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姨妹村子两口子《百鸟朝凤》二胡杂谈 |
分类: 小小说 |
http://img.vista123.com/NewsUploadFiles/20090207_114023_625_u.JPG 善子的故事(二)" TITLE="男人篇: 善子的故事(二)" />
善子是个好人,所有人都这么说。
他是那种不怎么说话的人,其实说起来这可真不是什么优点,这年月干得多说的少的人总是不怎么吃香,都是“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善子的老婆这一点就看的清楚,可是老婆却是除了唠叨什么忙都帮不上的人,就连自己的父母也没什么耐心去照顾,老婆总是天天喊着身体不好,这疼那疼的,善子知道指望老婆把家里料理好,想也是白想。
老婆虽是乡下姑娘,但从小父母就供了这个女儿读书,所以农活没干过,苦也受的不多,好在老婆书读的不错,拿了大专文凭,分在县城工作,所以在村子里也算上学历最高,最有文化的女孩了。人无完人,偏偏人长得不俊,甚至可以说有些丑,大脸小眼皮肤黝黑,说起话来嗲嗲的,自己娇惯着自己到了二十五岁还没有婆家。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成了村子里唯一的“剩女”。善子家里是村子上数一数二的穷困人家,所以对善子父母来说当年只要有人上门提亲不管是谁,只要是个女的就行。那年善子的老婆家想着善子是闺女小学的同学,依稀记得那个叫“善子”的小男孩长得眉清目秀,打听着也还没成家就托了媒人撮合,结果是一说就成了。当年就办了喜事。
结婚对当年的善子来讲就是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完成了这件事之后剩下就该全身心投入工作了。何况当时两口子身居两地,于是他把自己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后来女儿出生了,老婆的工作也在这时从县城调到了善子身边。老婆提出自己又要适应新环境和新工作,又要带孩子,实在吃不消,要接自己的父母进城来带孩子,善子同意了。孩子从出生到上小学,几年下来两个老人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就不想离开了,大家同吃同住了几年,善子不忍心说出让老人回乡下的话,两个老人见了善子的态度就明着提了以后要善子两口子养老送终的要求了。
因为老人在自己这,所以善子的两个姨妹也常常从乡下来,来时往往两手空空,走时都是大包小包的满载而归。就这样善子还总怕薄待了亲戚,让村里人笑话。后来两个老人年纪大了也需要人照顾,又不肯回乡下女儿那养老,于是提出让小女儿长住在身边。于是家越来越大,老岳父岳母,姨妹,再加上老婆孩子,一家人挤在一起,连个清静的地儿都找不出。善子越来越不愿回家,回家闹哄哄的,回家满耳朵都是家长里短。他心里常常觉得苦,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
就这样老婆常常抱怨他不顾家,善子心里憋屈。于是,善子越来越沉默了.....
不善言辞的善子却身怀一样绝活,说起来还是他有天赋,在大学里因为他以前会拉一点二胡所以进了学校宣传队,后来在学校系统的被训练了一下竟然发掘出他的文艺潜能,凡是带弦的就能拉,带眼的就能吹,而且都是独奏水平。他的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和二胡独奏《夜深沉》那可都是让专业人士都竖大拇指的。
可是老婆从来不喜欢听,说吵。
于是善子就把这两个心爱的乐器放在办公室里。常常是下了班很晚了,自己偶尔关上办公室们拉上一曲。
善子最喜欢拉的曲子是——《二泉映月》,琴声悠扬,其实善子骨子里是有一份浪漫情怀的。只是那种子是在心里,深深地埋藏着.....
命运就是这么奇妙,后来就是这两样乐器改变了不善言辞的善子的一生。
(待续)
前一篇:男人篇: 善子的故事(一)
后一篇:男人篇: 善子的故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