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入黔新路线
(2013-12-30 12:33:46)
标签:
杂谈 |
《浙商》记者 刘兴
贵州旅游资源分布广、类型多、品位高、保护好,不论是自然生态资源,还是民族人文资源,贵州都独一无二。100个旅游景区的重点打造,加上多项旅游投资利好政策,使贵州成为充满商机的热土。
“飞雪溅衣黄果树,乱红撩眼刺梨花”,清代道光年间《黔记》中,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瑰丽壮阔跃然而出。在今天,诗中描写的“黄果树瀑布”和“刺梨”可能在浙江企业家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3年12月13日,浙江瑞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客人是由贵州省工业和经济贸易局、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谢涛带队的招商团,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与瑞邦集团进一步对接贵州相关旅游项目投资事宜。
“刺梨,是黄果树瀑布边上一种当地独有农作物。瑞邦集团希望能将农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打造具贵州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瑞邦集团总经理金状委如是说。
早在12月6日至8日期间,应贵州省旅游局邀请,福建省浙江商会、安徽省浙江商会等十多个驻浙商会以及浙江有关企业的39位浙商,分组赴贵阳花溪高原明珠综合旅游度假区、黔东南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黔东南州镇远古城、遵义中国长征文化博览园、毕节市百里杜鹃区等旅游景区进行考察。8日当天,“百名浙商贵州行”旅游项目招商座谈会在贵阳举行,上述浙商与贵州省旅游局、贵州省投资促进局共话贵州旅游投资商机。
“贵州的旅游资源丰富程度超出了想象,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浙江籍的安徽绿洋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国文在贵州之行后如是表示。这也道出了39名浙商的心声。贵州旅游资源分布广、类型多、品位高、保护好,不论是自然生态资源,还是民族人文资源,贵州都独一无二。100个旅游景区的重点打造,加上多项旅游投资利好政策,使贵州成为充满商机的热土。
神奇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气候环境,构成了贵州旅游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条件。目前贵州拥有荔波、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2处,侗族大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A级景区99个。
针对此次“百名浙商贵州行”活动,贵州省旅游局围绕全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推出旅游景区开发、户外体育运动基地、度假酒店等旅游项目322个面向浙商招商。
多家浙商对贵州省的自驾车营地、养生旅游、度假酒店、旅游商业街等旅游项目兴趣浓厚,除了本文开头的瑞邦集团外,北京京西众和投资管理中心、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安徽九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宝泰物资有限公司等都初步表现出投资合作意向。
“我们拟投资50亿元至100亿元在贵阳打造全方位的旅游综合体;并拟建造‘动感城市’项目,依托互联网手段将贵州100多个旅游景区进行联动互通。”北京京西众和投资管理中心副董事长郑永强显得踌躇满志,他表示,贵州地广物博,如果能找准对接项目,加上贵州省政府的协调推动,未来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贵州省旅游局副局长郑旭介绍道,国家把贵州定位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为加快“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贵州省完成了《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把贵州定位“国家公园省”,由系列旅游精品线路、旅游小镇与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景区、100个自驾车营地等系列项目和产品体系共同支撑,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度假胜地。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发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贵州正在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在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构建国家公园省产品体系、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商品产业化、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创新行业管理方式和完善以交通为重点的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系列改革。“重点是以‘100个旅游景区’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以资源、规划、职能一体化管理的景区管理体制。这必将为企业家们提供一个重要的商机和平台。” 郑旭说道。
近年来,贵州与浙江经贸交流互动频繁,据统计,浙江企业到贵州投资签约项目313个,投资总额1336亿元。贵州省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刘京渝表示,贵州一贯重视与浙江的交流合作,贵州将坚持“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环境为重”的理念,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支撑、用地保障、人才政策方面给予鼓励和扶持,千方百计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刘京渝又介绍道,贵州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公开办事制度,推行限时服务,特别是对外来投资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的政策,使外来的投资者享受高效、便捷的“一条龙”服务。目前,在全省州、市、县,都设立了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机构,为外来投资者提供项目全程免费代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