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货族”做加法明知不会用也舍不得扔
家住普陀路附近的张媛是个英语老师,更是个有名的购物狂,最喜欢买各种化妆品和皮包。虽然已有的化妆品和包已几乎装满了一整间屋子,但张媛丝毫没有停步的意思。
“有不少是看别人买才买的,后来发现买来并不适合自己,就只能放在那里。”张媛说,双十一她花了近万元买化妆品和皮包,本来想着不合适就退,后来大部分都舍不得退,只好堆在屋子里。这个“双十二”,她又备了近万元“血拼”。
今年72岁的梁老太也是个“囤货族”,但她不会网购,囤起来的只是一些旧衣物、旧书、旧被子等。有时候出门散步,梁老太还能捡回来个锅盖、布娃娃等。梁老太位于九华山附近的老房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旧物品。
“我知道不会用,但就是舍不得扔。”梁老太说,年轻时生活太苦了,什么都没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过惯苦日子的她就是舍不得扔东西。“有很多是我年轻时用过的东西,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回忆,留着也是念想。”
“抛货族”做减法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90后女孩王笑的口头禅。王笑目前在叠彩路租房住,虽然经常购物,但她的小房间内却根本没什么堆积物。王笑把买来的东西能退的就退掉,不能退的就转卖,退不了也卖不掉的干脆就扔了。
王笑扔的大多是一些衣服,以前她会顺手扔在垃圾箱,现在她会把衣服放进旧衣回收箱。一些她觉得用起来不舒服的家具也会被扔掉,如沙发、折叠床等。
“小区清洁工阿姨都认识我,每次见我都问最近有没有清货的计划,好让她捡个漏。”王笑说,她基本上每周都会做一次清理。
和王笑类似,大学毕业不久的小孙也是个“抛货族”,不过小孙说,慢慢往后他抛的可能会越来越少,因为买的会越来越少。
“要过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小孙说,上大学的时候他也喜欢买东西,宿舍柜子里堆满了有用、无用的东西,后来他发现其实很多都浪费了。小孙认为,每个人真正需要的物品其实并不多,无论是日用品还是衣服其实两三件就够了,东西多了还要选择,其实是在浪费时间。
“断舍离”的生活观减去不必要的 加点真正需要的
心理咨询专家、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邓日良介绍,过度的热衷囤物有可能是一种强迫症,其实是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才会对物质产生强大的依赖,但物品的增多并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安全感,最好的做法还是要多出去交些朋友,培养些兴趣爱好,让自己生活充实起来。
“试着主动丢掉一些不用的旧东西,或者赠送给别人,让自己在心理上适应这种失去感后,再接着处理,直到家里变成整洁有序的模样。”邓日良说,疯狂“剁手”和过度“囤物”都不是健康的“生活观”,人应该要做“物品”的主人,而不应被其控制。
来自市内的家居设计师韦旭表示,自己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都接受一种名为“断舍离”的生活观,“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是指舍弃多余的废物,“离”是指脱离对物品的迷恋。
“过度囤物不好,过度扔东西也是一种浪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杜绝不需要的,保留真正必要的。”韦旭说,简洁、有效的家居生活才会让人们的生活节奏明快、有力。
记者高磊盈 实习生时梦雯