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隆先生心得——看鹤师的《道德经》第十章的理解
(2010-01-30 21:56:19)
标签:
道教修道修心修行学道道德经杂谈 |
看鹤师的《道德经》第十章的理解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搏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监,能如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以为乎?生之畜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我的理解:就是用自己的意念把自己心理的欲望、负面的信息使其静柔泯灭,使其不再偏离“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这个一,又或把自己的这个先天之气导到这个一中,而一在我们现在的理解又可以说成万法归宗,而宗也可以当做我们的这个丹田,丹田,以丹耕田,使其壮大而打通我的周身经脉,这个我认为是以后天导入先天的途径吧,然后就可以接上老师上面所说的这些了。。。。。。。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我的理解:人至从开始记事起就在接受着这个世界的事物的可以说是勾引吧,在这里我们要作的就是用我们的意念把自己心底的那些意念慢慢的泯灭,使我们的身心能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心无杂念,不再受欲望的使然,看着这些欲望的吸引,就像看着镜子里的东西一样,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空的,《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就是一切都是空的,包括我们的感受或受到的一些东西或事物、想法、一些做作的行为,和对一些人的认识,看法都是空的,假的,当然并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否定掉,根据阴阳说法,有假的就有真的,这里主要说的是不要给欲望迷惑自己的本性(良心),使我们能像婴孩一样无忧无虑,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因为我自己想要的东西少,所以能吸引我的也就不多了,我的烦恼也就少了,我也就不用昧着自己的良心去些不好的事情,” 这个才是人的无为吧。。。
我的理解:当我们置身在无为的境界中,自然就能体悟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因为我们已经把自己的身心都融入到了自然的本性中,这里的这个自然就是自然而然,树木从生长到死亡的这个自然,不用刻意的去拖延或害怕它的来临,这样自然人就洒脱了。。。。。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完全接受老师的说法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我的理解:当我们把这个渠道理解并感悟出来了,雌是指母性,柔顺。 还可以理解为坤的本性,感觉又说回去了,下面的说不出来了,
对于问答:
是啊,现在随着这个社会的发展,而现今人伦的沉迷,中国的文化是该好好的发扬出来了,中国以家成国,以国成家,解放前期的一些对中国有很大贡献的学者,都是怀着这个思想的,而有些违背良心的人,一学点什么了,就拿出来卖弄神通,甚至以敛财为目的,害得人家支离破碎,从而留下痛心疾首的事情来令人发指,实在教人寒心啊,所以我认为弘道的目的是:导人向善,而老师说的缘的说法我认为是对的,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认为:当人们都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任何事情都能为别人都想想的话,这个世界就不再令人那么寒心了,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这个社会怎么怎么样了,我说的只是对见到的些事情的看法,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真正理解应该是把自身的欲望都扔到地狱去,是吧,鹤师。。。。哈哈哈。。。。。。有些东西换个方式去看的时候自有她另一面的看法,这个就是我理解到的万法归一,也可以把一想成任何事情。它的这个任何事情就都有着它自己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