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智强:个人合作建房不言败
(2010-10-12 10:25:23)
标签:
杂谈 |
天下浙商网
《浙商》记者
关键词 赵智强 房价
“高房价已经超出了太多人的承受极限,个人合作建房既然能够解决这一矛盾,就有它存在的理由。”
个人合作建房在全国许多城市都有人在探索,然而取得实质进展的仅有浙江温州,赵智强的理想佳苑也被视为个人合作建房的标本。但限于政策,以“个人合作建房”名义存在的理想佳苑实则走的是商品房开发路线。温州市龙湾区的相关负责人向《浙商》记者介绍说:“‘个人合作建房’是个新事物,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很难对其定性。具体执行起来,也只能按照现有政策办事,走商品房开发的路子。”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2007年3月1日起实行的《温州市区商品房网上销售管理办法》,理想佳苑的房源也要进行网上公开集中销售,这意味着原先的256位投资会员并不一定都能抢到房子。
貌合神离
“按照合同,这个楼盘要用700天时间完成,将建7幢商住一体的住宅,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256套。”在理想佳苑施工现场,泥工班组负责人卢建飞告诉《浙商》记者。目前,理想佳苑内驻有温州市营销协会、瑞安市正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城集团、北京中环联四家单位,分别负责来访会员的接待沟通、项目开发等,工地上一片忙碌的景象。
“经常会有业主(投资会员)过来看看。”工地上的工人说。“理想佳苑”位于温州龙湾区蒲州街道江前村三产安置地块,名字为集资建房的会员们所取,从中可以看出会员们对其寄予了很高期望。“根据我了解的情况,99%的会员都想拿到房子,他们不想分红,理想佳苑周边的新开楼盘都3万元/平方米以上了。”赵智强告诉《浙商》记者。256位会员在理想佳苑项目上的投入资金根据房子的大小分为56万元、38万元两个等级。
实际上,理想佳苑在2009年1月份曾施工,后来何以停下来了呢?“主要是投资会员对成本控制和设计方案不满意,一般化的住宅,却配有那么豪华、可以当防空洞的地下室。”一位张姓会员告诉《浙商》记者。此会员的说法在赵智强那里也得到了证实:“会员们对于房开(开发商)的设计方案很不满意,召开了全体会员大会,叫停了施工,正式停工是在2009年的5月份。”
经过多方采访,《浙商》记者了解到,会员与开发商正元房产之间的关系并不那么融洽。代表会员的温州市营销协会曾在该项目的开发中失去过主导权,而赵智强也曾因此而出走。“听说当时市里一位领导告诉赵总,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接下去的开发建设要以正元房产为主。这样一来赵总在这个项目中就没有多少事情可做,于是让几个副手负责,自己出去干别的事情了。”上述张姓会员告诉《浙商》记者。
“当时正好一个在武汉做房产项目的温州老板叫我去做销售总监。我想在这边也是闲着,就过去了。后来会员们对房产开发商不满,不信任房开了,都叫我回来,我就辞职回来了。这个项目我挑的头,必须要做好的。”赵智强告诉《浙商》记者,后来他才知道,以房开为主是当时个别领导的意思,并不代表市政府的决定。
赵智强回来后,召开了投资会员大会,256位会员到了171位,会议否定了正元房产的设计方案。“会后我们做了很多工作,8个月的时间里,尝试过把原方案推倒重来。但正元房产不配合,方案推倒重来又要再走流程,会员已经耗不起了,怕再等就要到猴年马月了。现在施工还是按照原先的方案来,虽然会员不满意,但已经没有办法了。”赵智强说。
四年之盼
理想佳苑用4年时间开了个头,这大大出乎了赵智强的意料。从赵智强的经历看,他算是房地产开发的业内人士。2006年11月15日,赵智强委托开发商以1.0458亿元的价格拍得了理想佳苑的用地,温州个人合作建房走在了全国的最前沿,赵智强也因此成了该模式的标杆人物。随后,来自苏州、重庆、四川、东北等地的各路合作建房团体,都跑到了温州参观考察,学习经验。
赵智强在运作的过程中意气风发,一度在成都等地注册了合作建房的公司,准备动用温州民间资金,在全国推广合作建房模式。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拿地之后的进展是如此艰难和漫长。
“一般而言,行政审批快的话一个小时就能完成,慢的话也就一天,最夸张也就一个星期。但我们单单立项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拿到最后一个开发许可证已经是2008年11月。”赵智强告诉《浙商》记者。
最终赵智强用了两年时间才给理想佳苑走完程序,而按照原先的设想,这两年时间,理想佳苑应该建得差不多了。
“负责地说,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卡我们,只是对于这个全新的模式,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这个项目在审批上花了很多时间。”对于赵智强而言,第一个吃螃蟹并不容易。
在那段时间里,赵智强每个月只能领到3000元的工资,由于项目耗时长,家里人都不支持,协会里的一些同事也有抱怨,他只能孤独地坚守。“朋友都说我太理想主义,放着年薪100万的工作不干,非要趟这浑水。我是想,让更多人完成拥有房子的梦想,这是件好事情,我们的做法也合法、合情、合理,没有走不通的道理啊!”
争议再起
理想佳苑重新开工打桩,对于赵智强来说可以松一口气了。但业内人士认为,理想佳苑以商品房模式开发、走网上销售的路子,偏离了“自己拿地、自己开发、自己拿房”的开发初衷,实质上是个人合作建房模式的失败。对于这种观点,赵智强认为此时下定论为时尚早。
“首先,我们不会根据市场行情走,我们只会跟着成本走。建筑成本高了,我们的楼盘价格才会跟着高一点,但售价能够保证比周边楼盘低30%以上。其次,我们也还在做一些努力,争取会员的优先选择权。”赵智强说,他知道会员真正想要的是房子,不是投资分红,他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实现会员的理想。
其实,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在2006年时已经存在,而《温州市区商品房网上销售管理办法》直到2007年3月份才出台,那么《办法》对理想佳苑项目是否有约束力呢?“温州有两个跟理想佳苑差不多大的楼盘,因为没有进行网上销售而被处以20万元罚款。实在不行,会员们决定认罚,我们有200多人,每个人也就1000元。我们没有偷偷摸摸地做这个事情,我们在2006年时就告诉了所有人,理想佳苑开发出来是给投资会员住的,是个人合作建房模式。”
对于个人合作建房模式,赵智强认为在中国还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完成这个项目后,只要有条件,我还会做个人合作建房,把这种模式更好地推广。高房价已经超出了太多人的承受极限,个人合作建房既然能够部分解决这一矛盾,就有它存在的理由。”赵智强告诉《浙商》记者。
由于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商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疯狂拿地。作为资金实力不强的个人合作建房来说,目前正是拿地的好时机。赵智强和他一直努力推动的个人合作建房,或许也迎来了好时候。
找人,找钱,找项目
和五百万浙商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