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其他频道 |
分类: 商机 |
“东桑西移”是趋势
事实上,凌兰芳在广西的投资,正暗合了商务部近年提出的“东桑西移”的战略部署。由于茧丝绸是商务部从种植、养殖、加工、生产到内销、出口实行整个链条管理的唯一商品,2006年3月下旬,商务部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全国“东桑西移”工程暨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并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建设200个万亩蚕桑基地,形成九大新兴蚕茧产区,其中广西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产区。
在浙江发展丝绸业,越来越受到资源的制约。首先是丝绸的原材料——蚕茧的制约。近些年来,浙江的蚕茧生产量大量减少,以“丝绸之府”湖州市为例,湖州农民的发种量从本世纪初的40万张,锐减到2006年的15万张,数年时间减少了60%。蚕茧的减少,直接促使了蚕茧价格的上扬,2005年,江浙地区一度发生过争夺茧源的“收购大战”。即便如此,许多丝绸厂家依然“吃不饱”,不得不从遥远的广西、四川等地收购蚕茧;而这样,物流成本便大幅上升。
其次是其他资源的制约。江浙地区人多地少,加上工商业发展迅速,土地价格大幅上涨;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也迅速提高,加上水资源、电力资源的限制,使得整个生产成本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丝绸业的下游产品,价格却一直徘徊不前。
相对于这些,广西在丝绸业方面的优势便显露出来。在原材料方面,首先,与江浙地区农户种桑主要是在田边、地边、屋边的“三边”种植方式不同,广西农民的种桑养蚕已经完全园区化,几百亩、上千亩的桑田随处可见。前面说到,仅凌兰芳投资的象州一县,就有近20万亩的桑田;其次,由于广西属于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达到20摄氏度,非常利于桑树的生长,每年可以生产8茬蚕茧,而江浙地区每年只能生产2、3茬,这种高频率的生产循环,大大提高了蚕茧的生产量。
大量的生产意味着蚕茧价格的下降。凌兰芳介绍说,在广西,蚕茧的收购价格比江浙地区的收购价格,每吨要便宜2000多元。这就意味着在原材料上,能节省5—8%的费用。更有专家指出,桑树在中西部比一般的经济作物容易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蚕桑业每亩现金收益是棉花的两倍、稻谷的3倍、小麦的4倍、烤烟的近两倍。以广西为例,鲜茧卖到4元/斤就能保本,而东部一般要7元/斤保本,中间相差3元钱。
资源充沛,机会多多
“广西的机会并不仅仅表现在桑蚕业上。广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但也正因为薄弱,也才是投资的好机会。”凌兰芳说。
广西是世界10大产糖区之一,甘蔗种植面积900万亩左右,单产和糖分均达到巴西等著名产糖国先进水平。广西制糖工业产业链较长,蔗渣造纸制板、糖蜜生产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酒精以及提取丙酮等有机化合物、滤泥生产复合肥等综合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广西的制糖成本比国内其他蔗糖主产区每吨低100~200元,加上综合利用的效益,市场竞争力较强。
从去年到今年,股票市场上有色金属股的表现之牛令投资者印象深刻。而广西正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其中铝土矿探明储量6.8亿吨,远景储量超10亿吨,且矿藏分布集中、矿石质量佳、易开采,是我国唯一可直接采用纯拜尔法生产优质砂状氧化铝的基地;锰矿保有储量2.28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39%;锡、锑、铟保有储量分别占全国的28%、33%和32%;铟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1/3。
广西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同时处在我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作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将发挥结合部的重要战略作用。
在政策优惠方面,投资广西可以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各种优惠政策,边境贸易优惠政策,沿海开放优惠政策等等。
此外,广西有丰沛的电力资源和水资源。其电价比浙江便宜20%左右,而水价只有浙江的40%。由于广西的经济刚刚起步,平均劳动力成本也比较低,只有浙江的70%左右。
所以,凌兰芳等率先在广西投资布点的浙商不仅仅看好了在这里继续本业投资,一旦有其他的好机会,他们也绝对不会错过。
(编辑:周彦,邮箱:zhoucanca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