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迷信的解药

标签:
杂谈 |
http://misc.home.news.cn/photo/public/vd11/201209/28/ad/PHfs112012092814085050ad2c15_M.jpg 济群法师:迷信的解药 闻道:怎样看待“提倡科学、破除迷信”的说法呢? 济群:提倡科学能否破除迷信呢?事实上,在科学盛行的地区,在具有相当科学知识的人身上,迷信现象依然存在。因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科学能告诉我们关于外在世界的知识,但却无法帮助我们认识自身的生命,认识内在的精神世界。 我们高举着“科学”的旗帜,但我们真正认识科学吗?真正了解科学的精神吗?我们把科学等同于真理,但科学尚处于不断的发展中;我们崇尚科学的力量,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所能产生的作用,取决于它的掌握者和使用者。 唯有真理、唯有正信才是破迷开悟的最佳武器。这又涉及到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破除的是不是迷信?其次,我们用以破除它的武器是不是真理?否则的话,我们很可能是以一种迷信去破除另一种迷信,甚至是以迷信去障碍对真理的认识。 闻道:那么,佛教信仰中是否存在迷信的现象呢?佛教又是如何破除迷信的呢? 济群:佛教信仰中的确也存在着迷信现象。在许多名山宝刹,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在烧香磕头,其中大多带有迷信色彩。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佛菩萨就是人类的保护神,求求拜拜就能获得护佑。 佛教认为,迷是由于众生的无明所致。除了觉悟的圣者,又有哪个凡夫不迷呢?只是迷得深或浅罢了。正因为缺乏智慧,才使我们始终深陷于执著中,使人生始终充满困惑。所以,佛法特别强调智慧的作用,通过闻思经教树立人生正见,通过如理思维寻找解脱之道。佛法所说的解脱包括心解脱和慧解脱,一方面使我们的心灵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一方面使我们的认识从困惑中解脱出来。当我们从烦恼和困惑中解脱之后,就不会再被迷情所转。盲目相信是迷信,佛法是引领我们找到自信,开发佛性!崇尚科学,但也不可迷信科学。虽然科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也必须在智慧的引导下发展。佛教是智慧的教育,同样也是反对迷信的,是不断开悟、印证、求真、教育的过程。通过闻思修如实观察自已身与心,了解身心实相。因是一体的,一味的,慢慢了解自身病因服药。其实轮回与解脱自已非常清楚,自已的起心动念与情绪足够说明,只是习气信号太强,定力难生,经常种种借口自骗自,战胜不了自己而轮回至今,像幼儿班唱的歌:"自己事情自己做,穿袜子呀------,"成佛作祖全凭自己。 现在许多的人信佛与信耶稣一样外求保佑,把净土当作心灵逃亡乐园,何谓的净,不相应,所以感恩师父!当务至之这样的徒弟多培养一批,明师太难求了!我多少年才找到!紧跟。我与无边诸有情本来即是正觉尊了知如是之自性即发殊胜菩提心有些人经常嚷嚷着、点评着别人如何迷信,看不惯烧香磕头的行为,发表着不屑迷信、崇尚科学的高论。末学赞同文明烧香,既要安全,又要有序。试想,比起当今社会充斥着打架斗殴,吃喝嫖赌,笑贫不笑娼,遗弃虐老等不良现象,烧香磕头确是既简单又和谐。非常赞叹‘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的智慧,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念迷即是凡夫,一念悟即是佛;谨遵佛陀教诲,时时刻刻反观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让佛陀的无上智慧,引领我们脱离烦恼,走上解脱的菩提大道。 学佛和不学佛有什么差别 济群法师的博客 问:学佛与不学佛到底有什么差别? 答:学佛和不学佛,本身就是差别。 或许有人会说,不学佛一样可以生存,一样可以通过劳动改善物质生活,通过娱乐改善精神生活。此外,我们还可以信仰其他宗教,为什么要选择学佛呢?关于佛法,有很多定义。有的说佛教是文化,有的说佛教是哲学,有的说佛教是宗教。其实,这些定义都不是很完整。如果用一句最简要的话来定义佛法,我认为,佛法是究竟解决人生痛苦的方法。 也有人会说,解决痛苦的方法很多,无聊了看看电视是解决方法,痛苦了喝喝酒也是解决方法。但这些方法只能使痛苦得到暂时转移。看完电视如何呢?一样还是无聊。酒醒之后如何呢?依然还是烦恼,甚至可能更烦恼,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也有人会说,改善生活条件是解决痛苦的方法。如果那样的话,古代帝王就不应有烦恼,因为他们集世间财富和权利于一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么幸福是否就和这一切成正比呢?未必。帝王有帝王的烦恼,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可能比普通人有更多的烦恼。由此可见,改善生活环境并不足以究竟解决人生痛苦。也有人会说,我们还可以去信仰其他宗教,通过对神的祈求,通过外在拯救拔除人生痛苦。但我们要知道,解铃还需系铃人。烦恼不是外来的,而是源于自身无始以来的贪嗔习气,源于往昔造作的无量恶业。只有铲除些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心困惑,灭除苦果之因。没有烦恼的话,走到哪里都安然自在。学佛和不学佛的根本区别,就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