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祈求灶神保安康

(2012-01-15 20:34:19)
标签:

杂谈

句歇后语:“灶家菩萨上天”,歇去的后半句是“有一说一”。这与过年时送灶接灶,敬祀灶神的风俗有关。

  灶王是何许神耶?在远古时代,每家有五位家堂神:门神、井神、厕神、中霤(音溜,檐头滴水)、灶神。他们负责维护其家人的安全和幸福,不准闲神野鬼来骚扰,称为“五祀”。后来或许是部分家堂神有亏职守,人们对他便日渐冷淡,至今只剩下门神和灶神,还有人祭祀他们。另一说,灶神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神在大寺大庙里都设有他的位子,更有单独建殿供奉灶王的,而在民间,则家家户户必供灶神,《礼记》上称他叫“祝融”。常州人的灶王龛设在灶头顶部,龛内供奉灶王爷的神祃,表示他高高在上,无所不窥。每年腊月廿四送灶,是件大事,把天帝委派来专司监察的“特派员”送上天后,就可以放松心情,没人管了。俗话说,“馋嘴媳妇巴斋灶,馋嘴小佬巴年到”。

  送灶之日,家家都要买回一顶彩色纸轿,俗称“灶家轿”,给灶王爷上天“述职”,报告人间的善恶功过。天色昏黄以后,点上香烛,在锅灶上摆好豆腐百页油生腐,外加半边加糖成红色、半边是白色的团子,俗称玛瑙团子。让这团子塞住喉咙,甜着嘴巴,不要给玉皇大帝说坏话、打小报告。家长带领孩子磕头礼拜后,祈求灶君菩萨上天多多美言。祭毕,将素盘中的豆制品和上蔬菜,煮一大锅“咸糊粥”,佐以送灶团子,欢欢乐乐地共祝吉祥。民间曾流传过《灶君谣》以说其事:“灶糖一盘茶一盏,打发灶君上青天。天宫见了玉帝面,不当说的且莫言。”表达了人们对灶王爷的敬畏之情。祈求灶神保安康

  到大年夜的夜深人静之后,要举行接灶仪式。传说这天灶君菩萨带着一家人应得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唯有灶老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接灶较为简单,到时只要供上米粉蒸制的松果、石榴、元宝形的秤砣等等,跪拜后,贴上“上天宣好事,下界保平安”或“童子担柴进,将军运米来”等对联,并燃放炮竹,以示迎接。

  民俗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它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健康、富足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但旧社会人们穷怕了,送灶接灶祭灶神,只是寄托人们祈求平安顺遂的一种形式,靠灶家菩萨是帮不了什么忙的,过去的人还不是年年祭灶年年穷吗?有人曾以灶老爷自述的口吻作《祭灶》诗一首:“何年呼得灶为君?鼻是烟囱耳是铛,深夜乞灵余不会,但令分我胶牙锡。”“胶牙锡”即麦芽糖,常州人叫饴糖,做送灶团子则采用红糖,比麦芽糖更好。诗的意思是:不知什么时候把灶台叫做“灶君”的,不就是一个烟囱一个铛(平底锅)吗?我其实也没什么灵性,也上不了天,只不过是要你分一点糖果给我吃吃了罢了。这话说得很坦率实在,祭灶仅能得到一点精神安慰。现在人们烧饭做菜,早已从灶头上解脱出来,改用煤球炉子,后来又改用液化气灶,再到天然气管道,灶家菩萨已无登身之处,只得上天到玉皇大帝那里去“待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祭灶
后一篇:灶君上天疏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