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其他频道 |
二是可以充分把握威海良好的开放优势和机遇。威海地处山东半岛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是首批享受全国沿海开放城市政策的城市之一,具有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开放格局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并按照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需要,建立了威海工业区等一批特色园区,提高了外资项目承接能力。目前,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4亿美元,2006年进出口总值达到95.1亿美元,吸收外资额和对外贸易额连续多年保持在山东省前3位,位居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前列。
三是可以充分把握威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在科技发展方面,威海致力于创新能力建设,与山大威海分校共建了国际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与哈工大(威海)共建了国际微电子研发中心和宋健科学技术研究院,建立了5个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及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同时,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基金”和“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建立了6个生产力促进中心、8家科技孵化器,在孵企业达380多家。充足的人力资源、完善的创业载体、优越的创新环境,为外来投资者所青睐。
四是可以充分把握威海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发展机遇。威海以发展商贸物流、口岸物流为重点,加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企业内部物流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现代化专业物流集团,全面建设并完善综合物流、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口岸进出口、农副产品等物流体系,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中韩“整车物流”项目。另外,在交通运输、海产品加工、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会展业、房地产等领域也存在良好的商机。
《浙商·投资中国》:威海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哪些优惠政策和基础条件?
宋远方: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威海市区享受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所辖3市1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所辖74个乡镇为国家重点工业卫星镇;1990年,威海开通了至韩国仁川的海上客货运输航线,在中韩两国之间架起了一道经贸往来的金桥,韩国逐步成为威海最大的出口市场和外资来源国。在硬环境上,构筑了交通、能源、通讯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支撑体系,全市公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通达全国各大城市,沿海有三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市区一小时车程内有两处国际机场,水、电、气等要素供应充足,城市综合生活质量位于全国前列。在软环境上,高度重视政府行政、法制和诚信等服务环境的改善,创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浙商·投资中国》:山东是一个齐鲁文化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文化宝地,您觉得这种文化的传统对威海乃至山东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前来投资的浙商,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
宋远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早在2500多年前,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便站在山东大地向天下有识之士发出了热诚的邀约。至今,圣人的呼唤仍回荡在华夏大地,圣人的思想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威海作为山东一隅,自古以来一直秉承齐鲁文化的精髓,将“仁、义、礼、智、信、德”奉为至上信条。“自强不息,创新创业,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作为新时期的威海精神,更加突出了威海人的包容性和宽容性,外来投资者在威海很容易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温馨。到过威海的朋友,大多会对威海人的朴实、厚道、热情、友善赞誉有加。
我对浙商一直十分关注,从媒体了解和亲身接触,感觉到他们的创业精神令人敬佩,这其中更融入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与齐鲁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记得有一位浙商讲起他的创业历程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生意做大要靠智慧,生意做广就要靠仁德。”浙商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就是靠这种做人做事的理念,加上不怕苦、不怕累的实干精神。对于相对缺少灵活机变处世技巧的山东人来讲,浙商到山东、到威海投资兴业,可以实现文化互补,不仅会在事业上、生意上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而且可以在合作交往中收获诚挚的友情。
借此机会,我代表威海人民向广大浙商问好,并发出诚挚的邀请,我们将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热诚欢迎天下浙商来威海投资创业,共创美好未来!
(编辑 何晓春 电子邮箱:Tarzan219@126.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