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生记:三个字值3000万
(2014-03-10 11:37:58)
标签:
杂谈 |
姚生记与中国银行合作的品牌无形资产商标权质押贷款项目成功发放,首期信用额度3000万元。这意味着“姚生记”这三个字就价值3000万元。
春节前夕,杭州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学军的洽谈桌上年味十足,堆满了山核桃、腰果、开心果等各式坚果炒货,也有竞争同行的产品。“炒货企业现在的竞争很激烈了,有一大批以临安、诸暨、萧山、富阳等地家庭作坊为代表的炒货企业,只讲赚钱。我们打造炒货品牌显然比不过个体老板来得赚。”周学军说。
三个字3000万
多年来醉心于品牌培育,2013年周学军终于尝到打造品牌的甜头。2013年7月25日,姚生记与中国银行合作的品牌无形资产商标权质押贷款项目成功发放,首期信用额度3000万元。这是姚生记公司首次以品牌商标信用质押的方式与银行合作贷款,也意味着“姚生记”这三个字就价值3000万元。
中国银行品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项目于2013年年初正式启动,该项目对姚生记旗下的“姚生记”、“蛋壳”等6个商标进行了评估,最终根据品牌商标资产评估价值进行了信誉贷款。
“姚生记暂时不缺钱。”说起这场合作的由来,周学军颇为自豪,“但贷款就是为了体现姚生记的品牌价值。”让他津津乐道的是“可口可乐的品牌故事”——假如可口可乐的工厂被一把大火全部烧掉或者不存在,第二天全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一定是“各大银行争相给可口可乐授信贷款”,其品牌价值、影响力效应可见一斑。
行业标准的制订者
3000万贷款的背后,除了品牌价值的体现,还凝结着多年来姚生记对好品质的孜孜追求。
“姚生记曾经辉煌过,当年全国首推瓜子三角包,在整个炒货行业里风靡一时,甚至卖到全中国。”但此后由于纸质包装的缺陷、炒货行业的跟随竞争以及管理没有跟上,2006年姚生记几近面临关停。
在2006年以前,坚果炒货产品在食品行业里几乎没有国家、行业标准的,而姚生记想到了制订标准规范,主负责起草了《山核桃产品质量要求》标准,并在企业内部以“高定位、高起点”进行自我要求。食品原料的把关是最基本的,其次还要对企业后期的加工形成系统化的标准,并先后制订了原料验收、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管控标准和产品出厂的质量检验管控标准,建立了实验理化留样等基础管控平台,此后还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加强和完善。
2006年-2013年期间,姚生记先后起草和参与起草了《中国坚果炒货通则》、《山核桃产品质量等级》标准、《熟制山核桃(仁)》行业标准等十多个行业、国家标准。作为一个山核桃行业的引领者,参与行业、国家标准的制订无疑也给企业增加了一份责任感、使命感。
除了标准规范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姚生记还在内部选拔培养了一个特殊岗位——“口味师”,这一做法来自台湾食品企业。台湾专家认为,口味没有绝对标准只有相对标准,就像红酒师,靠的是专业的经验。按照湖南、四川、江西爱辣,杭州偏淡,无锡偏甜等而设定特殊岗位,为的是从不同角度探索口味的标准化、一致性、普适性。
从卖产品到卖价值
在周学军桌上摆放着一系列今年推出的第二代“仁生观”核桃果仁产品,主要基料是大小核桃仁、坚果仁加工制成的即食品。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包装更趋于年轻化和时尚化,更健康适众,而谐音“人生观”寓意着倡导健康生活、陪伴人生。
接管姚生记之前,周学军曾在盾安干了十几年的机械加工业。他坦言机械行业进行创造的概率很低,但是快消品却可以无限创造,比如姚生记“妈妈炒的原味瓜子”、“桶蒸山核桃”、“蛋壳山核桃”、“仁生观”等的创意就是一种无限美好的遐想。而在提出“一品江南味,百年姚生记”的宣传口号时,他思考的就是要把姚生记打造成为百年企业的愿景使命。“现在很多的东西都先比价格,不比品质,姚生记要走的路是从卖产品到卖品质、卖服务、卖价值的道路上来。”考虑到手剥核桃的繁琐和带壳坚果的不方便不卫生,他正在计划未来逐步淘汰带壳的产品,以“方便即食”来迎合消费需求,凸显姚生记产品的价值。
为了实现食品最基本的价值,姚生记已经投资107亩土地在浙江诸暨新建工厂,打造“一部三中心”(一部:农业食品总部;三中心:生产加工培训中心、研发检验检测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为此,周学军表示接下去也要探索寻找投资者。对于暂时不缺钱的姚生记来说,说是寻找投资者,实则寻求的是除钱以外拥有食品丰富经验、有长远眼光和有资源价值的合作伙伴。
就现阶段性而言,姚生记还面临着来自大多数炒货作坊小企业的竞争威胁。但随着定位专注健康、核桃产业链、百年事业的不同,逐步把安全、健康、营养、方便等让消费者更放心、更安全、更具价值的理念植入品牌价值,周学军相信,几年以后姚生记品牌一定会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