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千年古村——九华山下老田吴

(2007-11-09 04:15:47)
标签:

艺术赏析

旅行

感悟随笔

分类: 旅行的游记
两千年古村——九华山下老田吴

                                                          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0/28/21/14/11682357e0e.jpg 

    在九华山脚下,有条秀丽的小河流经一个古朴的村庄,村子里大多数人都姓吴,厚度有一米五高度的吴姓族谱上,清晰地记载着从汉武帝时期,第一代开村始祖到现在共两千零七十年间这个村子的荣辱与兴衰,这个村子的名字就叫老田吴村。

    刚踏入村庄,一股历史的沧桑感就扑面而来,村子里到处都散落着雕刻精美和粗大的柱脚石,村子的路面几乎都是长条石板铺就,而横跨小河上的“桥”都是长五米以上重几吨的石柱石梁铺成,连村子里的老人都不知道如此大的石柱石条是怎么运来,更不知道从哪里运来。村子里的巷道四通八达,虽然多数杂草丛生,但走在两边都是几百年的青砖瓦墙下,看着被磨得圆滑的古井,似乎能够感觉到当年这里的繁荣鼎盛。村口的一栋九华行祠,族谱上记载始建于唐代,地藏王菩萨得道前曾在此修行三年,修行期间,地藏王金桥觉与吴氏二十四世祖吴用之结为莫逆之交,为感谢用之公助其成道,地藏王特写下http://122.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0/28/21/16/116823e4666.jpg

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0/28/21/16/11682331ed7.jpg

《酬惠米诗》一首:

   

    弃却金銮纳破衣,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0/28/21/16/11682331ed7.jpg

    修行浮海到华西,

    原身自是太王子,

    慕道相逢吴用之;

    未敢扣门求地主,

    昨叨送米续晨炊,

    蒙君餐食黄精饭,

    腹饱望思前日饥。

    这也是地藏金桥觉仅存于世的两首诗之一。

    村子里建于明清时期的房子仍然占到三成,而且仍在使用。老房子的门洞都是石条框架,雕刻线条流畅舒展,房子梁柱上的龙、狮、人物木雕栩栩如生,房子木质隔墙也雕龙画凤五彩缤纷,甚至有些青砖墙的砖缝仅一两个毫米,让人弄不懂当时的制砖技术怎么会有如此精密!在一个老者家里,我看到一百多年前用糯米、红砂做的地面如今仍然光亮照人。

    村子里如今仍保留两座始建于唐代的小祠堂,虽然多年失修,单就从屋梁上的雕刻仍见昔日的辉煌,而建于明代后期的大宗祠已毁于文革,如今,村子里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能描绘得出大宗祠的宏大规模,在27块匾额中,光是皇帝钦赐龙匾就有三块,如今我们只能站在大宗祠的遗址上想象了。http://122.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0/28/21/18/116824003b2.jpg

高大的石门头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0/28/21/23/11682392ff1.jpg

落轿石

    官宦人员的增加也带动了商贾的兴旺,形成“以商入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循环格局;由于这一时期的官宦人员众多,在每隔几年的族人重大集会时,为避免一时轿乘过多难以落地,特在大宗祠外一字排开特建五个落轿石,至今这五个落轿石仍丝毫无损地保留在原处。

    村子的民风十分朴实,至今仍旧夜不闭户,村子里的人都奉行佛教,人人洁身自好;乡邻有事众人相帮的风气不减以前;尽管在2公里以外就是九华山的山门,但来九华山多数为匆匆香客,似乎都没有注意这个在皖南到处皆是的普通的村落,这里因而免受尘世的侵扰。在村子里闲里转悠的时候,我还见到了二十多年不见的摇着拨浪鼓的货郎挑,童年时老货郎边摇着拨浪鼓边吆喝“换针换线换糖吃”的情景又浮现于眼前。

    有人说,在老田吴,每锄头挖下去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我深信,因为这儿沉积了两千零七十年的宗氏文化,这儿修炼出一代佛教宗师地藏菩萨,这儿也飞出数不尽的文人骚客和官宦商贾,这地底下还埋葬着两千零七十年的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