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天下浙商网
关键词 金融业 陈志武
陈志武
著名经济学家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股市给社会带来的创业、创新的榜样作用,是股票市场更大的贡献。
说到华尔街,下一个华尔街会不会诞生在中国,有没有这个机会?我认为会有机会,但是成为现实也许要100年。
现在主要问题是监管管得太死,对金融创新“无微不至”地管,而不是允许参与者有更大的自主创新空间。我们怎么样理解“创新”这个词?“创新”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要做以前没有做过、现在还不知道的事儿。既然是还不知道的事儿,那监管者怎么知道如何监管?这不是一个悖论吗?
香港的监管比上海要少一些。
贪婪不是坏事。最近有部电影全世界影响都很大,就是《华尔街2》。这部电影有句台词最著名——贪婪是好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每天早晨我被安排叫醒服务,7点钟起床,我必须要有所追求,否则我为什么放弃自然醒的机会?盖茨、巴菲特,他们都有这种动力。
最近有一些中国公司选择去新加坡上市。这是件好事。新加坡这些年非常努力地争取更多全球的金融业务,他们尽最大可能给予税收、移民等方面的优惠,让更多的人把他们的业务、他们的公司搬到新加坡。新加坡如果往制造业或者其他方面走,是走不通的,因为有中国和其他一些人口远远比他们多的国家把这些制造业的机会都拿走了。它没有别的选择,只好往服务业、尤其是金融行业发展。
这反过来会对一些管制太多的国家或地区带来一些挑战。
从我的角度来理解,股票市场、资本市场不只是一个融资的平台。股市的融资是很重要,但是股市给社会带来的创业、创新的榜样作用,是股票市场更大的贡献。
换句话说,把上市融资的机会都留给大的国企以后,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榜样的力量。比如,农行上市融资2000亿,但是对多数老百姓来说,农行的上市除了融资以外,不会感觉到我也可以打造下一个农行,不会感觉到可以像农行行长那样创办自己的企业,然后让我的企业上市。
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中国股市“形似神不似”的结局,变成了一个“提款机”。而创业、创新文化,那才是资本市场的核心所在。
目前,中国对上市资格实行的是审批制。据我了解,好像没有其他国家采用这种制度。印度就不是这样的,印度上市公司数量很多。美国更不用说了。金砖四国里,巴西也不是这样的。俄罗斯可能有一点类似,但是俄罗斯的股票市场本身就是半死不活的。
就好像最近一些地方对房地产的限购令,产生的效果正好跟希望的相反。
中国的经济这些年发展这么快,现在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方方面面的交易量、贸易量都很多,按理说,资本市场的规模可以比现在更好。
但坦率讲,亚洲普遍都还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而且比美国和英国要更重一些。前些年日本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东京并没有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
相对来说,上海、北京或者深圳成为世界或者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景并不是那么乐观。因为资本账户的管制那么多,别人要把钱拿过来做投资,买房子,买股票,买债券,从根本上说进来也很难。
找人,找钱,找项目
和五百万浙商交朋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