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拍:“屌丝”生产内容
(2014-04-24 11:23:22)
标签:
杂谈 |
《浙商》 记者
傅永恒
从门户、BBS、即时通信、SNS,到微信、微博……随着智能终端的崛起以及网络的成熟,人们的无线沟通习惯已经养成,而微视频或将是下一个主战场,其中手机微视频已成为业界大佬关注的焦点。
基于兴趣的社交工具
微视频App“趣拍”是杭州短趣网络媒体技术有限公司的第二个项目。短趣网络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名为“短趣”的轻博客社区,用户可以在“短趣”上发表文字、图片等元素,但无法发表视频内容。“趣拍”正好弥补“短趣”在视频内容创作上的短板,强大的应用工具让“屌丝”以更低成本生产有趣内容,并将之传播。
“我们想做一个大社区,所以不太会做垂直类社区。做大社区是因为人们有这个需求,兴趣是人的基本需求。在基本需求没有满足的情况下,我不希望只用微信这种给予通讯社交的产品,也应该有一个可以满足兴趣的社区。”Vine的产品还没发布就被Twitter收购了。王强宇认为Twitter看中的是微视频在社交网络中的发展潜力。
Vine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个说法。Vine的产品在2013年1月上线,不到3个月就发展了600万用户,并登上了AppStore的免费榜首。Facebook则在旗下的图片社区Instagram融入了微视频功能,之后用户上传的内容中30%为微视频。
“微视频在社交方面有非常大的想象力,受到用户的欢迎,与它的富媒体属性是离不开的。”王强宇分析道。微视频时间不如普通视频,但能展示连续的影像和声音,比单纯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内容更丰富。用户的使用时间也更长,获取的信息更多。Vine官方也认为,微视频既能包含丰富的信息,也不占用观众大把时间的特性,符合现代人专注时间日益缩短的现状。
国内微视频领域虽然应用众多,但还没有出现一枝独秀的现象。在王强宇看来,巨头们喜欢谋定而后动,这给创业者留下了抢夺用户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即便腾讯、新浪等大佬参与进来,短时间内也是培育用户,而不是收割用户。”王强宇认为,强者的加入是在做大整个蛋糕。
加强社交元素
“趣拍”和其他微视频应用一样,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巨头的进入,而是用户的认知。“大多数用户都认为视频很耗费流量,但以目前的压缩技术,6到10秒的视频可以压缩到500到800KB左右,这个容量和一张微博大图或gif图差不多。压缩到这么小,但视频在手机上清晰度不受影响。”王强宇介绍道。
“用户需要培养,市场还不够热。”这是王强宇对目前微视频市场的判断。
在用户和市场还没有放大的情况下,“趣拍”把主要精力放在App的优化和用户运营上。“我们更善于做产品和技术,对于市场营销,还需要一步步尝试。”王强宇认为市场营销不是自己的强项,通过用户自身的传播会比广告来得更有效,也容易形成用户社区。因此“趣拍”加强了社交元素,能够分享到国内各大主流社交平台上。
“趣拍”根据国内用户的特点,在App中加入了滤镜、贴纸、音乐等元素,可以在拍摄过程中实时切换。“趣拍”还设置了Wifi环境下自动上传、自动播放的选项供用户选择。
寻求跨界合作
在优化App功能、引导用户主动进行传播的同时,“趣拍”不断尝试在其他领域进行合作的机会,寻找微视频改变商业模式的可能性。
目前“趣拍”已经与淘宝网合作,引导淘宝卖家利用微视频介绍商品、示范操作。“与优酷这类视频网站相比,微视频服务没有广告,使用更方便,载进更快,消费者不需要等待。目前在测试‘趣拍’微视频服务的卖家,转化率要比只用图片时高。”王强宇并不介意“趣拍”从一种娱乐工具转变为一种可以为商务服务的生产力工具。“而且我们的制作成本低,对制作的专业性也没什么要求,视频拍完后完全不需要剪辑。”
短趣网络在2013年10月25日召开的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成为阿里巴巴集团主导的“云栖小镇联盟”成员,并与“来往”达成了合作,扩大了“趣拍”的传播渠道,形成差异化的特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