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分类: 修道一得 |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
水性柔,学道之人有水包容百川之心去容纳社会自然天地万物,要多云游,多看多走,进一处庙观求的不是为己烧香,而是参祖师圣迹,效祖师之功德。见得明师要叩拜而问道。遇得知心道友更要谦厚。王重阳祖师云:凡游历之道有二
:
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或玩州府之繁华,或赏寺观之楼阁,或寻朋友以纵意,或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虽然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觅天下之景,心乱气衰,此乃虚云游之人。二者参寻性命,求问妙玄。登险之高山,访名师之不倦
; 度喧轰之运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之大事,作全其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云游也。
木性直:修道人之人要树立自己的品格,勤修礼仪,知仁义,识廉耻,象木一样正直要无私有松柏的风格,不能为一己之私弃道,毁道。向高道学习道教礼仪,能知宫观规矩,戒杀而心怀仁慈。修一门适合自己的功法丹道,使自己精气神足,持清静之心,养浩然之正气。
金性坚:求道修道之人要明志向,坚定信心,树立一个学道的目标。求道的理想。我问过很多年轻人他们为何学道,答案基本是两种,一种是想得神通,一种是想帮助他人。这两种想法都没错。但我个人觉的比较幼稚。
我将学道的阶梯分为三士之道:
上士之道:为成仙做佛,渡人渡己,解脱轮回,扫三尸,除六魔,名列紫府。
中士之道:完成小我,掌握一些实用法术道术济世渡人,天下有道则以身辅道证道,天下无道则舍身成道。
下士之道:延年益寿,修好命功,完成自身的世俗责任,使家庭幸福和谐,父母亲友安康。
树立好目标后就应朝这目标努力,丰富自己的学识,加强自身修养,坚定信心,昔真武大帝铁杵磨成针方悟道,故以金之锐来明确己志。
火性明:学道之人先下手是不能离开经书的。《道德》、《阴符》、《黄庭》卷卷要参,章章要记。更有历代祖师心语,咒文经诰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明则光辉灿烂,暗则幍光养晦,多读道书经书,理解古人祖师修行之路之心得,对内以此来证自己所修所得。对外则传道讲道使大道弘于天下。古之山中宰相陶弘景,三十代天师张虚靖,全真祖师王重阳那一位不是道门鸿儒。
土性虚:厚德载物,土虽低卑但却为万物之基,土为戊己所以最后一环便是炼己之道,修道之人要持戒律,将太上感应篇,功过格记于心上,忏悔己过,学会炼心之道。助人为善,忠孝仁义,积功累德。再寻一位明师,从师而学。最后能渡人渡己。
总结一下:
学道之先要驱除自身的习气惰性,明确自己的修道目标志向,然后对于名利色欲之心要看淡后逐步再看透,烦恼谁都有但是要逐步去修去悟,多把祖师之心得记在心上。把戒律挂在心中。生活中处处检示自己。
信念要坚
志趣要高
眼要广博
学要丰富
心要宽大
路要走远
气要大度
风骨要雅
智慧要深
阴德要积
功行要深
我将学道的阶梯分为三士之道:
上士之道:为成仙做佛,渡人渡己,解脱轮回,扫三尸,除六魔,名列紫府。
中士之道:完成小我,掌握一些实用法术道术济世渡人,天下有道则以身辅道证道,天下无道则舍身成道。
下士之道:延年益寿,修好命功,完成自身的世俗责任,使家庭幸福和谐,父母亲友安康。
树立好目标后就应朝这目标努力,丰富自己的学识,加强自身修养,坚定信心,昔真武大帝铁杵磨成针方悟道,故以金之锐来明确己志。
总结一下:
学道之先要驱除自身的习气惰性,明确自己的修道目标志向,然后对于名利色欲之心要看淡后逐步再看透,烦恼谁都有但是要逐步去修去悟,多把祖师之心得记在心上。把戒律挂在心中。生活中处处检示自己。
信念要坚
志趣要高
眼要广博
学要丰富
心要宽大
路要走远
气要大度
风骨要雅
智慧要深
阴德要积
功行要深
前一篇:难报三春晖
后一篇:《易经》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