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完七十六司后该朝拜东岳庙主祀之神东岳大帝了,走进主殿岱岳殿,岱宗宝殿门前香火旺盛,人们祈求叩拜向神明许愿。岱宗宝殿始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清康熙年重建,乾隆朝又加修葺。它是东岳庙的主殿,按明三暗九的结构建筑的。殿顶庑殿式,覆绿剪边琉璃瓦。殿内主祀“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与“帝后”。殿身梁、檩、枋、额均绘有皇家才准许使用的龙锦枋心和玺彩画。
东岳大帝的祖庭在泰山岱庙,北京东岳庙乃是其行宫。泰山在古代被视为距天最近的地方,与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故自秦始皇起便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的圣地。但在民间,自东汉以来,即流传着泰山为治鬼之所的说法,认为人死归土,都要到这里接受审判。泰山脚下的蒿里山、梁父山,便成了招人魂魄的幽冥地府,泰山神则被奉为冥界之王。随着泰山神权力的日益增大,鉴于天子受命于天,一切权力绝对出自君王,皇帝们纷纷对泰山进行封神: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唐会要》);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封禅礼毕,加号泰山天齐王为仁圣天齐王;五年(1013年)诏加上东岳天齐仁圣帝《文献通考》)。
神座上的东岳大帝威严,肃穆。其门内外两幅楹联恰好说明东岳大帝的职责威严及刚直忠正之性。
枢要专司
握阴阳万化之纽
仁威自在
统群生封陟之权
释意:独一统管万物的中心,掌握着阴阳变化生成万物的根据.
东岳大帝的仁爱与权威无处不在,总领着对一切生命的封赐与升进的权利.
另一幅是:
木德承天 橐龠阴阳甄品汇
青只司令 监观上下仰灵威
释意:泰山代表春天,承奉天道,是阴阳变化的源泉,蕃育了天下万物.
泰山神主持律令,监察天地.万物无不敬仰尊严的泰山神.
岱宗宝殿左右有三茅真君祠堂、吴全节祠堂、张留孙祠堂、山府君祠堂、蒿里丈人祠堂、
育德殿、玉皇殿、再向北左有广嗣殿、太子殿,右有阜财殿、太子殿。岱宗宝殿左右耳房还有三茅真君祠堂(茅盈、茅固、茅衷3兄弟)、吴全节祠堂、张留孙祠堂、山府君祠堂、篙里丈人祠堂等。再向后是由两层楼组成的置楼,这里有娘娘殿、斗母殿、大仙爷殿、关帝殿、灶君殿、文昌帝君殿、喜神殿、灵官殿、真武殿等等。
在张留孙、吴全节师徒二人的祠堂前。不由我浮想起他们师徒所受到的元帝尊崇。
张留孙本为江西龙虎山上清宫道士。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他随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到大都朝觐。不久,张宗演回到江西,留张留孙在北京作为天师代表。由于张留孙治疗太子和皇后的疾病有功,很快就得到了元世祖的宠信。世祖在京城建崇真宫供张留孙居住。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张留孙为玄教宗师,授道教都提点,赐银印。大德年间,元成宗加封张留孙为玄教大宗师,同知集贤院道教事。武宗及仁宗出生,都由张留孙取名。可见元朝皇帝对张留孙的宠信之至。
张留孙晚年见大都未有泰山神东岳大帝之庙,遂发愿筹资兴建。延佑六年(1319年),张留孙在齐化门(即今朝阳门)外买好了地,但还没来得及兴建庙宇,便去世了。嗣宗师吴全节继承师志,于至治二年(1322年)春建成了大殿及大门,次年又建东西两庑,塑了神像,朝廷赐名“东岳仁圣宫”。泰定二年(1325年),鲁国大长公主捐资兴修建后殿,作为东岳大帝的寝宫。
玄教在在元朝,因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而盛极一时。但随着元朝的灭亡,玄教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明朝只承认龙虎山正一天师道,不承认玄教大宗师,玄教遂自行消亡。实际上玄教应为正一天师派的支脉。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将南京朝天宫的清微派道士禹贵黉委任为北京东岳庙住持,从此北京东岳庙的法派就不再是玄教,而是清微派了。今东岳庙尚有历代祖师的牌位。鹤是道教清微派弟子,今迈步于祖庭之中心潮起伏。遥想历代宗师为弘扬道教不惜余力,吾辈更应继承前辈祖师的心血,弘扬道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