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小镇长大要跨七道坎
(2015-05-05 16:01:04)
标签:
股票 |
《浙商》杂志 记者 姚珏
特色小镇,不是政府主导,市场跟进,而是市场引领,政府跟进。企业及其协会和联盟、居民及其业主委员会,才是特色小镇开发和建设的真正主体。
硅谷、格林威治、达沃斯,世界上每一个最终有幸将自己标记为某领域尽人皆知符号的小镇,都既有其必然的逻辑,又有着冥冥中偶然的幸运眷顾。
如果说,跳脱的思维、充满想象的创新能力、灵活的机制和处处是风景的自然环境是这些小镇一夜成名的必要因素,那么,在追溯完它们“发迹”的过程后,你会发现它们背后都隐藏着相似的逻辑和肌理。
过去数十年中,世人都想弄清那些成为标签的小镇究竟有什么。这也将是浙江今天推出的一系列小镇在未来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坎一
小镇们都得有大靠山
为什么是硅谷?首先,它在美国。这是支撑硅谷作为“全球第一高科技园区”的实力和资本。头号经济强国和科研力量最为先进的国家,为创新提供了许多国家难以匹敌的实力保障和社会环境,同时也因此聚集了一大批各行各业,尤其是科研、金融、航天、信息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内极具竞争优势的专业人才。此外,创新意识与政策倾斜所激发的力量,推动着硅谷的成功。
同样,长期以来,由于毗邻纽约金融市场,对于投资行业来说,距离华尔街半小时火车车程的格林威治小镇,成为了他们想要暂时逃离尘嚣的最佳选择。
再来看看达沃斯。这个拥有英国皇室最爱的滑雪场地的旅游胜地,是阿尔卑斯山区中海拔最高的小镇。在这里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吸引政要、企业家们纷纷侧目,无疑离不开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瑞士的影响力。
英国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佩蕾丝认为,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技术与经济的模式。毋庸置疑,互联网正是中国少数能挤入世界第一阵营的行业,尤其是互联网在中国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和所引爆的经济变革。
而在中国,杭州、北京、深圳,分别因为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的存在,正在成为互联网创业最热的地方。
坎二
允许任性的创业文化
当“硅谷效应”的冲击波扩散到全球时,实践证明,仅仅把大学、科研机构和风险资金等放在一起,并不能产生化学反应,克隆出一个新硅谷。
过去50年中,这个位于美国旧金山狭长地带的居民越来越国际化,几乎所有人都是外来客。在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中,硅谷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有52.4%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这一数字是整个美国移民比重的两倍。
外来者容易接受并适应硅谷的氛围,知道如何参与、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并和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一样平等参与一切。于是,硅谷成了一个没有建立起传统社会评判标准的地方,它的居民的文化背景和认知并不统一。这也使得硅谷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不受固态习惯约束,创业者在这里极尽所能地迸发着创新甚至有些疯狂的思维。
这些移民为硅谷带来了全世界不同地域的丰富知识,他们了解自己国家人民喜欢什么样的产品,因此它从收音机和计算机芯片起步,直到开发出搜索引擎、社交网络以及医疗服务和清洁能源技术。
浙江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认为,“特色小镇的魅力就在于持续的创新,这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创新就是做少数派,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任性’。”
相较于世界其他地方对于创业“不要失败”的态度,硅谷的理念正是十分任性的“失败至上”。
在硅谷,创业的失败率很高(60%-70%),能存活十年以上的公司只有10%,10%-20%的公司存活3-5年。失败成为硅谷的一部分,它淘汰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也锤炼了那些从失败中站起来再干的创业者。
硅谷创业教父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分析说:“硅谷人不会因为你在创业而对你产生很深的印象,但他们会关注你。在硅谷待过一段时间的人就会明白,无论你多么缺乏创业经验、创业想法多么愚蠢,硅谷人都不会怀疑你,因为他们看多了那些曾经缺乏经验的人在若干年后成为亿万富翁的实例。”
这个庞大的、开放的生态系统支持尝试和冒险,共享经验与教训。创新氛围和接受失败的企业家精神,恐怕是硅谷这片土地上生长的最为关键的不凡之物。
坎三
创新的制度保障
现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有学者认为,这个在当时并不强势的国家,因为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专利制度来保护知识产权,保障了发明人的权利,从而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最终引爆了工业革命。
同样,在“崇尚”失败的理念及冒险至上的创业文化背后,硅谷所坚持的专利保护亦是其创业发明从未中断的关键之一。
硅谷的公司都认识到申请专利及对其保护的重要性,因为拥有专利的数量是公司上市估值的重要因素。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公司可以自由进入市场而不被起诉、可以吸引投资和提高公司信誉、可以防止竞争对手进入公司潜在的市场。据2006年的一项统计表明, 全美20个最具发明创造的城市有13个在加州,而其中10个在硅谷。平均每年约有四千多项专利申请注册。
将专利保护放诸更大范围而言,整个美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亦是硅谷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基石。硅谷风投家、网景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就曾评价,若不解决法律体系特别是知识产权问题,北京永远成不了硅谷。
坎四
抓住资本的放大器
专利之外,丰富的风险资本和完善的金融资本服务也支撑着硅谷的成功。对于初创企业而言,风险资本是它们成长的养料。这不仅仅是指天使资金,更有成熟的风险投资公司为创新企业提供信息咨询、管理咨询、战略决策等多方面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效率和质量。
硅谷所积聚的风投数量惊人,全美600多家风险投资企业中近半数将总部设于此。在任何时候,总有两三千位风险资本家在硅谷寻找下一个“天才”。此外,银行及纳斯达克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来源;纳斯达克市场还为风险资本提供了完善的退出机制,加速了资本的流动。
集聚了大量的企业之后,中介服务成为了必须。在硅谷,中介服务体系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在整合各种创新要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硅谷的中介服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机构、财务和法律服务机构及技术转让机构等。
坎五
塑造刚柔并济的政府角色
想要成功贴上类似硅谷式的创业标签,政府扮演的角色恐怕要比过去更为和善,通过为创业公司提供鼓励,向有前途的企业家提供创新援助,并对当地已有的高科技企业给予关注和支持。
位于纽约附近的全球对冲基金之都格林威治,政府给予的税收特别优惠,这也是吸引基金公司落户的重要原因。上世纪80年代,对冲基金在日本发展迅猛,远超中国香港,但最终因其苛刻的税收,使得对冲基金外移至新加坡等地。
“地方政府在提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目标的时候,必须把眼光放到市场中去考量。要在产业定位、技术支撑、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加以综合的谋划和推进,努力把科学理念引导好、产业基础培育好、技术支撑提供好、制度创新保障好。”兰建平说。
硅谷的做法正是如此。政府对企业的发展采取开明态度,并为大学提供大量的基金支持。政府制定了比较强硬的反垄断政策,允许企业进行权益融资,但对质量有很高要求,特别对以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企业有严格规定。作为硅谷中心的圣何塞市政府在土地使用、税收等领域对高科技公司,尤其对近年来专门从事环保研究的公司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吸引这些企业家来圣何塞创业发展。
坎六
足够的市场力量
每逢年初,世界经济论坛都要在瑞士小镇达沃斯召开年会。这个以研究和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的非官方国际性机构,将达沃斯数十年如一日推上媒体的头条位置。在承接世界经济论坛之后,达沃斯逐渐集会议、展览、旅游、科技孵化与交流为一体,衍生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也迅速完成了自身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完美蜕变。无疑,达沃斯创造的论坛经济为其铺出了一条新型的发迹之路。
对于区域经济而言,创新意味着经济转型的载体发生了变化,在浙江就是从县域、城市,到今天被热议的小镇们。不过,无论载体换成谁,经济的发展最终都脱离不了产业布局。兰建平就指出,特色小镇的建设本质上是一个产业问题。小镇的规划和建设,关键在于产业的科学谋划和定位。
而任何一种经济形态的存在,背后都有各种商业模式的运作和角力。硅谷便精于此道,它为人所称道的“创新”,其实就是在不同时期创造出不同的商业模式。
各个行业在硅谷聚集,几乎每个行业都能有与之相配套的完善的供应体系。比如,这里有一流的高校、科研机构、金融、咨询、法律、会计等专业机构,总之,只要是人们生活和企业发展所需的一切要素,硅谷几乎都拥有。它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一座城,生活之城、创业之城、创新之城、学术之城、科研之城,甚至是休闲之城,而并非一个纯粹的科技园区那么简单。硅谷成熟的产业和商业配套,使得大多数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而且身边各个企业都有可能是你的潜在客户,它们相互之间能形成一个互动激励的自循环模式。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亭指出:“特色小镇的镇,不是指行政建制和权利层级的镇,甚至连传统意义上的集镇都不是。过往我们很多的开发和建设活动,都是依托行政架构;资金的来源和空间的管理,也往往都是依赖土地财政和政府部门。但这次的特色小镇,情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不是政府主导,市场跟进,而是市场引领,政府跟进。企业及其协会和联盟、居民及其业主委员会,才是特色小镇开发和建设的真正主体,政府只管提供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
坎七
强大的大学与大公司效应
斯坦福大学是硅谷创新的心脏。这座美丽的校园出过诗人、运动员、政治家,但最出名的是那些企业家和工程师,那些在硅谷赚了大钱的电脑极客。
1951年斯坦福大学创建的斯坦福科技园成为硅谷早期的雏形,用其厂房和实验用房获得租赁和服务收入,并成为美国第一个依托大学而创办的高技术工业园区。
几十年来,斯坦福大学成为培养硅谷创业人才的摇篮,每年都有一批该校的优秀毕业生进入该地区的智力库。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在挑选企业人才时,总是把目光首先投向斯坦福大学。
有5%的Google员工是斯坦福的毕业生。斯坦福的第十任校长约翰·雷洛伊·轩尼诗(John LeRoy Hennessy)是Google的股东,同时也是思科公司的股东。斯坦福的技术授权部门给各类创业公司颁发过8000份技术授权,学校公共关系部门称,至少有5000家公司,追根溯源,其创业者是斯坦福的教师或学生,其中包括惠普、雅虎、思科、太阳、eBay等。
与此同时,微软、英特尔、Google、雅虎、甲骨文等大公司将总部设在硅谷,它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高额税收,更有高端人才、技术和资源的集聚。这一点,在对冲基金小镇格林威治亦表现明显。全球350多支管理着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对冲基金,有近半数都把总部设在这里,譬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桥水联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它一家就掌管着1500亿美元的规模。
在梦想小镇附近,盘踞着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浙江大学,以及杭州师范大学等一批在国内拥有领先学科的大学。它们是梦想小镇不竭的智慧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