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道龙虎山(弟子三发有感)
(2009-07-18 09:14:14)
标签:
道法
道教
龙虎山
修道
修仙
正一
杂谈
天师
|
分类:
学员心得
|
来到具有中国道都之称的龙虎山,使我梦寐以求的理想得以实现。那山清水秀的南国风光固然令人陶醉,但是,那辉煌肃穆的神殿,威严无比的祖天师圣像,那盛大的道教仪式伴随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道家音乐,那满街的道教文化用品商店,精致的神像、神秘的法器,无一不散发着道教文化神秘而浓郁的气息。天空中充溢着祖天师的光环,使求道的信徒们无不感到祖天师无处不在。那洞察一切如注的目光令我自省,我必需努力去做个合格的修道者;那挥向半空的利剑震慑邪魔,护佑着我道业精进。
清静的小镇充满了灵性,那令我们挥汗如雨的闷热,恰是免费的自然桑拿浴,正是祖天师为我们这班未来的高道蒸发出骨子里的俗气;我们不顾旅途的疲劳,在师公和师父的带领下,冒着烈日为六十一代天师去扫墓。那河岸边吃草的老牛两次向着我们昂首长鸣,似乎是受天师之托,受领了我们的缅怀之情。还有墓前伴着鞭炮声,把香火烟渣送上半空的无中生有的旋风,让我预感到此次龙虎山之行必然是如愿以偿,求道之旅必然顺畅。
传度前的那一刻,在天师府门前,当我生平第一次穿上道服,戴上九梁巾时,我双腿情不自禁的在颤抖,那种说不出的感觉,不能说仅仅是激动,而是一种前所没有的震撼。从那刻起,我将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面对一个全新的自我,原来的我将会站在现在我的对立面,在我不断的升华中被新生的我所抛弃。这时,我才读懂了师父半开玩笑的一句话:“卖身契”求道本质的含义。
龙虎山之行,让我感受最深,使我收获最大的当然是师公了。当这位我想像中鹤发童颜,道骨仙风,点石成金的老者第一次站在我们面前时,除了他那步履轻盈,思路清晰外,更是一位普通的老人,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反差甚至让我略感失望。可是,与师公相处的几天,他的功德修为在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显山露水,原有的那失望的阴影早已烟消云散,在我心中树起了一座高功大德,一代大师楷模的丰碑。十几人的衣食住行,他都要张罗打点,处处为我们着想,就怕我们多花钱。全然把我们当成了他自家的子孙,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师公是有求必应。正一派为符篆派之领袖,符篆为天师的传家宝,书符之法不知为多少修道求法之人所渴盼。作为见面礼,师公便把秘法传给我们。这使我们万分感动,这份厚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师公不仅教我们学道法,他的言传身教,为人处事更是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正如师父对他老人家的赞颂:“龙虎山中栖大隐
道德门内修真仙”
我终于明白,原来这就是“隐圣显凡”,只有觉悟者才能够从凡中见圣。
可敬可爱的师公,和我们闲聊时,慈颜善目,和蔼可亲;介绍文物景点时,口若悬河,如数家珍;神坛前斋樵执法时,道貌岸然,庄严神圣;兴到极至时,也会放声高歌,手舞足蹈。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他没有呼风唤雨,也没去点石成金,可他的身体励行,已让我折服,我获得了比金子更有价值的东西。
我原来以为,拜个师,设个坛,练几套法就算是修道了。此刻我才知道,修道的主体内容还正是被我忽略的为人之道。作为师、徒,修的就是为师之道,为弟子之道;作为丈夫,修的是为夫之道;人在社会活动中的每一个角色,他都该以修道之人的德行来面对。否则,只修道法,不求为人之道,其法何用?善恶不分,正邪不辨,修法再高,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
同时,我也明白了,所谓修行,就是对人的所有行为(包括形态)的修持和励练。我们练功,读经之时为修行。平时的坐、卧、立、行等一切活动都是在修行,那就要求我们时时处处都要以道的标准来规范自己,不得松懈。如此,才能事半功倍,道德俱进。
而且,修道的过程,弘道也在其中了,因为你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会对你身边的人产生影响。
师父辛海滨带领我们一行十四人来龙虎山亲宗体道,无疑是最辛苦的人。他是师父,责无旁贷的传我们道法,对弟子的提问总是耐心而准确地解答;他又象是父母,弟子们的吃住、冷暖又关爱备至;对待师公,他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去做一个弟子,他总是情不自禁的念叨:“师父对我太好了,我欠师父太多!”。我体会到,做为弟子,知足,感恩,知恩图报才不失为弟子之道。
我们弟子们如愿得到传度,可是,师父却比我们谁都高兴。他的那种成就感让我感动不已。师父的胸怀似海阔天空,志在高远。当今世道,门派众多,冠冕堂皇的大师比比皆是,鱼龙混杂,他们在弟子面前总表现出神秘与深不可测,又有谁能象我们的辛海賓师父,把自己的弟子带到自己的师父身边,让师公为弟子们传法呢?他自己又得到了什么呢?我不得不说这是我们弟子们的福气,也是自然门的希望之所在。
“仙源未许俗人窥
福地那容凡客到”,结缘辛海滨师父,结缘自然门是我们大家的福报。我跟师父开过一个玩笑:“自然门是一支绩优股,我们投资的是那样少,而我们的收获是那么的多,仅四天的龙虎山之行,我们就分得了比预期大的多的红利。一句话‘太值了’,一个字,那就是‘爽’!”
龙虎山之行,师父和师公为我们弟子们演义了一幕师徒情深的亲情剧,他们相处是那么的和谐,他们的爱是那么的自然与真纯。让我为之动容,让我们感到他们之间的关爱,不是世俗的那种情感的表露,而是从骨子里发出的深层的交融,心领神会而不可言表。
从他们身上,我又更新了我的金钱观,价值观,道德观。对“舍得之道”又有了全新的诠释。修道的过程首先就是舍的过程,失去的过程。我们会失去花红酒绿现代人生活的诱惑,我们会失去七情六欲对我们的困扰。当修道者把自己丢失得面目全非时,就是脱胎换骨之时,那时我们得到了什么呢?就象师父和师公他们,得到的只是总想着去度人的一个“德”,增强了去度人的能力。对于原来的自我,其实什么也没得到。
下山时,师父对我说:“这次龙虎山之行,你该是收获最大的。”我不敢肯定,但我也不愿去否定,因为得到的东西确实太多太多,美好的东西太多太多,很多很多还要我去细细品味,慢慢地享用。
当我们龙虎山之行如愿以偿,包裹箱都装的满满时,一场解热的春雨让我们轻松了好多,真是“好雨知时节,当值乃发生”。在我看来,正是“天若有情亦动容
沐恩子孙泄天机”了------;
还有那道骨仙风,乐善好施的师伯,他总是出言不凡,似“天籁之音”,能让人身轻如燕,悬上半空------;
还有那来自八方,虽为同门却难得一见的众师兄妹,他们的善良友好、勤奋好学让我难忘,匆匆数天,相见恨晚------;
还有那一双跟随父母求道的活泼可爱的小天使------;
还有那昨夕还温柔平静,清澈见底,今晨便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古镇小河------;
还有那天师府关于狐仙的传说------;
还有,还有许多我来不及光顾的神奇的地方------。
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我们下山后,师父又收了好多弟子,还是天兵天将呢,大家不信,可去数他的“红包”-------。
玄通
(竟陵子、三发)
二OO八年四月于北京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