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说傩坛(上) 弟子王玄冲著

(2009-07-15 07:53:01)
标签:

道教

修道

修仙

傩坛

正一

杂谈

  近来看到不少人对傩坛感兴趣了,也来凑个热闹说几句,增个谈资。
傩的由来很古老,当然这里没必要引经据典的搞论证,我个人看法,傩其实是比较系统化的民间巫信仰。不过要提醒一下,不要看到“巫”字就臆断傩坛的落后和愚昧。其实巫在上古的时候可不一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相关资料。也不要认为傩坛是西南的专利,在北方也有,比如安徽的贵池傩,也是很有名的。但在这个论坛,我们要谈的不是从文化或者艺术的角度来考察傩,而是从法。
我不得不指出,北方的傩法其实远不如西南傩法丰富多彩、奥妙无穷。这是因为北方更多的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而南方素受古楚巫风浸淫。我这里要说的也只是指西南的傩坛。
傩坛最初只是一种巫教载体,后来深受道、佛两教影响。而中国人的特性就是功利的实用主义,只要能帮忙的,统统请上傩坛。所以傩坛既有三清玉皇,也有如来观音,更有傩公傩母,当然也少不了孔圣人。但对傩坛影响最深的,还是道教。
正一道的前身五斗米道,由祖天师张道陵创于蜀中。现在我们客观地研究正一道的发端史,有一个问题可能会让我们疑惑:是古傩影响并促进了五斗米道,还是五斗米道繁荣了傩坛?当然这个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史学家去钻牛角尖。我们只需要由此明白,多神的道教尤其是正一道,与泛神化的傩坛有一种天然的亲密感。正一道融入傩坛主要可从以下看出:1、傩坛法师有受职仪式,其“职称”一般为:臣系江西福地龙虎仙山玄御境上清宫威灵候XX代天师老祖张大真人玉皇门下实受五雷排演掌法仙卿雷霆都督府百吉(疑当为“北极”)驱邪拷鬼院雷部领起九万九千御林天兵之职腾云判扫天下部州不正之神奉行法事凡昧巫门臣。从这个职牒可看出两点:一是这完全是道教化的,称臣受职是道教的特有的;二是其中也有傩坛自己的,也就是巫教的,比如明白地自称是“凡昧巫门臣”,由此即可知是道巫合一,以道为主。2、领兵。傩坛的每个法师都要按自己的命理八字来定下阴兵数,从而统领阴兵,行法助道。按正一道的规定,正一法师受箓后,按箓的等级,可以号令相应层次的天兵神将。这在傩坛更实用化了,因为按我们的角度来看,天兵神将是不大好招呼的,远不如阴兵阴将好管,这也是傩坛在受正一道影响后,融合巫教的特点。3、带将。这一点完全是受雷法的影响,因为傩坛原本没有这个规矩的。带将就是受职后的傩坛法师,将王、马、关、赵、温、康、岳、邓、殷、刘十大天君的名讳写在纸上,用拈阄的方式拈出自己带兵的主将和副将。我在这里没有将傩坛具体受道教哪些门派影响细分,因为古时即使雷法流派也统属三山符箓,最终归于正一,所以这里为行文简单些,就不分了。如果要细分,在大正一道的环境下,雷法对傩坛的影响很大。傩坛的师祖牌中间一行大字就是“雷坛会上祖师恩师主将三师位”。而且傩坛两大教之一的清微教,教祖李守宪法就是雷法大师,当年他就是以雷法祈雨而折服佛教众人,然后他糅合道、佛而创清微教。仔细考证,也许李守宪就是雷法中的清微派的大师,故此命名。当然这个待考。傩坛的另一大教就是淮南教,奉吕玄清为教主,以巫教为主体,佛教内容相对较少。4、箓。傩坛师承袭的信物叫“牌带”,这是傩坛法师的职牒盒,是用洁净木材制成,内装法讳、勅令、圣旨、职牒、传度师和历代祖师的名讳及其生辰,同时装有一卷《玉皇经》。我曾见一清代牌带,打开里面一看,竟然有受“上清经箓”之语!本来正一道受箓的要求是很严的,可是西南之地,古时交通不便,而本来傩坛就是讲实用主义的,在特别注重师承的同时,也强调“心”的作用。认为只要心意到了,形式上的东西不要太在意。所以不能否认傩坛在不能到龙虎山受箓的时候就出现了变通,一是由师父授箓,二是不再授箓,只讲授职。我现在所见的多是后者,这一点也值得考证。
以上四点仅是部分,但也可看出傩坛与正一道的关系了。目前就是不少学者也认可了傩坛是正一道在西南“蛮夷”之地流传的“地方版本”。当然,我这里讲傩坛与正一道的关系,并不是否认傩坛的特性,相反,即使在道、佛之光射入傩坛后,傩坛依然保存着其特有的精神。所以道、佛融入傩坛,决不可认为是道、佛在同化傩坛,而只能认为是傩坛在有针对性地吸收其他教派的精华,来充实自己。这从傩坛的根本传承方面就看得出,比如傩坛虽奉太上老君为传法教主,但主神却是傩公傩母。而且傩坛掌管五路五营阴司兵的神是五猖神,其他地傩小山、丫角娘子、十二花园姐妹等,均是傩坛特有神祗,或巫教神祗。再如傩坛的法器,牌带、师刀等,也是其他教派所没有的特色道具。因此可以肯定,傩坛的根,还是巫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