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威邦机电:“云制造”初体验

(2013-01-10 10:47:05)
标签:

杂谈

  世界浙商网  http://www.wzs.org.cn/  如需转载 请注明出处

  《浙商》记者 傅永恒 

  关键词 威邦机电 云制造 物联 

 

物联生产系统使得设备利用率上升了,从之前的70%升至现在的90%,从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净利润。

当制造业企业人员较多,生产环节多,管理基本靠“盯”的状态下,企业的运营成本自然上升。总部位于金华的浙江威邦机电有限公司(下称“威邦机电”)试图摆脱这样的制造瓶颈。这家生产马达等机电设备的企业开始尝试更多的信息化,进而引入了当下流行的生产物联系统。

早在十年前,威邦机电董事长陈校波就开始为高额的营运成本烦恼。他开始有意识地要求管理信息、生产自动化。公司开始引入财务软件;之后引入ERP系统管理生产计划,并逐步推广到公司管理的其他环节;在办公方面引入了OA系统。但对陈校波来说,收获最大的仍然是生产物联系统带给企业的变化。

初级信息化

12月初,威邦机电COO陈栋梁对到访的《浙商》记者说,威邦机电的运作全靠ERP和OA系统等信息化管理软件在支撑,如果没有这套系统,公司的运转就会陷入麻烦。用ERP系统可以保证生产计划的合理,不至于生产断线;有了OA系统,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办公。

陈栋梁回忆说,威邦机电以前员工的计件工资,报上来之后财务进行审核(计件工资与入库数量是否对得上),信息化之前一直依赖人工审核,审核效率一直都是问题。之后开发了工资录入系统,将工资录入数据与入库数据自动进行对比,有差异及时发现,解决了很多人工审核方面的问题

更麻烦的是,董事长及管理层一出差,签发文件就成了问题,引入OA系统后,有网络就能办公,电子签章代替人工签字,节省了时间。事实上,十年前,运用这样的系统就像从基坑路转入了高速。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这样的系统后,这条高速路的效率又失去了竞争力。

落后的盯人管理

陈栋梁谈到生产车间人员管理时说了一个很形象的字——“盯”,管理完全靠管理人员的督查。“制造业在生产环节的管理问题其实就是人的问题,靠人管人,靠盯。”陈栋梁说,“比如白班、晚班,晚班的管理人员,机修、领班也好,都没有白班多,员工很容易对停在那里的设备不闻不问。为了监督晚班员工,以前我还半夜起来去巡班。”

人员管理依靠基层管理者实时监督,以及基层员工的配合。“人治”很明显,一旦管理人员出现松懈,容易出现空白时间和空白点,比如遇到设备故障时基层员工未能及时汇报,机修工没有及时进行抢修,时间便会悄然流逝,影响到生产计划。同时也会出现工人私自加快生产速度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

2012年3月开始威邦机电在生产车间应用了力太科技的物联生产系统。陈栋梁从此不用再半夜去巡班了。物联生产系统能够24小时监控设备,即时响应问题并报警。陈栋梁说:“所有数据采集终端都会对生产数据进行全程记录。”

以前机修工常无法及时响应调机员的维修需求,设备异常得不到及时修复。现在有了物联生产系统,设备出现异常会及时发出短信,机修工必须及时响应,如果不及时处理,异常信息会自动传送到车间主管、总经理的手机上。

重要的是,物联生产系统会在当前生产计划结束前发出提示信息,便于调机员准备下一个生产计划的模具和生产原料,改变了原料的浪费等制造业的病疾。

“信息传递上的自动化减少了生产设备因为异常产生的停产时间,提升了设备效率。”陈栋梁说,设备利用率上升了,从之前的70%升至现在的90%,从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净利润。

从数据中找问题

威邦机电曾出现过车间设备在出货高峰期闲置的情况,直接导致交货期延迟。威邦机电的生产管理根据车间日产能安排工单和加工时间,但是生产车间派单出现错乱,调机员不能合理安排加工任务,设备也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益,最终影响产品的交货。

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陈栋梁发现没有真实的生产数据是问题症结根本所在,像车间日产能、调机员水平都没有真实数据作为支撑:管理人员无法得到调机员调机的时间,无法了解调机员真实的调机水平,相当于不清楚生产能力,下派任务自然出现问题,同时调机员的绩效考核也成了问题。每天让统计员手动统计数据做参考分析,但统计员从领班处得到的生产数据总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个体的细小数据汇总到一起,造成总体数据误差严重,最终导致公司缺乏真实的生产数据去调控生产任务,影响了生产计划的制定。

其实,制造物联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收集有效数据,并提供给管理者作参考,技术人员会通过收集的数据对生产系统进行调整。

这些数据,可以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生产计划安排误差、调机员的绩效考核针对性的改善。此外各个生产环节的人员绩效考核也有相应的数据,量化管理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压力,也使绩效更为透明,杜绝了员工因为绩效不公产生的不满情绪。

信息化管理会将生产流程标准化,让一线工人不再有相应的自由度。陈栋梁说,个人随意性太大,会导致品质波动大;生产自动化可以尽可能减少员工对生产流程的干涉,保证产品品质。

威邦机电规定,一线员工无法调整生产设备,只能上报改良方案,必须经过设备的研发员工认证之后,才可以调整。“不然无法保证对产品品质、设备的影响。”

物联制造系统在监控生产设备正常运行方面很有一套:一旦设备的生产节拍不是设定的数值,机器便会停机,这迫使操作工按照规定的频率生产产品,既保证产品质量,也保证设备的寿命。

生产自动化尽可能减少员工对生产过程的干涉,也减轻了威邦机电在员工方面的支出。陈栋梁算了一笔账,生产自动化提升了每个员工的效率,公司可以少招聘工人,在收入分配上也能够满足今后工人的涨薪需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