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沁园“卖身”求转型

(2014-05-07 11:22:10)
标签:

杂谈

《浙商》记者 吴美花

3月9日,联合利华正式宣布收购沁园集团55%股份,该投资是其在中国近十几年来最大的一个并购项目。这一收购让沁园这家净水器业内颇有影响力的低调企业浮现于公众面前。

从近年的销售收入以及此前一直谋求上市的情况来看,沁园似乎没有理由委身于人,那么这起收购背后,沁园有哪些考量与图谋?

曲线进军工业水处理

“上市要等3年,我等不及了!”

婉拒、松口、再拒、接受,对于此次采访,沁园集团总裁叶建荣的态度颇为纠结:“别人都说,我们把企业卖了。”他解释说,沁园为了下一步发展急需融资,将把这笔钱投入另一个更大量级的净水产业领域。

无论是去年的IPO备战,还是与联合利华合资,沁园都是为了快速融资以重新布局一个百亿级业务——宁波水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沁园的民商用净水领域彻底分离出来的工业水处理公司,涉及全产业链环节。

网络上公布的联合利华收购价格为18.2亿元人民币,但据叶建荣本人透露,实际评估价值更高。合资事件在业内短时间里引起了不小的震荡,但沁园的组织架构尚未大动干戈。据内部员工透露,联合利华只是暂时委派了CFO与CMO参与管理,整个经营管理团队几乎未做任何调整,叶建荣本人则将连任合资公司两届CEO。

今后,合资公司将对沁园的家用净水器与联合利华自有的“净水宝”实施双品牌管理,技术与生产协同管理,销售分不同团队执行。一份未被公开的资料显示:2014年-2023年,合资公司销售目标是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争取至2022年超百亿元。

技术优势助推收购

叶建荣坦言,沁园能成为饮水机专用净水器的鼻祖,是时代背景造就的。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欧美国家早已通过分支供水实现相对低成本的自来水深度过滤,而中国由于地广人多,暂缓了深度过滤的进程,而选择以桶装水替代直饮水。伴随着桶装水的出现,沁园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台饮水机专用净水器应运而生。

2005年,美的、海尔、安吉尔、格力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进入该领域。2012年,A.O.史密斯、3M等外资品牌的大规模进入,也未能撼动国产品牌的强势地位。北京中怡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2013年,在中国净水器市场,国际品牌销售量占4.04%,国内品牌销售量占95.96%;国际品牌销售额占12.81%,国内品牌销售额占87.19%。

国内外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悬殊主要源于国外品牌的水土不服。在中国,水质不仅存在南北地区的软硬差异,也存在其他差异,比如上海的自来水漂白粉多。国内品牌根据水质差异实行分区域的定制销售,而国外品牌多数为常规销售。

这也是在印度市场占有率居首的联合利华“净水宝”,此前难以在中国市场突破的重要原因。所以,现状下选择与本土品牌合作是“净水宝”进军中国市场的一大捷径。同时据业内人士分析,因美的已与韩国品牌清湖合资、安吉尔股本结构较为复杂,因此以专业技术取胜的民企沁园成为了联合利华心仪的并购对象。

跑马圈地

比民用净水市场容量更诱人的,是市场容量高达万亿级的工业水处理,尤其是其中的市政工程领域。

我们经常能够在美剧里看到人们打开自来水就直接接水喝,他们所喝的正是经过市政工程深度水处理的直饮水。眼下,国内自来水经过深度处理的不足1%,但在叶建荣看来,中国追赶欧美深度处理的普及程度只是早晚问题,而且,深圳、昆山、宁波等城市已开始着手实施,这也恰好与浙江省提出的“五水共治”思路相契合。

叶建荣将工业水处理称为“第二次饮用水革命”,他告诉《浙商》记者:宁波一家自来水厂进行深度处理所需的设备与膜就是2亿元,而膜的使用寿命一般在5年左右,之后需要全部换新。据他估算,待技术普及,用于全国自来水厂深度处理的膜的年更新费就高达千亿元。该数目已远远大于家用净水领域去年500亿元的市场容量。如果加上BOT、BT等运营市场,以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容量,这个蛋糕将达万亿级。

几年前,叶建荣就瞄上了这块蛋糕。2007年,沁园收购杭州司迈特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组建宁波水艺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3年,沁园欲通过上市实现快速融资,却无奈遭遇IPO暂停。此次合资确认后,以水务运营为主业的宁波水艺与贵州水艺环境有限公司立即进入组建阶段。

当前,沁园自主研发的膜也已成为国家863计划的主要成果,并被列入国家科技振兴项目。宁波一家自来水厂深度处理项目试行报告显示:无论是与国内强势品牌立升、膜天,还是与国际品牌GE相比,该膜所得出的产水率与它们几乎持平,甚至略高一些。但在能耗值上,三家国内品牌与GE仍存有差距。

“目前整合全产业链的水务集团并不多。”叶建荣认为,作为后来者,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产业链、专业的技术是其三大优势。未来5年,宁波水艺将在西部、西南、东北、中部和东部建立5个水务运行中心,至2018年顺利实现IPO,成为国内领先的膜和水处理运营商。

但国内外其他品牌已比宁波水艺早十多年进行跑马圈地,划分了不小的势力范围。显然,这次不同于沁园品牌的开疆辟土,宁波水艺将要面临的是群雄逐鹿。幸而目前我国工业水处理行业,领导企业的力量较弱,前五强的市场规模仅占21.4%,前十强也不过刚近半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