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戒律全集二十七《太上經戒》一
(2010-06-16 22:04:25)
太上經戒
經名:太上經戒。撰人不詳,約出朴南北朝。慕集上清、靈寶及天師道戒律六種。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參校本:《雲笈七籤》卷三十八。
|
太上經戒
十戒
《玉清經本起品》云:道言,昔元始天尊與諸賢聖,億億萬眾,處處周旋,最後下觀棄賢世界,有一國王名曰德正直,利根辯慧,為眾生故,而為導首。遍告國內臣民男女言:今得太平,天下無事,火災消滅,兵刃不起,百穀成熟,皆由道恩,非自然也。何以報道?罔極之恩,唯當傾心盡意,恭敬供養,造立宮觀,香花燈燭,晨夕禮誦,齋戒悔過,以求福祐。於是天尊命巨靈仙人而告王曰:子為一國之主,天下所推,凡間之貴,不先於此,但以正法治化,不枉人民,亦足功感上天,何煩祕要?祕要之道,卒難可聞,然祕要之階,不過慈善,慈善之法,不違科戒。戒有多種,人亦多品。上品之人,身先無犯,亦無所持。中品之人,心有上下,觀境即變,以戒自制,不令放逸。如此之人,或受十戒、五戒,以自防護。下品之人,惡心萬般,難可禁制。下品之中,復有二品:上品者,身欲奉戒,或受一百九十九戒,或受觀身三百大戒,或受千二百威儀之戒,以自防保,令無越逸。下品者,身同禽獸,雖有人形,而無人心,縱受其戒,終無所益。今且受第二中戒,十種科禁。入道初門,諸人聞說,歡喜抃蹈,悉皆俯伏而奉戒言。天尊告曰: 第一戒者,不得違戾父母、師長,反逆不孝。
第二戒者,不得殺生屠害,割截物命。
第三戒者,不得叛逆君王,謀害家國。
第四戒者,不得淫亂骨肉,姑姨姊妹及他婦女。
第五戒者,不得毀謗道法,輕泄經文。
第六戒者,不得污漫靜壇,單衣裸露。
第七戒者,不得欺凌孤貧,奪人財物。
第八戒者,不得裸露三光,厭棄老病。
第九戒者,不得耽酒任性,兩舌惡口。
第十戒者,不得兇豪,自任自作威利。 右此十戒當終身奉持。
大戒上品并序
《上品經》云:太極仙公於天台山靜齋念道,稽首禮拜,請問太極法師徐來勒曰:弟子有幸,得侍對天尊,自聞微言,彌綸萬劫,洞觀道源,過泰之歡,莫有諭也。顧玄少好神仙,白日飛騰之道,必想上聖,恆以髻鬣,大經微遠,妙賾難通,將稟口訣,釋我冥津,洞暢虛漠,有無都盡矣。近而未究人生宿世因緣,本行之由,今願天尊覺所未悟。是時太上玄高真人嘯味步虛洞章,歡然含豫輝金顏而言曰:子以累劫念道,致太極玉名,寄慧人中,將獨步玉京,超逸三界,巍巍乎太上仙公之任矣,故慈心於天人,念度於後學也。常以外身濟物,有德而弗名,玄都所詮,諒不虛矣。而謂大極真人曰:卿受太上虛皇道君之教,為其師保,亦必盡教以高上大洞之淵賾也,豈俟彼多陳乎!吾受任忝為都教之法師,至於執卷由子矣。 太極真人答曰:此童真之人,名刊金簡,才質清遠景秀,太上玄微洞虛,故當為仙公之任,弘道大度者也。吾忝受教化,愧不足為彼宗匠。太上有命,何敢不傾報哉!眾妙之統,仰賴於法師矣。 太極真人又曰:夫道,無也。彌綸無窮,子欲尋之,近在我身,乃復有也,因有以入無,積念以得妙。萬物芸芸,譬於幻耳,皆當歸空,人身亦然。身死神逝,喻之如屋,屋壞則人不立,身敗則神不居。當制念以定志,靜身以安神,寶氣以存精,思慮兼忘,冥想內視,則身神並一,身神並一,近為真身也。此實由宿世本行,積念累感,功濟一切,德應萬物。因綠輪轉,罪福相對,生死相滅,貴賤相使,賢愚相傾,貧富相欺,善惡相顯,其苦無量,皆人行願所得也,非道、非天、非地、非人,萬物所為矣,正由心耳。此對既鍾,亦難脫也。弱喪之徒,信道者少,宿命者多。不積善定念,修德理身,而欲忽德忘身,強求外物,其可得哉!既已不剋,莫不傷身矣。故有道之士,取諸我身,無求乎人。道言修身,其德乃真,斯之謂也。夫學道不受大智慧道行本願上品大戒,無綠上仙也。子有宿命,是以見此經。其文隱祕,立信效心,然後而傳,不可妄示,不信必發異念,異念既生,彼此獲罪,是故藏之於無待,有應為仙王者,乃告焉。是時雲龍踴躍,諸天散華,飛香奏煙,山海靜波,觸類竄默,鬼魅消亡,神魔降伏,五苦俱解,長離地獄,惡者返善,信順受福爾。乃命太極侍經仙人劉文靜,披雲輥而授經也。 太極真人曰:宿世禮奉經師,口誦身行,布施厄困,願樂三寶,君親忠孝,遠纂山水,柄憩賢儒,虛心有道,燒香散華,護度一切,修道補過,信順宿命,靜思忍情。其行也,上可昇仙度世,下可輸轉富貴,生為人尊,容貌偉秀,才智清遠,為人之道,莫不具足。夫居世富貴,笑於貧賤,今報以貧賤。居世好殺,今報以傷殺。居世輕易笑於醜陋,今報以醜陋。居世聰明不教於人,今報以頑塞。居世常康笑於困病,今報以滯疾。居世不信通,笑於經教,今報以下愚,長與道隔。女人居世,奪人婿者,今報以少寡。男子居世,誘人婦女,今報以鰥獨。居世發心為夫妻,而後世不得俱生人道,死為鬼魅,今報以本念,成於邪病。自非大法,莫有解其宿纏而消此邪病矣。夫為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君臣、師保、朋友,皆先世所念願,為因綠展轉相生,莫不有對者哉,故曰倚伏難窮矣!唯學仙道士,當兼忘因綠,絕滅生死,同歸乎玄,以入妙門。能知是者,始可與言學道之本也。 若見居家妻子,當願一切早出愛慾,攝意奉戒。 若見飲酒,當願一切制於命門,以遠禍亂。 若見彩女,當願一切守情忍色,志慕賢貞。 若見淫人,當願一切除棄邪念,翹心禁戒。 若見婦人,當願一切忍割浮華,樂道自娛。 若見貞人,當願一切履信正化,日入法門。 若見眾人,當願一切推仁無爭,懷道安世。 若見善人,當願一切時刻存念,仰軌其道。 若見惡人,當願一切棄凶即吉,不犯王法。 若見貧人,當願一切損身施惠,後受大福。 若見富人,當願一切救濟萬物,世世受祿。 若見貴人,當願一切承其教旨,悉令典訓。 若見賤人,當願一切勤修匪懈,各得所為。 若見帝王,當願一切奉仰王道,孝如父母。 若見主相,當願一切受其教制,四方歸仁。 若見兵甲,當願一切各念仁心,天下讓賢。 若見王子,當願一切日歌太平,係國承家。 若見賢人,當願一切履行其德,道為世宗。 若見法師,當願一切明解法度,得道無為。 若見棲山道士,當願一切悉見法門,速得昇仙。 若見教化,當願一切親受聖教,皆為淵博。 若見聖人,當願一切尊禮侍見,諸國並瞻。 若見仙人,當願一切真道悉成,飛昇天堂。 若見城郭,當願一切嚴整修飾,以道為基。 若見大國,當願一切歸宗慕德,若水注海。 若見小國,當願一切知止虛沖,安其所居。 若見市朝,當願一切群賢雲萃,悉弘正道。 若見靜觀,當願一切功德巍巍,天人得道。 若見齋戒行香,當願一切道德日新,庠序雅正。 若見誦經,當願一切盡上高座,咸聞聖音。 若見經教,當願一切各各受讀禮習,普行教化。 若見樓觀,當願一切洞觀十方,無所隱藏。 若見高山,當願一切智思無量,輔成家國。 若見柄憩茂林,當願一切安居自在,應庇含識。 若見好學,當願一切得成師宗,養徒敷教。
若見凈手,當願一切常執經書,無時暫輟。 若見善口,當願一切耽味洞經,日新不猒。 若見動足,當願一切超步三界,飛行上清。 若見靜止,當願一切滅景停真,安閑空寂。 若見飲食,當願一切棄累入凈,存得道味。 若見大藏,當願一切除其災害,施為福田。 若見疾病,當願一切以道自安,免此苦厄。 若見死喪,當願一切學道常存,濟度三徒。 若見畋獵,當願一切不為始終,入為無罪。 若見夷狄,當願一切得生中國,不生邊地。 若見少年,當願一切及時學問,遂成學名。 若見老病,當願一切以道攝生,不更衰老。 若見三光,當願一切普明靈曜,間冥即消。 若見雲雨,當願一切惠澤盈溢,無所不宜。 若見素雪,當願一切常居潔白,逍遙自在。 若見靈風,當願一切韞懷披散,德流遐邇。 若見爭水,當願一切洗垢清虛,平等其心。 若見名香,當願一切受慈芳今,眾穢肅然。 若見好華,當願一切樂散諸聖,相好具足。 若見車馬,當願一切得道無為,乘鳳駕龍。 若見絃歌,當願一切骯經歎法,以道娛樂。 若見福食,當願一切無不飽滿,世享天廚,德流後人,如水歸海,宗廟稟長,常居貴盛,世與四輩,俱生王家。 若見散施,當願一切禍滅九陰,福起十方,德如山海,莫不興隆,七祖生天,子孫賢忠,富貴巍巍,所欲皆從,學道飛仙,駕雲乘龍。 道士坐臥,常願我等,四大合德,同體道真,長存玄都,師友自然,濟度十方,天下受恩,逍遙無為,洞觀妙門。
禮經祝三首
真人口訣云:侍經仙童玉女,聞此祝皆歡喜而祐兆身也。是大經悉用此祝而禮拜矣。若冥心禮經者,亦心祝其文,乃上仙之祕祝也。
第一首 樂法以為妻,愛經如珠玉。持戒制六情,念道遣所欲。淡泊正氣停,蕭然神靜嘿。天魔並敬護,世世受大福。 第二首 鬱鬱家國盛,濟濟經道興。天人同其願,縹緲入大乘。因心立福田,靡靡法輸昇。七祖生天堂,我身白日騰。 第三首 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契。鍊質入仙真,遂成金剛體。超度三界難,地獄五苦解。悉歸太上經,靜念稽首禮。 太極真人曰:學昇仙之道,當立千二百善功,終不受報。立功三千,白日登天,皆濟人應死之難也。施惠其人尤善矣!學道當令眾行合法,廣建福田,發大慈之心,動靜常起道意。能如是也,吐納、服藥、佩符,讀經精進,終身不倦,豈有不得仙乎?人無此德,雖服藥、佩符、讀經齋戒,故終命而不驗矣。學士明思要言。 太極真人曰:立三百善功,可得長存地仙。若一功不全,則更從一始,而都失前功矣。常有其念在於心膂者,則是也。若導人作善,即為善功也。 太極真人曰:常念嘯詠洞經,修行大慈,先人後身,揚善化惡,斷絕眾綠,滅念守虛,心如太玄,為道是求,始謂能言神仙之道也。 太極真人曰:吾受昔太極智慧十善勸助德戒於高上大道虛皇,世世宗奉修行大法,度人甚易,此自然之福也。太上以普教天人,令各得本願,始入法門,長存無為,不受十苦八難罪對,罷散地獄,休息三官,日日寧閉,世世榮樂,咸脫羅網,後生安泰,天性恬然,所願隨其,得戒如上,以傳賢信。 十善勸戒曰:勸助禮敬三寶,供養法師,令人世為君子,賢孝高才,榮貴巍巍,生為人尊,門族昌熾。三寶者,謂道經師也。能養生,教善行,為人範,是名法師也。
戒曰:勸助治寫經書,令人世世聰明,博聞妙蹟,恒值聖世,見諸經教,能誦章句。 戒曰:勸助建齋爭治,令人世世門戶高貴,身登天堂,飲食自然,常居無為。 戒曰:勸助香油眾供,令人世世芳盛,香潔光明,容貌絕偉,天姿高秀。 戒曰:勸助法師法服,令人世世閑雅,逍遙中國,不墮邊夷,男女端正,冠冕玉珮,稱諸身飾。 戒曰:勸助國王父母,子民忠孝,令人世世多嗣,男女賢儒,不受諸苦。 戒曰:勸助齋靖讀經,令人世世不墮地獄,即昇天堂,禮見眾聖,速得返形化生王家,在意所欲,玩好備足,七祖同歡,善綠悉備,終始榮樂道法,轉至將得仙道。 戒曰:勸助眾人學經,令人世世才智洞達,動靜威儀,常為人師。 戒曰:勸助一切布施,諫諍善事,令人世世壽考富樂,常無怨惱。 戒曰:勸助一切民人,除嫉去欲,履行眾善,令人世世安樂,禍亂不生,病者自愈,仕官高遷,為眾所仰,莫不吉祐,門戶清貴,天人愛育,神魔恒護,常生福地。 太極真人曰:人之行惡,莫大於嫉殺、貪奢、驕婬也,若此一在心,伐爾年命矣。挾之以學神仙者,不亦悲乎!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