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靖庐都治
(2012-05-10 18:55:03)
标签:
杂谈 |
三十六靖庐。
此说出于唐人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靖庐,也称靖室,或叫静庐,是信奉天师道的人专设的修道场所。陆修静《道门科略》说:信奉道教的人家,靖室是他们至诚修道、礼拜神灵的宗教场所。它和其他生活或活动场所有所区别。室中清虚,不多放杂物。整齐庄重,好像常常有神人住在这里。室中只放置敬神的香炉、香案、上章进表的章案和书刀四件神器,显得非常素净,早期天师道没有神像。比杂俗人家或信奉其他宗教者,在敬神场所设置神像和旗幡等装饰物不同。
以下为“三十六靖庐”原文
绵竹庐,在汉州绵竹县栖林山。
紫盖庐,在荆州当阳县。
泸水庐,在泸州安乐山。
丹陵庐,在洪州西山钟君宅。
守玄庐,在终南山尹喜宅。
灵净庐,在亳州太清宫。
送仙庐,在岳州墨山孔昇观。
契静庐,在郑州圃田列子宅。
凌虚庐,在南岳中宫
凤凰庐,在襄州凤林山。
子真庐,在洪州西山梅福台。
玄性庐,在抚州南城县魏夫人坛。
契玄庐,在袁州吴平观。
啟元庐,在虢州校林古关,今陕西灵宝县。
出谷庐,在庐山青牛谷。
君平庐,在汉州绵竹县君平宅。
斗山庐,在兴元城固县唐公昉宅。
光天庐,在南岳。
腾空庐,在洪州游帷观。
昭德庐,在庐山。
寻玄庐,在江西吴猛观。
得一庐,在润州鹿迹观。
启灵庐,在秦州启灵山。
宗华庐,在洪州宗华观彭君宅。
朝真庐,在京兆会昌昭应山。
黄堂庐,在江西洪州。
迎真庐,在洪州。
招隐庐,在江西洪州。
紫虚庐,在南岳魏夫人坛。
启圣庐,在岐州天兴县启灵宫,本名天柱庐。
凤台庐,在京兆周至县箫史宅。
东华庐,在衢州龙山县东华观。
祈仙庐,在洪州黄真君宅。
元阳庐,在苏州常熟县张道裕宅。
东蒙庐,在徐州蒙山。
贞阳庐,在洪州鲁真君宅。
二十四治
第一代天师张道陵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在蜀郡临邛县渠停赤石城获太上老君授予天师之位,建立正一盟威之道,开立二十四治天师道教团组织,奉行布化。
所谓二十四治,就是指二十四个由天师上应天二十四节气而设立的具有严紧教制组织的教区。“治”,含有治理、有序、安定、治疗、恩泽、教化等意思。
上治八品:阳平治、鹿堂山治、鹤鸣山治、漓沅山治、葛王贵山治、更除治、秦中治、真多治。
中治八品:昌利治、隶上治、涌泉治、稠禾更治、北平治、本竹治、蒙秦治、平盖治。
下治八品:云台山治、浕口治、后城治、公慕治、平刚治、主簿山治、玉局治、北邙治。
当时的地理分布为:
所在郡 名称
蜀郡 阳平治、鹿堂治、鹤鸣治、漓沅山治、葛贵山治
广汉郡 更除治、秦中治、真多治、昌利治、隶上治
遂宁郡 涌泉治
犍为郡 稠稉治、北平治、本竹治、平盖治、平刚治
越巂郡 蒙秦治
巴西郡 云台治
汉中郡 浕口治、后城治、公慕治
成都南门左 主簿治、玉局治
雒阳 北邙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