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中亚建设水泥厂尚欠火候?

(2007-10-31 09:32:03)
 

到中亚建设水泥厂尚欠火候?

本刊记者龚艳

在哈萨克斯坦的对华企业招商项目册中,看到最多的就是水泥厂项目,阿克丘宾斯克州建设100吨水泥厂、东哈州建设10吨水泥厂……哈国政府热切希望与中国企业合作水泥生产项目。

 

中亚建设激发水泥行情飞涨

随着哈萨克斯坦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水泥需求量急速上升:2001年全国产量仅169万吨,2005年已超过490万吨,2006年水泥需求量是600万吨,2007年预计为750万吨。目前,25%的水泥缺口需要进口来满足,据专家预测,2007年的市场缺口大约为150万吨。

其实不仅哈国具有旺盛的水泥需求,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激发了水泥行情的飞涨。据悉,目前,中亚地区共有14个水泥厂,年生产能力为1750万吨。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拥有六个水泥厂,水泥产量在中亚地区排名首位。

    吉尔吉斯斯坦目前仅有一家水泥厂,年产能力150万吨。据统计,2006年该国实际年产水泥121万吨,2005年出口水泥36.6万吨,出口市场主要为哈萨克斯坦;同年进口水泥10.5万吨,主要进口国为乌兹别克斯坦,少部分从中国进口。

    塔吉克斯坦目前仅有一家水泥厂——杜尚别水泥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设计年产100万吨。由于年久失修和磨损严重,实际生产能力仅为设计能力的20%-25%。2005年生产水泥25.3万吨,同期进口水泥50.9万吨。如果政府启动罗贡水电站和散克图津水电站工程建设,2010年以前,塔吉克斯坦水泥年新增需求近160万吨。

    土库曼斯坦2005年以前全国水泥产量30万吨。2005年进口水泥2.9万吨,比2004年同比增加5.5倍。

把目光转向国内,转向水泥生产大省浙江,浙江共有新型干法水泥企业59家,熟料生产线81条,其中日产5000吨的大型生产线15条。熟料每年可生产水泥1.2亿—1.3亿吨。水泥产能过剩,低价竞争困扰着许多浙江的水泥企业。

 

新疆水泥喝到了中亚市场的头口水

一边是需求旺盛,一边是产能过剩,一个问题油然而生:浙江的水泥为何不将中亚地区作为下一个市场?

事实上,今年678三个月,新疆的水泥市场逐月趋旺,价格稳步回升。三个月分别生产水泥197187186万吨,比上年同月分别增长20.3%20%23.8%。主要原因便是中亚国家客商来中国新疆进口水泥,大量的水泥出口激发新疆水泥价格爆涨,每吨水泥涨价100多元,涨价幅度在30%。在新疆有关水泥出口有个说法:在中国国内厂家生产一吨水泥出厂价为400元,在边贸中,卖给哈方470元,经过哈国经销商一转手,就卖到了1000多元,最后水泥到工地的价格为4300元。

新疆青松水泥就将哈国的水泥市场纳入了自己的营销战略范围。据新疆青建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哈萨克斯坦水泥市场的行情看好,当地的水泥价格已经涨到250美元/吨,有些地区甚至高达280美元/吨,而中国国内水泥价格为30—50美元/吨。

截至9月上旬,青松水泥出口量已达6万吨。上半年疆内80%的水泥都是通过汽运出口,但汽运的成本高。为了加大水泥出口量,解决运输瓶颈,公司着手成立了自己的涉外运输车队,并打算在哈国寻找有实力的建材商、建筑商直接进行合作。

    当记者将这个貌似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问题抛给了中国水泥网CEO邵俊——这个跟水泥有过上十年交道的业内人士时,邵俊从开始的欣喜转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欣喜的是水泥市场并不缺少绿洲,而浙江的水泥是否能实现出口还需进行深层的调研。

 

浙江的水泥企业能否走出国门?

邵俊分析道,中国的水泥、浙江的水泥走出去是必然趋势,但目前不得不考虑到以下一些因素:

就水泥本身特性而言:

水泥是个“短腿”产品。水泥的成本构成中除了生产成本外,最重要的一块是运输和中转费用。因此,在发达地区,一般水泥合理的公路运距在200公里以内,水路运距在1000公里以内。所以水泥是一种“短腿”的产品,选择在消费集中的地区建厂当然是最佳选择,但是这要受资源和能源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可以开采和使用的石灰石资源等。

水泥的消费具有“刚性”特征。水泥是不可替代品,供不应求就涨价,一旦供大于求就会降价。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虽然目前中亚各国水泥的需求量是很大,但这或许只是很短期的需求,总需求量很低,一旦加大点供应,价格就跌到很低。而且从新疆出口的水泥,出口价为400元,但到了哈国工地的价格就为4300元,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为什么会4300元,是中间商获取了暴利还是高成本运输和中转费用造成的?

从国内水泥出口政策和条件来说:

长期来看,国家并不鼓励水泥这样高能耗的产品大量出口,出口水泥等于“变相出口能源”(煤和电等能源使用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比重已经占了将近70%);今年7月国家已经全部取消了水泥的出口退税!企业失去了出口的积极性。而且,国内经济的持续看好和水泥市场理性价格逐渐复苏,使得企业更不愿意出口了。

此外,水泥出口需要专用中转设备(装船和卸船),目前国内专业做水泥和熟料出口的港口还很少。

 

从世界水泥业环境来看:

世界水泥业巨头垄断市场。法国Lafarge、瑞士Holcim、墨西哥Cemex这些世界水泥业巨头在世界范围内投资很积极,并且基本都是形成了垄断市场,利润十分可观,他们并不希望中国企业走出去。世界各地的水泥标准不同也阻碍了水泥出口。

从海外投资的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普遍认为海外建厂的各种风险太大,不好掌控。反观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人均水泥消费量一直在上升。再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以及海外建厂的不安全因素、风俗和语言交流障碍以及不熟悉外国的法律法规等因素,国内企业宁愿选择安全的国内投资

因而到目前为止,中国水泥企业在海外建厂还是寥寥无几,中国最大的水泥企业海螺水泥也只是出口水泥和熟料,都没有贸然迈出国门。

但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厂的优势明显,我们应该鼓励中国民族企业走出国门。首先,中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以及装备制造业开始成熟了,目前海外的大部分水泥厂的建设都是中国企业去总承包的,其中上市公司中材国际就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中国的装备质优价廉,投资成本优势明显,连世界巨头法国Lafarge集团的海外工厂都开始用中国的设备。其次,在新型干法水泥的日常生产运行管理方面我们中国企业都有优势,海螺水泥的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连欧洲的老牌水泥巨头都佩服。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中国水泥企业家,尤其水泥浙商充分了解海外投资市场情况,逐渐充实跨国经营理念和知识,拭目以待这一天的到来!

 

编辑:何晓春,欢迎读者对此话题和项目发表见解和看法,可发至电子邮箱higy@sina.com,或传真至0571-8531057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