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三分在明年
浙商新闻不断。
浙商企业上海复星集团在香港整体上市的轰动新闻刚刚过去,阿里巴巴又登陆香港证券交易所,并一举创下超过1500多亿的市值,成为全球仅次于Google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一个为传统制造企业,一个为新兴的网络公司,同样在香港市场掀起巨浪,实为天下浙商之骄傲。
记得不止一位浙商说过,企业拥有上市公司不在于多,而在于规模。市值千亿可以说是许多浙商的梦想。想不到马云只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B2B一块上市就成功实现了梦想。如果说复星集团在香港整体上市让许多浙商“睡不着觉”的话(见2007年第10期《浙商》杂志),马云之阿里巴巴上市,带给其他浙商更多的可能是惊讶。不过,天下只有一个马云,别人是很难模仿的。
早先,深圳百丽鞋业在香港上市,创造了600多亿市值。一家制鞋企业为何有如此高的价值?人们分析之后才发现,因为它在全国有4000多个门店,这些门店不光卖自己的鞋,还代理其他著名品牌。可以说是强大的渠道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提高了它的价值。可见,传统制造业的“吃香”,不仅在于它的制造,更在于它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浙江是个制鞋大省,浙商中制鞋者众多,也出了一些著名品牌,但与百丽鞋业相比,差距立显。百丽带来的冲击才刚刚开始(当然,百丽鞋业的CEO盛百椒祖籍宁波,也可以算作浙商一员)。
一个“市值为王”的时代正在到来。但,这仅仅是表象。企业市值大,不仅是因为“概念”,更因为是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值再大,也不过是“吹大的泡泡”、“纸老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市值越大,其压力和挑战也越大。据说,马云在上市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是他“将来一年内最后一次接受记者采访”。言下之意恐怕就是:他今后要专心于公司发展,以回报广大投资者。
有人欢喜也有人忧。面对国家不断加大的宏观调控,又有企业开始出现资金流问题。本期“特别策划”的主题是“拯救资金链”,就是给广大浙商一个提醒:留得三分在明年。
在丹桂飘香的季节,浙商理事会举办了主题为“金融创新与浙商机会”的聚会。来自浙江各大银行的行长和浙商理事会成员共同探讨金融创新与银企合作。不少浙商认为,在当前宏观不断趋紧的情况下,“金融创新”显得尤为必要,空间很大。如果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不大,因循守旧,弄不好银企双方两败俱伤;还是要有保有压,合作共赢。而各大银行的行长们也给广大浙商提出了多条忠告。联系到本期“特别策划”中的多个案例,行长们的忠告决不是“空穴来风”(见本期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