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一修真略儀

(2009-07-25 07:32:09)
标签:

道德经

道法

道经

雷法

龙虎山

神霄

天师

天尊

正一

正一派

修仙

杂谈

分类: 正一法坛
肆一

真經解云:籙,錄也。修真之士既神室明正,然攝天地靈祇,制魔伏鬼,隨其功業,列品仙階,出有入無,長生度世,與道玄合,故能濟度死厄,救拔生靈。巍巍功德,莫不由修奉三洞真經、金書寶籙,為之津要也。籙者,太上神真之靈文、九天眾聖之祕言,將以檢劾三界官屬,御運元元,統握群品,鑒隲罪福,考明功過,善惡輕重,紀于簡籍,校誡宣示之文,掌覽靈圖,推定陽九、百六天元劫數。又當詔令天地萬靈,隨功役使,分別仙品,眾官吏兵、億乘萬騎、仙童玉女,列職主事,驅策給侍之數目。浩劫無窮,太上十方至真眾聖皆互稟師資,結盟受授,從俗登真,永保生道,漸位于極,必使依科次第,明曉階秩,詳審義目,解其要旨,然後修行,一一宜依籙文、明科、禁誡,安可率易?乃罪福得失之驗,如其文也。且夫神符、寶籙,其出自然,故於元始赤明浩劫之初、渾茫之際,空中自結飛玄妙氣,成龍篆之章,乃元始神尊化靈應氣然也。是以生天立地,萬化明分,皆因道氣與靈文也。

經云:未始無道,未始無氣,未始無文。由是而言。萬靈相資,與化齊有者也。故知天地萬靈不死,皆由我心,非我心知之,即天地萬靈變化之道,其誰是哉?故云:天地萬物,最靈者人也。可不察歟?但悲夫生性暗愚,或生徼土而典法莫化,五常莫知,安可聞上聖之言、三清妙法。斯天罰也。嗟乎!慧福兼全,生逢聖運,靈文備世,大法可傳,而封滯俗情,不能信受,亦與夫愚徼同矣。世人受道經戒,佩服籙文,縱未能次第依法修行,亦已不為下鬼,輪轉不滅,與道有緣,而況親行之乎!功用淺深,不離於己,不可預說。今且聊解三洞籙文、修行大旨,將知至聖神真,宣詔法教,其文其軌,咸謂符會于玄玄之道焉。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寶籙二十四階

太,最尊也,太也,極也,通也,三界獨尊,眾聖之極,即所謂道君也。於理即天尊、道君、老君一也,以三清應化之階,即有方品之異矣。今於此籙而言,老君也。授正一盟威籙於三天法師,以傳于世,使過度衆災,落除黑簿,召鬼役靈,進品仙職,故曰三五正一盟威寶籙。三者,三才各備;五者,黃中總數,統御生死,以攝萬靈,安鎮人身,元精固守也。又以三五為日月之數,戊巳配於坎離也。人陰陽正氣,三元五運,萬象必全,由心而正,心正則神精不虧,與我為一,然後全日月之明,合五靈之本,故能死生無變於己,何邪異之所能干,由是煥照群陰,威伏六賊,是謂正一盟威。學道之士用此天真靈文、赤章雲篆,保守正真,永為身寶,故曰寶籙。然後可以隨功舉遷,役靈召鬼,玉女給侍,仙廚備供,乘虛躡煙,亦不待諸法。但緣俗閒紛擾,心不能精,故應驗不至耳。昔張天師所受傳示,所以隨其修用,臨事制御,階級不同,名目甚眾,至於修身度厄,以保真正者,師師相傳,二十四階,以應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二十四氣也。籙生必先受持七十五仙官將軍、七十五靈官將軍,是為百五十將軍,所以先正人身,二具內外神靈品數。仙靈二品各有符一通,太上神文也。凡在籙諸符篆,亦不可備識,但當按法而行。其解釋符篆,別具三洞符解。然亦有未詳者,自非得道合神,不能備悉。又不宜曲以俗解,深悞聖旨也。其仙靈二官百五十將軍籙一階中,仙童玉女、功曹吏兵,皆應氣而有,雖約以位數,若變化無窮,固不可勝紀。今且聊釋陰陽大數,云: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仙靈百五十將軍籙

仙官,三陽之氣,其數七十五者,卯、辰、巳為三陽,卯數六,辰數五,巳數四,而以三五乘之得也。所以用五乘之者,五為中央戊己,終始之大紀也。以五乘六,五六三十,以五乘五,五五二十五,以五乘四,四五二十,故得七十五也。仙官主治內,以保臟府關竅、筋骨氣血,一身之事也。人不犯眾惡,不逆三陽,則仙官祐人,血氣和平,五臟納靈,神室明正,通真契道也。佩受寶籙,深宜保之。靈官,三陰之氣,其數七十五者,酉、戌、亥為三陰,酉數六,戌數五,亥數四,而以三五乘之,如三陽數,均得七十五也。靈官主治外,以守衛人身形、舍宇、治邑、四墟所至也。人不犯衆惡,不逆三陰,保守中和之道,幽明咸暢,天地同德。佩受靈文,以時齋醮,祈請靈官吏兵,神童玉女,應人驅使,可往八海之外,求取妙藥,與己同飛洞府、諸靈山,功德圓滿,得具上帝任為正一真人之秩。受道佩籙,可不勉歟!已前仙靈二官百五十將軍籙,具如數解,是陰陽六氣之正神。然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仙靈亦有靈官,靈官亦有仙靈,不可一致。但陰陽各以所治為師長也。言將軍,所以主領群使,以齊禦備衛也。餘一一依籙文而行,不復具述。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三元將軍籙

唐、葛、周三將軍,是太上三元宮三氣正神、水火之元精也。下應人身心宮、兩腎,在天主治北斗中。圖形、數及符璽、靈文、盟券,具籙,令人知道保真。佩服寶籙,言功醮請以時,則三將軍見形,功業既圖,於是三神與己俱昇也。別具醮法於後。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混沌元命赤籙

混沌始生,元胎結形,皆稟璇璣七政,分化萬靈。修存之事,具如籙文。功成道備,元真合昇。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天九鳳破穢籙

丹元之精為九色神鳳,足步星罡,鼓翼振威,導達天路,故六宮陰氣,萬類妖氛,莫得干犯真宮也。學士佩受此籙以盪諸殗穢,凡施為法事,宜以為先精思存注,不可闕怠也。久而行之,鳳宜令人形體洞潔,耳目緫明,徹視無外,修行功滿,與己齊昇九天也。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護命長生籙

佩受精持此籙,即北宮落死,南斗注生,三辰煥形,天地同壽。扁鵲醫吏、玉女仙人,存念醮請,一如籙部。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宮捍厄八卦護身籙

此籙是九真神籍、八卦靈文。太上密旨,敕勒八方、九地主厄之神,使驅除眾害,無犯正氣,度陽九、百六陰陽災運。久而修之,八卦真神與己同昇,為九天之任,當隨功果而遷也。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太玄四部禁氣籙

夫制禦萬靈,通真達道,無不由禁攝五行之精,吐納元氣,握覽文節,關啟機源,取捨在己,存乎指掌,以統天地,逮乎昆蟲、毒蠆、微蔑、蠕喘、禽魚、鳥獸、鱗甲、羽毛,有形無形,群精異類,莫不調伏,從吾禁舍者矣。受氣諸法,雖具籙文,亦在明師,事事口訣。斯四部禁氣籙,以錄章表上聞,以為禁術之總統也。深宜佩受,奉而修之,以助真道耳。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龍虎斬邪籙

龍、虎者,金、木之精,道君左右之衛神,震威以視,則萬魔攝伏,群妖束形。修之感通,得仙道之時,龍虎挾己而昇也。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章畢印籙

以籙六甲印文、中部諸印,緘封章表,符圖並主之。籙中執印將吏、仙童玉女等,以學人勤修精感,則給受驅役。宜醮祭不闕,以期靈應。其造印諸法,別具儀注。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步星綱籙

仙術出有入無,變化萬端,皆由步綱躡紀。其法皆象三辰之氣,以致神靈。自有上、中、下三洞綱訣,隨其所用不同,一如本籙修學。此乃中部三五赤天步星綱事,佩受此籙,可以緫括諸禁法。久久精勤,當空步虛,白日昇仙也。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天靈赤官斬邪籙

此籙是三五赤天丹極元陽君威震萬邪,洞煥凶逆,誅剪群魔惡鬼,使從道化。修事有功,濟度死厄,使人鍊質昇天也。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州社令籙

能召命九州里社、地司衆靈,一依籙文行事。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百鬼召籙

以召百鬼萬靈,指撝從命,不使妄恣淫害,以擾兆民。當依律令。其法具籙文及師傳授之。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考召籙

世有雲中鬼子、九醜眾精,及土水木石隸形異質、變化諸妖,有類魑魅,為生民害,當以三五考召符吏追而問之。法具籙訣,從師授之。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斬千鬼萬神籙

萬邪凶逆,干擾世間,不從道化,當召三五赤天吏兵,大震神威,施斧鉞以誅滅之。不可常用。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天兵符籙

太上九天真符籙

太上九天都統畢籙

此已上籙,都校九天三五靈官吏兵,四荒八極,無鞅數眾,畢具佩受修行,宜三會吉日,簡閱醮請,言功舉遷,一如籙文行事。

太上華蓋斬邪籙

太上三五辟邪籙

請辟邪、斬邪,約十餘階,隨師所傳,不可為定數。

太上三皇捍厄籙

太上諸度厄過災籙

太上解六害神符籙

有諸禳却毒螫萬害符籙等,約十餘階,不可定數,當隨師而傳。
太上女青詔書籙
太上九光萬勝籙
太上中部赤籙
太上北帝籙
太上七星籙
太上丹剛粉火籙
太上北斗真券籙
諸籙各依本師傳授,一如籙文奉行,其階數應氣,止於二十四階。
太上童子一將軍籙
此為童子佩持,亦三五正一之部,具如科文。
三五真券

師資授受之約,道科傳付經訣,皆結盟立誓,期以勿洩於非其人。當分環,破券,飲丹告誓,不負道真。修諸善事,不殺生、淫祀,妄作邪偽,違天背道。盟約故有其真券。其三洞法,各依本科備之。事具《傳授儀》。

天師治局

張天師修治正一法於西蜀,各依本事。本法感應之處是為靜治,以象二十四氣,亦有諸治舍,散在名山。按:宜當配五行,依本命生月以受之。每一治應一氣,治之長曰陽平治,應左平氣,女人應右平氣,一如科儀本法。若都受諸治氣,傳天師、三師都功版。今受治正一籙,秪傳本屬治氣也。事具《治儀》。
正一經
正一朝真儀
正一齋儀
關奏章表儀
閱籙儀
醮籙儀
此已上儀注科文,具正一經,其八節、甲子、庚申、本命、三會、三元、朔望日,或朝禮,或醮閱,或言功奏章,各具本儀。依師授傳行之。右已上為正一盟威一部。
次進受洞神,參為中法,儀具《三洞奉道科》。
真文三卷
諸天內音
靈寶真文
八景天書
五法五卷
老君六甲祕符
靈寶五符
五嶽真形圖
三皇內文
西嶽公禁山文
已上並各依本文存思修奉。

此中法部是為洞玄,參于上法,具三洞奉道科目,正一籙已釋其文。既歷要門,感應斯驗,參乎中法,具如科條。然三洞靈文,非不周細。修行之要,在於服氣。若五氣大全,則神真咸備。師傳修氣之訣,不在籙文。今謹述〈五氣星綱真訣〉。真師曰:含生咸稟一氣,受化於陰陽,以遂其動用。唯人最靈,四大、五常,自然全備,動用微妙,與神靈通。夫動念所適,無分遠邇、幽深也。不疾而速,不行而主,感通之理,豈外物哉。故萬法去來,由心自造。夫唯無為無造,故能無所不造;人能淡泊清靜,真氣自全。是故無為也,能為萬物之主,而無所不為焉。若滑欲亂神,則不能感真應物也。但人間多事,觸情縱欲,散擾神氣,必累幽明,禍縈先後,驗之非遠,可不畏歟。人能無虧於五常,不亂於神氣,但得千日不間雜者,則可以通感神靈,解脫殃厄。受洞玄,清靜謹守,必五靈真氣見形,方可存注仙真衆聖之形,得步躡星綱,俯仰如法,勤修五年,或七年、九年,則可以致五帝雲軿,真官下迎,當獲仙道,存亡自在也。守真存氣,躡紀昇綱,勿犯五常,勿亂精神,勿穢觸臟府,勿履雜處,精思齋室,日日為常,無使間關,一年之應,便可以威制萬魔,役使鬼吏,當隨意想念,攻擊患害,救諸疾苦,無不立應。不擇遠近,萬里瞬息間也。所謂萬化之中,唯人最靈也。能存其靈真,保其神氣,乃為仙人。故曰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法象之大,修術之原,當佩〈靈寶五符〉、〈五嶽真形圖〉,修存五靈氣,步躡九元,握覽玄機,以通天達地也。世有不負四大,無虧五常者,可按而行其術也。

訣曰

子若虧於仁,則青帝非真。子若虧於義,則白帝非真。子若虧於禮,則赤帝非真。子若虧於智,則黑帝非真。子若虧於信,則黃帝非真。

夫五氣之道,體通神真。子不負道違真,即可修用。是以道君保而傳之於至人,以助自然,以調元化。修之於身而感於天,天乃五行順序,地乃五嶽安鎮,人乃五臟保和,神乃五靈運御。是故惟虧五德,凶惡順焉。真人存用五氣法:先當勿食葷血之物,勿履殗汙,絕除欲念,檢身口意業。令得清淨,續別造一室,沐浴盛潔,以立春日、雞鳴時,面月建寅方,平坐,調氣瞑目,叩齒三十六通,叩齒欲深而微緩,漱咽津液,管目,左右各三握固,臨目都忘,萬慮放乎太空,無起無絕。良久,覺身中通暖,當搖動支體,任吐濁氣。即又調息。當抱守氣海,朝太淵北極丹田真宮,稍用力,深深滿甚,太淵則覺百關氣歸朝其內也。如此數過,復冥太空,若東方洞然,無有隔礙,徐徐鼻引氣,使極存見五臟,覺東方青帝真氣從肝中周迴內外一體,念身中三萬六千神與青帝真氣合。又調息、咽液,良久,起立再拜,事竟。如此日日勿闕,至驚蟄,面卯也。盡寅、卯,節至清明日,面辰,存黃氣從脾中周迴內外洞徹也。至立夏日,面巳,存赤氣從心中周迴內外也。

芒種日,面午也。小暑,面未,存黃氣從脾中周迴內外也。至立秋日,面申,存白氣從肺中出,周迴內外也。白露日,面酉。至寒露,面戌,存黃氣從脾中出,周迴內外也。至立冬,面亥,存黑氣從腎中出,周迴內外也。至大雪,面子也。至小寒,面丑,存黃氣從脾中出,周迴內外也。此一周年,五氣備全矣。其存想調息,次第法用如初說。管目、叩齒亦初數,不須等級可也。至明年立春日,重習三日,或五日、七日、九日,如去年次第為常,以朝其氣也。用氣由心,由心應手,當抱覽三才、五行,萬靈之目也。夫掌訣以握固為緫法,所謂:運魁綱,封五嶽,關三畢,捉鬼道,攬河源,固真氣,而幽顯備統之也。事竟,即隨息訣遣,以散其氣。凡指訣,女人尚右,男子即尚左,陰陽之體然也。大指屬土,食指火,中指木,無名金,小指水;從根節為孟仲,節頭、節季、指甲之目為五行刀支。刀支,主殺也,斬邪誅逆用之。

五氣既全,當隨五類互相制伏,無不如意。握固法:以大指掠四指,經人門,畢鬼道,三過,隨文關氣握之,指節按十二辰,亦隨其相生相剋類例用之也。諸步綱,起於三步、九跡,是謂禹步。其來甚遠,而夏禹得之,因而傳世,非禹所作。所以統三元九星、三極九宮,以應太陽大數。其法:先舉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後,一陰一陽,初與終同步,置腳橫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以亦象陰陽之會也。踵,小虛相及,勿使步闊狹失規矩。當握固閉氣,實于太淵宮,(管)目三臨目,叩齒,存神,使四靈衛己,騎吏羅列前後左右,五方五帝兵馬都本位,北斗覆頭,斗杓在前指其方。常背建,擊破也。步九跡竟,閉氣,卻退復本跡,又進,是為三支,即左轉身,都遣神氣綱目,直如本意,攻患害,除遣眾事。行用訖,卻閉目存神,調氣歸息于太淵宮,當咽液九過。其禁敕符水等,請五方五帝真氣,如常言。真師曰:先習五氣一年,乃習三步九跡、星綱一年,無差,然後行諸禁法,隨意剋中如神也。

能清慎守道,久久,飛仙度世。古人真仙聖王皆得之,以佐世治俗。但世傳不真,妄生穿鑿。惟按此行之,乃見其驗。先師云:三步九跡,如既濟卦。得星綱真訣,又須修習五帝之氣及握固掌訣,始合其宜,是以通徹真原也。若但受持符圖寶籙,不得師傳,修用之門,終不獲靈驗,一如籙文。不爾,且謂尊奉供養而已,為之善緣,用資來業者。右已上五法:受氣、行氣訣、禹步、星綱及掌訣。真師曰:有道之士,得佩受修奉《諸天內音》、《靈寶真文赤書玉訣》、《八景天書鍊真祕道》,修服〈老君六甲符〉、〈靈寶五符〉、〈五嶽真形圖〉、〈三皇內文〉、〈西嶽公禁山〉等符籙,一一依科,宜受持存修。不怠者,便得鍊形易骨,坐在立亡,位為洞玄上真之任也。籙中行事訣,各具本文,并在師傳付,別有要妙。修持洞玄部竟,神真感應,得參上清諸法。

上清籙二十四階

太極左真人曲素訣辭,一名九天鳳氣玄丘。
太真書籙、三天正法籙、上皇玉籙
龜山元籙、飛行三界籙、飛行羽章籙
三元玉檢籙、上元檢天大籙、下元檢地玉籙 
中元檢仙真書籙、上清檢人仙籙
靈飛六甲籙、靈飛六甲內思籙、六甲素奏丹符籙 
元始玉皇譜籙、太微黃書九天八籙 
太微天帝君金虎真符籙、太上神虎玉籙 
八威召龍籙、河圖寶籙
太上八景晨圖籙、豁落七元真符一名帝君威靈籙、
流金火鈴籙、攝山精圖籙

上清洞真諸券

紫紋交帶、白紋交滯、迴車畢道。

右已前上清部,是為洞真。此略述師傳,以陳梗概。其受法籙經誥,具奉道科也。

夫三洞六科,總六十階,及三洞真經,共計一十八萬億三千一百八十卷。今此世綿歷劫運,凶災彌流,仙曹代遷,洞府收隱,存世者鮮;又為世間傳寫文篆錯謬,或偽加刪定,隨俗造作,以要名勢,資求財賄。先師代代修定文儀,亦不能要其准的。所以爾者,由其世教之疑,情偽之異也。吾又安知三界內外、諸天世間既有文字言教,亦因事跡而遷乎?今當隨世所傳,以其天書靈文,信質于道。但當平等一心,仁孝一切,斷情去欲,清虛無為,事付至公,理歸至當,洞達無礙,不滯有無,是為洞真之要旨也。

修寫經籙訣

真師云:至誠感神,精誠必應,世間受經籙多不合儀則;又師傳鹵莽,而修奉懈怠,或謂道籙不靈,神仙無効,斯自咎矣。先師寫經籙儀範別有一卷,今且略述其要:買紙、素、丹青、筆、墨、工用等物,皆當合道,貴其本之所來,不得與人乖爭,言利宜之情,必虛懷潤物,清靜護慎,精意修理,勿得穢雜雞犬異類,及婦人目視。既齋沐經月餘,別處一靖室,東向開小(片怱),常燒香於左右,於案敷本文,嚴整衣冠,心存玄師,密啟其意,高氣染筆,依儀篆寫丹青。所用切忌牛皮膠,即靈氣不降也。當用鹿角膠和少乳頭香,即得不脫。以素,以紙,其揆一也。籙卷上下長九寸,以法太陽之大數。欄頭上下朱郭凡九分,上法九天,下法九地,其上下朱郭,以法丹元之氣,謂赤書玉文,至陽之色象,以破邪陰也。上下朱郭各一分,以法一氣之周布也。欄頭上下皆雙界,不得隙絕不均,所以法四時也。上法春夏,下法秋冬,其行長七寸,以法七政也。行闊五分,以法五行。若楷隸字數,每行不過二十字,要令調而勻,不得懸生露死,謂死字不居行首,生字不在行下,當度其行間。若弟子名號,宜甚謹細,亦勿使居行之首也。此其法則,不可不審。至符篆、圖畫,務令均勻得所,以畫籙文,在其精詳,用意為之。每階未近軸留三行,署監度、保舉、度師等三師法位、姓名,其裝飾褾軸宜適,豐儉隨力所辦,務在嚴潔,勿為分外,妄生憂慮。其質信等物及符板、緘囊,皆先備擬,一依《科儀》所說。修寫都畢,隨部入函盛之,封題如法。晨夕焚香於靜室,勿使雜觸。至受法齋辰,師當啟授如儀。
【正一修真略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