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与浙商企业的同与不同
为什么复星这样高速成长的企业诞生在浙江以外?9月6日,《浙商》杂志组织几位专家,就复星集团与一般浙商企业的同与不同,进行研讨。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轶清:
复星与浙江企业的差异
复星与其他浙江企业相比,有其特殊性,郭广昌和其他浙商比也是有区别的:第一个,我们看复星团队的平均学历是浙商团队中最高的,创业之前的原始学历都是复旦大学本科;第二点,他们的高管团队的架构非常稳定,体现在结构稳定,序列稳定,股份也稳定。这样的结构在浙江企业中是比较少的;还有一个是复星多元化的成功。我们知道,世界500强中,专业化企业远远高过多元化,在中国,多元化成功的也很少。而到目前为止,复星的产业和资本是结合最成功的。
我不知道复星中的钢铁、医药所占的比例是多少,但我认为,多元化主次要分明,“八二原理”是自然规律。一个企业里,即使是多元化也要主次分明,主业的比重最好达到70—80%。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旭昆:
郭广昌有战略眼光
多元化好还是专业化好,不能笼统的讲,跟每个企业家个性有关系。多元化要有一定的条件,很重要的一条是其第一把手的为人之道,他要把自己不懂的领域交给一个懂的人。为什么他的团队没人走?为什么属下这么多年来愿意拿20%的股份,而不另外创业?股份结构有层次是一个原因,在人事管理方面郭广昌也有特点。这么多业务,复星都能应付自如,说明郭广昌会调兵谴将,这是郭广昌很重要的一点,有帅才。另外一点,把综合类企业做大的,领导者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复星的每一个行业企业,都不是在行业里最强的,但他能把在各个行业的二流企业组合在一起打造成为一个一流的综合类企业,这很了不起。
郭广昌有能够发现成长性行业的眼光,同时又有用人之道,具备这两个素质的话,他就会做大。
方正证券资深分析师吕小萍:
“投资”而不“经营”
浙江企业现在都在谋求上市,创业板也要出来了,现在考验浙商的就是眼光,低进高出,但这些操作都离不了资本市场。方正集团也投资了很多产业,看起来比较杂乱,但始终没有放弃主业。
复星做的都是资本性的投入,并没有很深入的触及到产业深处,只是多元化投资,而不多元化经营。郭广昌对自己有一个很准确的定位,留给他的只是管理的考验,关键是要看他在中间的平衡艺术,这是对企业家更高层次的要求。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池仁勇:
浙商应该走出去吸收新思想
复星集团在上市之前,比他们规模大的浙江企业也有,郭广昌的经营方式实际上浙江企业里也有,复星对各个产业的组合方式也有类似尝试,最早温州的许多公司,对人才也做过股权上的激励。
为什么复星这类抓机遇迅速膨胀的企业多会发生在浙江省外呢?我认为浙江本土的企业都很务实,经营步伐迈得比较稳妥。郭广昌是浙江人,在上海创办复星,现在就抓住了一个壮大的机遇;据说无锡尚德的施正荣,原先也来过杭州,后来跑到无锡就成了“首富”,这个问题,实际上跟我们太习惯于抓“看得见摸得着”的短期商机有关系。
我觉得,现在浙商的交往方式应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接触的环境改变了,其思路和观念才会改变。他们不应该局限在浙江,应该走出浙江,走向世界,吸收新的先进战略思想。
武汉大学金融学博士邢铁英:
“分拆上市”与“整体上市”各有好处
我觉得复星之后会出现一个整体上市潮,资本运作到一定程度,就会像滚雪球一样滚起来。我们都开始看到整体上市的前景了,因为企业合并的时候,1+1不会只是等于2,资本是有杠杆作用的。
与整体上市相对应,分拆上市做“减法”,也可以提高上市公司价值。最近轻纺城把会稽山绍兴酒公司拆开上市,分拆出来的黄酒业务得到了一个高估值,原来的商业地产业务也得到高估值。总之,就是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产的运作,做大企业的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