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灾的小水电
(2010-06-01 11:02:51)
标签:
杂谈 |
天下浙商网http://www.zjsr.com 如需转载 请注明出处
《浙商》记者
关键词 水电站 浙商
“好的资源实在是太少了。”陈矗磊道出了他抵住高价转让的诱惑,坚持把小水电站做下去的真正原因。
3月27日,云南下雨了!
淅淅沥沥的小雨在厚厚的浮尘上蹦跶着,还来不及留下任何印记就瞬间消失。即便是这样,这久违的雨还是湿润了在这片干涸了大半年之久的土地上的人们的眼眶。闻得雨讯,浙商陈矗磊一个箭步冲出门外,让自己袒露在这“星星之雨”下,仿佛是给自己焦灼得无处安放的心情打了一针镇定剂。
“还要下几场大雨才行啊!”回到屋内,擦去脸上的雨水,这位西能集团董事长换了个人似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子高兴。就在不久之前,几乎所有向陈矗磊问起水电站投资一事的人都能感觉到他的焦躁。虽说这场小雨杯水车薪,并不能完全缓解西南地区的旱情,但眼看着正常的丰水期就要到了,陈矗磊心头的担忧确实减轻了不少。
遭遇旱灾
“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坐定,陈矗磊平静了许多。扳扳手指,他在云南扎根已经20年了。
十多岁就凭着一手木匠手艺从家乡温州乐清远赴广西谋生的陈矗磊,从一名木匠,到经营一家小小的家具厂,再到成为广西、山东等地几家家具厂的老板,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1990年,积累了一定资本的陈矗磊通过云南亲戚介绍,把自己的生意搬到了云南,这个在他眼里比家乡的气候舒适得多的地方。
眨眼间,又是十年,陈矗磊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二个财富积累阶段,在云南的家具贸易、建材等生意,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0年前后,国务院批准“十五”期间在全国建设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回报率极高的小水电建设迅速吸引无数资本进入。云南省政府当时也签发了一份关于接受社会资金进行小水电站开发的文件。
“预期7-8年的时间就可以收回投资。”陈矗磊和几个同在云南投资的亲戚和朋友一商量,也觉得有利可图。
按照最初的想法,投资小水电站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掌握了比较稀缺性的资源,应该没有什么风险。正常情况下,小水电站的运营周期在50年以上,起码有40年以上的纯盈利期。
2003年,陈矗磊筹集了5000万元启动资金成立了云南省大理云龙县利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和西能集团,开发了“云龙县孙足河流域梯级开发”、“两岔河电站”等三个小型水电站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三年后,三个水电站陆续建成,进入正常运转期。
“旱灾来临之前,水电站的收益一直很稳定。”5年来,水电站的盈利还算是符合陈矗磊的预期,每年有1200多万元的发电总收入,除去20%—30%的运营成本,净利润超过800万元。尽管运营后陈矗磊发现,投资成本回收期起码需要12年,比原先预计的7年长了不少。陈矗磊说,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一项成功的投资,是他多元化经营迈出的重要一步。
被传破产
陈矗磊告诉《浙商》记者,去年10月以来,老天就像在跟人赌气似地,再也不下雨了。他的3个小水电站除了起初陆陆续续零星发电以外,不久就只能关停了。
虽说水电站在正常丰水期和枯水期发电量本身就存在20%到30%的差别,但2009年的丰水期的雨量已经不尽如人意了。陈矗磊感觉到了某种不祥。他说,水电站2008年的发电量是900万度,基本在平均水平,到2009年就锐减到500万度,“去年下半年至今只发了几十万度电”。
云南电网的预测显示,今年1月~5月,云南省的缺电率达到30%,电力缺口达到30亿千瓦时。这也表明,暂时关停的水电站远不止陈矗磊一家。
“整个的损失确实有5亿元!”尽管最初在媒体上曝出此次旱灾给温州“炒电团”带来5亿元左右的损失,遭致不少人的数落,陈矗磊还是坚持自己的说法。他告诉《浙商》记者,虽说没有进行详细的统计和精确的计算,但据他所知,在云南投资小水电的温州人少说也有100多家,每家的损失以500万元计算的话,超过5亿元是一定的。
“陈矗磊的计算方法有误。”云南昆明温州商会会长吴文献对《浙商》记者说,损失估计在2亿元左右。吴文献说,旱灾开始至今,还有很大一部分水电站处在建设期,不存在发电利润的损失。而陈矗磊把这部分尚未运营的项目也计算在损失之列了。吴会长甚至玩笑着说,旱灾反而加快了水电站的建设,缩短了工期。
而这一番有关损失金额的说法,让陈矗磊的家乡——温州乐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引起了骚动。许多看到报纸的村民纷纷传言:“陈家在云南的生意破产了!”不少热心的村民还将写有报道的报纸送到陈矗磊的父母家中,陈矗磊为此哭笑不得。
仍在坚守
“我考虑卖掉了!”《浙商》记者刚刚联系上陈矗磊的时候,着实被他的说法吓了一跳。后来才了解,这是他为了应付媒体采访的托辞。事实上,陈矗磊从未想过要放弃这块投资。不过,他也透露,现阶段,确实有不少大的发电站找上门来,有意收购,出价还不低呢!
“投资水电站就是掌握了稀缺的水电资源。”但陈矗磊明白,水电站投资大、收益慢、积压资金严重,不太适合民营资本介入。
他原先从事的家具贸易,一年有七八次的资金流转,收益又快又可观。现在,他在云南新投资的商贸城生意也很红火。按陈矗磊的说法,投资水电站只是其多元化的一条路径。
“好的资源实在是太少了。”陈矗磊道出了他抵住高价诱惑,坚持把小水电站做下去的真正原因。而这项生意除了已经投入的资金以外,并没有占用他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有了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和管理团队,陈矗磊一年也去不了几次,只需要看看按时送来的报表就行了。按照和南方电网签订的长期协议,他的水电站发的电全部按照统一价格卖给南方电网,完全不愁销路。
“不煎熬是不可能的。”陈矗磊对《浙商》记者坦言,只要这百年不遇的旱灾过去,水电站又会恢复到源源不断发电的状态了。
找人,找钱,找项目
和五百万浙商交朋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