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公入药镜注】近代痴道人注解
(2011-03-11 07:39:14)
标签:
杂谈 |
天元入药镜 唐庚子岁望日 至一真人崔希范述 |
(编者按):汉代崔希范作《入药镜》,言大丹事理,以三字四句转韵为文,世称三字经,文笔苍古,语意浑含。全绝大旨,前头八句,结尾两句,中分三段:首段得药结丹;中段玉液河车,炼己还丹;末段大药服食,结胎、脱胎。
自汉以来,注释此经者颇不乏人。为便于学者入门,特自抗日战争期间出版的冉道源集录《合宗明道集》中,选出痴道人对此经之浅解一种,以飨读者。
【原文】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浅解】先后二气,即内外呼吸也。醉,恍惚渺冥之象。言静坐,先后天二气一合,得到恍惚渺冥,如痴如醉之境。此乃真消息,玄关发现时也。似醉而曰常者,又即《清静经》所云,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之义。仙师云,若得明师指示一身内外阴阳消息,下手速修,势如破竹矣。故此特举为修道之首务。
【原文】日有合,月有合。穷戊己,定庚甲。
【浅解】《易》云: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为太阳。月为太阴。天地亦阴阳也。天地之阴阳不可见,以日月显之。吕祖云:“丹经部部言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崔公举此,为修丹者阴阳升降,盈虚消长之实证。合日者,合其一日一周也。合月者,合其一月一周也。又无论合日合月,穷其源,必以戊己为中宫主宰而运行。定其时,必以庚甲为盈虚进退之火候。然而戊己又可统乎身中真日月。盖戊为阳土,己为阴土。丹士用功,静极而动,是为戊土。炼戊士者,得坎月之铅。动极而静,是为己土。炼己土者,得离日之汞。所以穷尽此中事理,令日月交合而不失庚甲,方道金丹自结,再说日月,贯彻丹道始终。始则法运行之度,继则借照耀之力,终则成化形之功。亦如中宫戊己,主输运于庚甲,媒娉婴姹团圆,直至食脉俱绝,无声无臭,乃归勿用。故均首提示人以注意。(以上总冒)
【原文】上鹊桥,下鹊桥。天应星,地应潮。起巽风,运坤火。入黄房,成至宝。
【浅解】马跳潭溪,因无桥也。人身任督二脉,上交脑顶,有气食二管隔之;下交会阴,有前后二阴间之。修士欲通此脉,非桥则不能迳度。然桥以鹊名者何哉?盖取心神为朱雀,须气过关之义,非必以卷舌为一定法桥也。且上桥用舌,下桥又用何物乎?此理易明,不必深究。天应星者,即二十八宿,一年一周。地应潮者,是海水潮汐,一月一周。应星,则有过宫度数。应潮,则有晦朔弦望。皆喻任督交通之事理也。起巽风、运坤火者,是又升降之法则。巽风,即先后天呼吸之气。火借风而愈焰,故运火必起巽风。仙经云;鼓动巽风,煽开炉焰是也。黄房,中宫也。宝即身中丹药升降炼成。宝之为贵,无论牟尼黍米,皆以黄房为宝藏。故必入藏,乃成至宝也。
【原文】水怕干,火伯寒。差毫发,不成丹。
【浅解】此言温养至宝,功归内息。水干则火炎,火寒则水冷、均不匀称。务必勿助勿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乃尽养丹之妙。否则差之毫厘,丹不成矣。
【原文】铅龙升,汞虎降。驱二物,勿纵放。
【浅解】汞铅龙虎,皆玉液之比喻。铅易沉,汞易飞。龙虎猛烈难驯,岂能任意而升降?然功夫一到,肾气上升,心液下降,自有龙虎归伏之时,即得铅汞相制之性,二物升降,似有驱之者然。夫驱则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自然就范之意。如其纵放,则尽性之事难了,故以勿字警之。此即六层炼心,坎离交媾,金水初生也。
【原文】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
【浅解】承上而言,金水生于丹田,产在神也。运上泥丸,种在乾也。其中调停真息鼓舞之功,务要专心一志,法天地日月自然之升降,毫不容于勉强。古仙所谓自然升降自抽添者此也。
【原文】盗天地,夺造化。攒五行,会八卦。水真水,火真火。水火交,永不老。
【浅解】盗夺攒会,即他丹经所谓五行四相会中宫也。暗盗天地之精华,明夺造化之功能,五行生克,八卦摩荡,攒会黄房,纽结一团,至此无所用其生克摩荡矣。此所以为盗为夺为攒会也。其言真水火交而不老者,以玉液为坎水离火交合而成,坎得乾之一阳,离得坤之一阴,乾坤为先天真阴阳,得此即得内丹,所以能收不老之效果。然而天地为一阴一阳之道之化身,能盗天地,则造化五行八卦,都总括其中。何也?由阴阳而生水火,由水火而成五行。由五行生克而有造有化,因有造化而分布八卦,但能握要以图,总不出天地之一阴一阳而已。《阴符》云:其盗机也,天下能见莫能知。《系辞》亦以作《易》者为知盗。故盗机逆用,仙家以为丹道始终。是此一盗之功能,而夺攒会胥在其中矣。再想方诸取水于月,阳燧取火于日,其中之妙,日月欤?水火欤?方诸、阳燧欤?盖亦形色中自有个盗夺攒会者在也。知此,则真水火交而永不老之义愈明矣。(以上得药结丹)
【原文】水能流,火能焰。在身中,自可验。是性命,非神气。水乡铅,只一味。
【浅解】水流火焰,在身可验之景。即《三车秘旨》所云玉液来时,忽化热气,流至涌泉,忽化热汤,透出尾闾是也。神气有识神谷气、元神元气之分。识神谷气为后天,元神元气为先天。若性命,则性根元神,命蒂元气,乃先天中先天,为神气之本源,天命之性也,故曰:是性命,非神气。何为水乡?以产自坤宫,乃后天坎位,故曰水乡。何为一味?以铅乃乾中真阳,无他可比,故曰一味。
【原文】归根窍,复命关。贯尾闾,通泥丸。真橐吁,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
【浅解】归根复命,乃神归气复之关窍。《玄机直讲》指为胎息处。合上之泥丸,下之尾闾,皆玉液能贯通之。六层炼心,由丹田分下涌泉一段,全身大路更明。究之要得橐天吁地、乾坤炉鼎之真,还在功夫到时,机动则有机息则无,有无中方见真相,非揣摩拟议可得也。
【原文】托黄婆,媒姹女。轻轻运,默默举。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浅解】姹女是玉液内丹之元神。黄婆之名,丹士皆知,但少有实指为谁者。兹直道破,即中宫胎息也。古仙云:“中宫胎息号黄婆,运转能教骨不枯”。可为明证。轻运默举,意到可为,皆黄婆媒娉之功。故一日内机动籁鸣,有不可遏抑之势。即《三车秘旨》所谓玉液长来也。要炼到骨气俱是金精,肌肤皆成玉质,登峰造极,方算炼已功纯。(以上玉液河车、炼已还丹)。
【原文】饮刀圭,窥天巧。辨朔望,知昏晓。
【浅解】刀圭喻金液大丹。饮,服食也。饮刀圭,即《百字碑》自饮长生酒也。窥天巧,即《百句章》观天道,执运行,亦即下文朔望昏晓也。朔望有出庚圆甲,盈虚消长之宜辨。昏晓有朝屯暮蒙,进退温养之当知。皆服金液大丹,当务之急。解见《百句章》第三段,并八层炼心,亦可参悟。
【原文】识浮沉,明主客。要聚会,共间隔。
【浅解】此四句,亦为上文饮刀圭之要义。金沉木浮,物理本性。客先主后,人情常礼。乃还丹事理之喻则不然,务要浮者不浮,沉者不沉,反客为主,反主作宾。所以《百句章》云,颠倒法乾坤也。但非识逐他轻浮沉重之性,明白这反主作宾之理,则东西间隔,聚会最难。今则识之明之,依法将刀圭入腹,名之曰铅投汞,金并水,后天反先天,婴儿会姹女,自无间隔之虞,即收聚会之果也。法详九层炼心,故不赘述。
【原文】采药时,调火功。受气急,防成凶。火候足,莫伤丹。天地灵,造化悭。
【浅解】七日采大药之时,天机深远,务要虑险防危,调停火候。盖采药有采药之正功,火足有止火之凭证。丹士谨慎,焉有伤丹之凶?否则,炉残鼎败在所不免。嗟乎金丹大药,天地灵宝,造化所悭,万劫难遇,绝不轻以予人者,乌可伤乎?崔公故提醒以勉之。
【原文】初结胎,看本命。终脱胎,看四正。密密行,句句应。
【浅解】本命,虚无玄窍也。看者,机在目也。路初结时,看在虚无玄窍,有终日绵绵,如鸡抱卵如龙养珠之情。终至脱胎,虽是移神内院,却又不可久拘狭隘之顶,所以要看四正,即子北、午南、卯东、酉西之四体。将全体化作一虚空真境,方无阻滞神灵之弊。以上大药服食脱胎。结尾两句,是崔公勉人之意。果能知行并进,则句句皆应,决然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