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鐘鼓樓的功能:
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中国古代钟鼓楼起源于汉代,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钟楼和鼓楼的合称。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城市中的钟鼓楼早为专用报时建筑。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楼鼓楼是现存最古老的实例。此外,唐代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
2、五行之性:
鼓:按五行為木、按時序為春、論其功催發。自古軍隊“擊鼓進發”、“鳴金收兵”。用的是鼓聲之功,謂之鼓舞人心、壯膽之用。內經.靈蘭秘典曰:肝为木,將軍之官,謶]出焉。
鐘:按五行為金、按時序為秋、論其功收斂。常言道“警鐘常鳴”,用的鐘聲蕭殺之功、省心斂行之意。內經.靈蘭秘典曰:肺為金,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3、存疑:
(1)常用詩句“晨鐘暮鼓”之說,在漢代就有“天明擊鼓催人起,入夜鳴鐘催人息”的鐘鼓制度,為何到了唐宋時期,有“晨鐘暮鼓”之詞?古人最尊“循天序”,何有這種說法?
(2)鐘鼓有典型的五行功效!為何在風水佈局時,未按五行歸屬安置其位?時查北京(故宮為中心),鐘鼓樓在中軸的北面;南京(明故宮為中心),鐘鼓樓在西北面;西安(以古城牆為輪廓),鼓樓在中軸的西南,鐘樓在中軸線的南端;洛陽(隋唐城明堂為中心),鼓樓在東,不見鐘樓,估計毀壞;蘇州(以老護城河為廓),鐘鼓樓在西南。
(3)道觀佛寺擺設:左鐘右鼓。鐘鼓在道家先啟用。木魚與罄(或缽)應該是佛家之器,中華佛學中的華夏文化應用,原西域佛教無此法器。唐朝之後,為何有左鐘右鼓之擺設呢?難道融入“太極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