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答:请花钱买一个答案

(2016-07-21 09:10:09)

  来源:《浙商》杂志 作者:姚珏 

  “分答”被称为“知识零售版的‘在行’”。比较尴尬的是,首批入驻并引起关注的却是娱乐明星,“知识问答”迅速淹没在对八卦的追逐中。设想中的“知识变现”尚未真正实现。 

  高举“知识变现”旗帜的果壳网,旗下的付费语音应用产品“分答”于今年5月上线。5月底,自我介绍为“网红、投资人、哲学家”的王思聪现身“分答”接受网友提问,并以一个问题要价4999元成为报价最高的答主。8天后,他已累计回答32个问题,净赚23.8万元。 

  或许是“用户体验”不错,到了6月底,王思聪干脆成了“分答”的投资人。“分答”6月27日宣布获25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除了王思聪外,还有元璟资本、红杉资本和罗辑思维,估值超1亿美元。“在行”和“分答”的创始人姬十三(嵇晓华)同时公开了分答42天以来的运营数据,目前有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付费用户超过100万,33万人开通了分答主页,产生了50万条语音问答,交易总额超过1800万。 

  “知识网红”站着赚钱 

  “分答”的模式类似美国新闻社交网站Reddit上一个很有名的板块“Ask Me Anything”(问我任何事),会邀请一些牛人来回答网友的问题。在“分答”上,提问者以文字形式提问;回答者可以预设答案价格,并以时长在60秒以内的语音作答;同时,任何人可以花1元“偷听”回答,“分答”作为平台抽取10%的费用,剩下的由提问者与答主平分。 

  目前,“分答”上被“偷听”次数最多的一个问题正是王思聪回答的,达2.2万多次,提问者就此获得“被偷听费”1万多元,早已收回4999元的提问成本。王思聪的回答风格坦率,无论投资理念、择偶条件甚至两性问题都回答得毫无扭捏,令其圈粉无数,也让“分答”成为爆款。 

  同时,章子怡、马东、罗振宇、刘慈欣、张泉灵、李银河等各路名人纷纷入驻“分答”,撑起“分答”的“十万知识网红”概念。“分答”产品总监朱晓华当时表示,截至5月底,“分答”的很多玩家已经积累了数千名高质量的听众。 

  百度指数显示,“分答”指数从5月28日到5月30日增长近10倍,达到2.3万多。微信大数据新榜在6月3日发布了“分答”收入排行榜,王思聪高居榜首,粉丝数超过4万。 

  易观智库新媒体分析师马世聪表示:“内容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中的稀缺资源是分享者,他们是内容提供者和吸引受众的因素,出于对‘分答’付费分成模式的认可和新社交互动方式的好奇,大量‘网红’包括明星涌入‘分答’平台,用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支撑起了‘分答’目前的火爆。” 

  “‘分答’本身的机制吸引了许多大V,这些行家、大V都想要将自己的学识和知名度变现。过去怎么变现?靠软文,靠交易。现在大家可以堂堂正正地用头脑里的知识来变现,这是个巨大的吸引力。”果壳网创始人兼CEO姬十三表示。 

  6月27日,在上线42天后,“分答”宣布完成A轮融资,估值1亿美元。 

  会不会过把瘾就死 

  “分答”之前,以科普起家的果壳网在2015年3月推出了一个致力于知识共享的APP——在行。“在行”最初的定位是私人智库,后来调整为知识技能共享平台,服务方式包括线上预约、线下服务,远程语音服务,私人定制达人服务等。 

  姬十三将这个颇为看重的项目独立于果壳网孵化。和“分答”的娱乐化不同,“在行”从职业和职场切入而非兴趣技能。姬十三曾在知乎上回答网友提问时称,“在行”希望利用社会化众包,完成行家对普通人的指点迷津,“用共享经济,造一所‘社会大学’”。 

  不过,姬十三所描绘的前景并未引得用户尖叫,尚停留在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在行”运行一年后,注册用户只有百万量级,官方微信号头条阅读在“分答”火了之后也只保持在3000+,而“分答”的公号头条阅读量几乎都在十万量级。 

  “分答”会不会步“在行”的后尘?“分答”被称为“知识零售版的‘在行’”,但在大咖入驻而大火后,“知识问答”、“对知识的渴求”迅速淹没在了对八卦的追逐中——与名人的热闹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专业身份的意见领袖鲜有人问津,而在“分答”目前的答主构成中,知识型大V的比重远远超过泛娱乐话题。 

  同时,“知名答主”的光环无形中拔高了回答者的门槛,且“分答”在其付费模式中,并未给出对提问者权益的有利保护——对答案不满意怎么办?韩国翻译众包平台Flitto(翻易)在全球拥有超过600万忠实用户,在这个平台上,同一问题有数位回答者提供翻译,用户比较后选择最佳翻译付费,目前已实现盈利。反观“分答”,问答双方的权益目前并不对等。 

  尝过一阵鲜之后,明星们几乎没有再互动。显然,“分答”现阶段还只是一个“网红经济”的受益者,还未能制造出自己的“网红”。 

  不过,知乎上有网友评价“分答”时说,“启动阶段要流量,一定是娱乐化路线更容易走”,姬十三对这个分析点了个赞。可见,“分答”现阶段就是打算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娱乐属性,集中火力做名人信息分发;利用名人效应,迅速攻陷消费者的快知识和快社交的阵地,也可能只是其计划中的一步。 

  毕竟,姬十三为“分答”未来设计的路线,是向“粉丝经济”方向发展,打造一批知识界的“网红”:“知识经济和粉丝经济并不对立,反而粉丝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放大通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