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利平:文具大佬的多元化历险

(2013-02-25 11:07:19)
标签:

杂谈

  世界浙商网  http://www.wzs.org.cn/  如需转载 请注明出处

  《浙商》记者 沈晓琳

  关键词 王利平 文具大佬

 

风云事件

从制造相册、文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转变为纳米材料的高科技企业,浙江广博集团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尝到了甜头。即便在危机之年,广博的转型步伐也没有停滞。

2009年上半年,广博斥资近亿元,一方面对原有几条纳米生产线改造升级,同时又引进16条世界上最先进的纳米金属材料生产线。经过扩容提升,人均产值提高了200%。“纳米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相机等数码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其核心技术一度被西方国家垄断。”浙江广博集团董事长王利平表示,因此,广博集团近年来不惜重金从海内外引进大量专业人才,全力攻克技术难关。

在近一年的努力后,中国第一条高水平超细纳米镍粉生产线在广博启动,产品质量稳定性较高,但成本比欧美国家降低了近三成。紧接着,纳米铜、纳米化合物等高科技产品相继研发成功。

目前,广博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理气相法金属粉体生产线”,生产包括镍、铜、铝、银、银包铜、铜镍合金等在内的多种粉体,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高端纳米金属材料制造企业。目前广博已有26条纳米金属材料生产线,高端镍粉的产量已占全球同类产品的15%,产品远销美日韩等国际大型企业。

在转战纳米产业的同时,广博还不忘对传统文具制造业升级。按王利平的设想,今后的广博,将再也见不到一个生产车间内几百号工人的“壮观场面”。当然,这种转变靠的也是技术创新。

2011年以来,广博与国内动漫上游厂家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依托分布在美国、日本和中东地区的100多名海外设计师,从产品外观设计、模具开发到包装形象设计及产品推广,都实现了和国际市场同步。“制造+创意”的新产业模式,让广博集团从传统的文具生产拓展到图书、印刷、版权合作等领域。目前广博集团已发展成为集办公用品、印刷制品、金属纳米材料、数码产品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风云现场

颁奖现场,一个用来形容王利平创业艰辛的故事再度被提起:当年在广交会,因为企业小,拿不到入场证,为了能接触到客商,他躲过保安,翻墙进入会场。主持人白岩松问:“当时怎么忍下来了?”王利平轻描淡写地说:“公司创业初期,没有资金,产品没有市场,碰到客户开出的一些不合理条款,没办法,为了生产只能忍下来。”

白岩松继续问:“你现在企业做大了,是不是不用忍了?”“还是要的,企业发展之中会遇到很多瓶颈……只有把人才、技术、管理、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广博近年来引进了大量海内外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产品;优秀的企业管理是企业的竞争力……”

颁奖开始前,《浙商》记者在会场外遇到王利平,问及其2012年最值得高兴的事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企业的增长速度超过预定目标就是他最开心的事。对于一个视企业声名高于一切的人而言,此时一连串管理术语从他口中不带绊地蹦出自然也在意料之中。

风云对话

《浙商》:2012年最高兴的事情?

王利平:企业的增长速度超过预定目标,当然,获得“风云浙商”称号也是。

《浙商》:你认为2013年经济形势中最大的利好是什么?

王利平: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部署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措施,有助于民营企业提升信心。

《浙商》:2013年公司有什么新的打算和投资布局?

王利平:在公司做大做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新型材料的发展。把纳米材料做得更精细,可以应用到航天、军工领域。

从低到了尘埃的草根中出发

曾被视为黄皮肤的工蚁们

就这样迈开了豪迈的象步

握一把中国制造的品牌之尺

丈量神州 大海 沙漠 地球

赤子之心化为一片远帆

航行在钟爱的蔚蓝色的海洋

他的情怀如一卷大书 舒展天边

——作家 王旭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