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漂亮反击战
(2016-06-15 10:55:38)作为硬币的另一面,吉利在“输血”盘活沃尔沃的同时,也不断从这个有80多年历史的北欧品牌身上汲取“养料”进行反哺,在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提升。
文 | 主笔
日前,一个数据震惊了世界:吉利汽车2015年营收30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64%;沃尔沃方面,2015年营业利润从2014年的21.3亿瑞典克朗增长到66.2亿瑞典克朗,公司总收入从2014年的1376亿瑞典克朗提高至1640亿瑞典克朗。这与6年前被吉利收购之时的沃尔沃相比,可谓浴火重生。 |
在2016浙商全国500强的榜单上,吉利以1621亿元的营收强势归来。
B级车市场新贵
在吉利与沃尔沃联姻的6年里,李书福这位堂·吉诃德式的造车狂人,为吉利与沃尔沃两个主角创作了一部以输血与反哺为主题的大片。借助中方的资金,沃尔沃已进入良性循环。在“输血”盘活沃尔沃的同时,吉利也在不断从这个有80多年历史的北欧品牌上汲取“养料”,在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提升。
2015年,吉利集团抛下一枚重磅炸弹,未来道路上或将飞驰着携带沃尔沃血统的吉利汽车。双方在瑞典哥德堡联合建立的研发中心,将同时为双方的产品研发服务。欧洲研发中心将全新研发一套适合吉利的无人驾驶系统。
来自全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吉利“博瑞”去年全年累计销量达到32570辆,已经超过日系和法系部分B级车销量。在此之前,B级车市场一直是自主品牌难以立足的“价格高地”,自主品牌轿车的平均成交价基本上集中在10万元/辆甚至以下的市场空间,15万元被业内认为是自主品牌难以突破的上限。但“博瑞”的主销车型定价却突破了这个天花板,在17万元/辆左右。
重塑“一个吉利”
客观地看待吉利2015年漂亮的反击战,不得不追溯至此前的回归“一个吉利”战略,那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雏形”。
2014年,吉利放弃已经实施了近7年的品牌战略,回归到一个吉利母品牌的时代。吉利从三个品牌回归到一个品牌的战略,不只是简单的更名,势必涉及品牌体系与营销网络的重大重组。
改革效应于2015年姗姗来迟但气势汹汹。尽管这一年,吉利与沃尔沃共建的紧凑型模块化平台上所孕育的“混血儿”尚未呱呱落地,但吉利用2015年的业绩狠狠回击了市场质疑的声音。更值得期待的是,吉利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基于CMA架构的新车有望于2017年4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