中可以解读出来的是,在高考的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等刚性制度和教育人性化的选择面前,我们选择了后者,而不是前者,高考的刚性在人性的柔情面前让了路,这不是高考之刚的断裂,而恰恰是高考大爱、教育大爱的回归与养成

重灾区高考推迟一个月令我们倍感欣慰。并不只是因为在这余下来的一 个月时间里,倍受震灾创伤的孩子们可以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里剐骨疗伤,恢复生机与活力,加紧温习因灾难落下了的功课,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月后的高考当中,更是因为其间流露出的教育大爱使我们明白,原来曾经不可一世、浩浩荡荡的高考也可以为了灾难中的孩子而屈膝。如果说天安门广场前降下的半旗是向所有遇难同胞致哀,那么,重灾区推迟一个月的高考则是向所有坚强勇敢的灾区孩子们致敬。

重灾区推迟高考一个月所彰显的教育大爱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本义回归的曙光,高考乃至教育的要义并不在于让有的人上去,有的人下来,而只是一根维系社会公平的杠杆,给人以未来的希望、给人以成长的勇气,给人以成功的信念。果能如此,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大爱距离我们也就不再遥远了。当教育有了大爱,教育的成功也就找着了前进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